王穎,翟曉鷗,李長海,郁永英,范淼,張少琳
(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Syringa)的著名觀賞花灌木,花色較多且花香四溢,在我國北方園林綠化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選育地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地理坐標45°42′ N,126°28′ E。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夏季受太平洋季風影響炎熱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影響嚴寒漫長,無霜期135 d。年平均氣溫3.6 ℃,≥10 ℃年積溫為2 700 ℃,極端最高氣溫為36.4 ℃,極端最低氣溫為-38.1 ℃。年平均降水量為523 mm,土壤為團狀和團粒狀中性黑鈣土,pH7.0。
丁香為異花授粉的植物,遺傳基礎較為復雜,其后代常發(fā)生性狀分離。有性雜交育種手段是培育丁香優(yōu)良品種的有效途徑[2]。因此,2004年秋季采集丁香專類園中的關東丁香(Syringavelutina)天然雜交種子,2005年春季播種,在1年生播種苗中發(fā)現了一株葉色金黃、葉片較小的苗木,春夏之季獨特的暖黃葉色醒目亮麗、花淡粉紅色清新優(yōu)雅、花期稍晚,介于紫丁香與紅丁香之間,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于是開始逐年扦插繁殖。該丁香特點:從5月初展葉直到深秋季節(jié),葉色始終呈金黃色;葉小,披針形,葉長2~4 cm,植株較矮小分枝多;具兩次開花現象,第1次花期6月初,為主花期,花絮大而多,花期短;第2次花期8月初,為次花期,花序稀疏,持續(xù)時間長,2次花期的花色均淺粉。經多年觀測,該丁香完全適應黑龍江寒冷的氣候環(huán)境,經扦插繁殖,葉色性狀穩(wěn)定。根據《國際植物命名法規(guī)》(2001年科學出版社)附錄1“雜種的名稱”命名規(guī)定(第H.1~H.12條),我們將其命名為“瑜霞丁香”(Syringa‘Yuxia’)。
落葉小灌木,高1~3 m。樹皮灰褐綠色,被灰白毛,皮孔褐色明顯;芽小,綠色,先端尖,芽鱗多枝,無毛。嫩芽鵝黃色,帶紫紅色尖,新生枝上的幼葉葉緣呈暗紅色;多年生枝上的葉,近圓形或橢圓狀卵形,全緣,有緣毛,葉長2~5.8 cm,寬1.5~5.5 cm,先端近圓或有短漸尖;葉上面黃綠色,無毛,背面淺黃綠,有簇毛;葉脈上有毛(剛毛),5個主葉脈,均由基部發(fā)出;葉紙質,葉柄長0.5~1 cm。萌生枝上的葉披針形,基部橢圓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全緣,紙質,長2~9 cm,寬0.5~4.5 cm,由基部生出一條主葉脈,距葉基1 cm處有一對葉脈,葉中部有一對葉脈;上表面淺黃白綠,無毛,無光澤,葉背面白黃綠色,無毛,僅葉緣、葉脈有剛毛;近花序附近的葉呈條狀,每個花序基部退化呈條狀托葉,葉柄與葉片基部合生楔形,葉片向上呈包裹新枝狀、幾無分枝角,僅葉片的長尖向外展開。圓錐花序由頂芽生出,長7~15 cm,花白色,略有淡淡的紅暈;花萼微淺裂,不明顯,無毛;花冠4裂,長約1.5~1.8 cm,直徑1.2~1.5 cm,裂片長圓形,先端漸尖,舒展向外微翻卷,紙質,花冠筒長1~1.4 cm,雄蕊常2偶3著生于花冠筒的喉部,紫黑色,開花時微露;子房卵球形,花柱長3 mm,柱頭1 mm,呈透明膨大的柱狀不開裂;花柄長2~5 mm,常不結實,稀有果實。蒴果柱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稍彎曲,長1.5 cm,粗3.5 mm,有較為明顯的黃褐色疣狀突起。花期5月下旬,二次開花8月初—9月上旬,果熟期9月。
