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俗、放棄自己、裝、懶。
——在企業(yè)家俞敏洪眼中,“油膩”的五大特征
愛是相互的,你付出得越多,收獲得也越多,就像爬山,爬得越高才能看得越遠一樣。世上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愛,愛是沒有重復(fù)的,用自己的愛和別人的愛去比較是不合時宜的,也無法比較。
——在作家石鐘山看來,愛情有大小之分,卻無法比較
不要一直抱怨自己所不能控制與擁有的一切,每個人都在演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偶像劇。在這場戲里,你的角色與戲份沒有人能夠取而代之,你只有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接受自己現(xiàn)在所能擁有的一切,不管是外貌、身材、學歷、朋友圈跟工作環(huán)境,以及家世背景,還有所交往的對象等,否則你就會永遠沒有快樂的一天。因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當自己。
——著名詞人方文山談“做自己”
在龐大的命運和巨大的宇宙里,我們多么微不足道呢,可是我們的人生又是這么真實,它牽引我們所有的感受,讓我們快樂,讓我們痛苦。真正的清醒只有一種,就是知道自己的渺小,卻又珍重自己的一生。既不譫妄,也不松懈,清醒地面對塵世的每個問題。
——專欄作家蘇更生談人生,“若無必要,勿增煩惱”
在一個充滿迷茫的世界里,真正深沉的智慧就是我們能夠沉靜下來,面對每一個人及其背后的歷史,走進他內(nèi)心深處的那些歡喜和憂傷,那些心靈的愿望?;剡^頭來,叩問我們的內(nèi)心,喚醒一種真誠的醞釀,并把這些溫暖善良變成滋潤人心的力量。
——于丹“讀心”
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一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盡量伸張。
——梁實秋的“修養(yǎng)”觀,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必要
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能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詩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這才是本事。
——對于“無法重來的一生”,星云大師主張,在有生之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閱讀史。一個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閱讀,便是浸染在他成長史上至關(guān)重要的底色。少年時的閱讀情懷,總是帶著你難忘的心情和想象的,它對你的影響是一生的。
——著名作家肖復(fù)興的閱讀觀
自己這一輩子,除了做火炸藥研究這一件事,別的都不擅長。我是搞科研的,在科研上不愿意使巧勁,不追求短平快的項目,科學要實在,不要浮夸。選定目標不要輕易放棄,遇到問題不輕易放棄。
——201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獲得者王澤山院士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情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