對選育出‘瑜霞’丁香苗木和同期扦插繁殖的關東丁香苗木進行同期物候觀測。
結果表明,‘瑜霞’丁香與其親本關東丁香的物候期基本一致,均表現為4月初葉芽開始膨大,4月末開始展葉,5月上旬進入展葉盛期, 5月上旬現蕾,5月末6月中旬為花期;果熟期9月中下旬;9月末葉開始變色,10月中旬落葉結束;8月上旬開始‘瑜霞’丁香二次花期,但量少,關東丁香沒有二次花期。
由此可見,‘瑜霞’丁香與親本在萌動期、葉變色期和落葉期的物候基本相同。因此,說明它們對氣候環(huán)境的適應性相同。
隨機選取3年生‘瑜霞’丁香5株,每周進行一次高生長測量,直到高生長停止,即2~3次測量高生長量為零,利用Excel進行分析,結果表明:
‘瑜霞’丁香于5月1日開始高生長,生長之初的第一周比較緩慢,5月8日開始進入快速高生長階段,到5月29日左右進入緩慢生長期,到6月19停止生長,整個生長期大約45 d左右,平均生長高度為27 m左右。也就是說,從3年生苗木開始每年的高生長量,將以側生枝的生長高度決定,大約以27 cm的速度增長。
依據‘瑜霞’丁香高生長特性,可適期澆水施肥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延長開花期;亦可適期修剪促其側枝發(fā)育、提高繁殖系數;還可整形修枝促進二次生長,延長金黃色的觀葉期;更應適期澆水施肥促進其二次開花的花芽發(fā)育,提高二次開花的質量和延長開花觀賞性。
‘瑜霞’丁香苗木從未發(fā)生過凍害,包括多個特殊年份,均能正常越冬,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耐旱性;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耐瘠薄,除重鹽堿土壤外,幾乎各類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含腐殖質較多的中性土壤為佳,一般忌在低洼地栽植,因為積水會引起病害或全株死亡;喜光,要求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庇蔭處則長勢弱、開花稀少。
6月下旬開展了‘瑜霞’丁香速蘸不同濃度的GGR6#生根促進劑的扦插繁殖試驗,濃度設計為:3 000、2 000、1 000和500 mg·L-1,蘸藥時間均為30 s,用清水作對照。
將準備好的插穗,瀝水后整齊排放在裝有各處理溶液的燒杯中浸蘸;浸泡深度均為2~3 cm。扦插時用株行距5 cm×5 cm(查孔鋼筋粗0.5 cm、長3 cm)的插孔木排在基質中插孔,再將經過處理的插穗分別插于小孔內,深度3~4 cm,將插穗周圍的基質壓實,并淋透水以固定穗條。9月中旬在換床移苗同時開展了生根情況調查。
經調查發(fā)現,‘瑜霞’丁香生根速度快,7 d產生愈傷組織, 14 d開始大部分生根,45 d兩側通風煉苗,55 d去掉塑料膜,隔周去掉遮陰,80 d后可換床移苗。
調查還發(fā)現,GGR6#生根促進劑不同濃度速蘸處理的‘瑜霞’丁香生根率、側根長度和側根數量均高于對照。這說明該處理方法的GGR6#生根促進劑對‘瑜霞’丁香扦插生根均有促進作用,其中以1 000 mg·L-1濃度的GGR6#生根劑處理效果最好,生根率為93.2%,側根長度和側根數量三項指標均高于其他組合,綜合指標最好。
‘瑜霞’丁香,葉小金黃,花小粉紅,耐修剪,可做彩葉籬、花籬、剪型,無論是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道路、街頭還是公園、住宅綠地、機關學校、工礦企業(yè)、丁香專類園、居民別墅、私家花園都可以進行應用??蓞仓病⑵?,可規(guī)則、可自然。路旁、草地等起伏的地形,可大群小叢、疏密有致的自然式栽植,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