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
【摘要】本研究通過一對一訪談,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得出結論: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受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影響。生理因素中的健康狀況,心理因素中的認知、個性特征、應對方式、生活滿意度,社會因素中的社會支持和經濟狀況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影響。
【關鍵詞】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目前,國內外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調查以及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文獻研究較多。綜合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發(fā)現,眾學者多從性別、目前婚姻狀況、經濟水平、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進行研究,大部分仍是在人口學層面進行的研究。任何群體的心理健康都由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共同決定,僅研究外部因素的影響并不能深入解決其根本問題。
針對僅使用問卷調查的不足,本研究根據修訂的訪談提綱隨機抽取20名空巢老人進行一對一訪談。通過訪談發(fā)現個性特征、健康狀況、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生活滿意度對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也存在直接影響。因此,本論文將影響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分為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
1生理因素
對空巢老人而言,生理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況等方面,而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表明年齡、性別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影響不大,而身體健康狀況對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影響。
總體上顯示身體健康狀況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因為沒有子女在家照顧,如果身體不好,特別是行動不方便的話,生活中會出現很多障礙,比如買菜、做飯、做家務等,生活圈子也會變得更小。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老人,能經常參與社區(qū)或單位活動,經常到公園散步、鍛煉身體,精神狀態(tài)普遍比較好。
戴奶奶,67歲,退休工人,有一個女兒。半年前開始出現頭暈、頭痛的不良身體狀況,一直持續(xù)到現在,現在每天吃藥、按摩。阿姨告訴我們,以前沒犯病的時候,自己是無憂無慮的,心情也很好,對自己也感到非常滿意,自從出現這個病,不能經常出去鍛煉活動,情緒也容易波動了,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有時會產生焦慮。
2心理因素
文獻綜述發(fā)現前人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大部分仍在人口學層面進行,但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受主客觀雙重因素的影響,只對外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不能全面了解其根本原因。本研究嘗試從主觀方面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1個性特征
問卷調查及訪談表明,個性特征直接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內向、脾氣急躁、情緒波動大、追求完美的空巢老年人比性情溫和、開朗、善解人意的空巢老年人更容易產生焦慮、擔憂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問題。喜歡幫助別人,人際交往越頻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林伯伯,65歲,育有一兒兩女,高中文化,退休干部。現在和老伴都有較高的退休金,兒女工作穩(wěn)定,身體也很硬朗,可是他卻反映自己不快樂,時常感到不滿足和痛苦。在訪談中我發(fā)現,大伯個性特征中具有完美主義傾向,是一個講原則、踏實認真的人,并且自尊心很強。正因為這樣的人格特征,大伯對待子女的工作現狀很不滿意,認為要有一番大的成就才行,至少要超越自己曾經的水平。對于兒子溺愛孫女也感到不理解和擔憂,認為要嚴格管教。雖然現在物質條件比以前好,但是大伯說精神上沒有從前充實,對待生活和現實中的不滿更多只能放在心里。
2.2認知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緒療法指出,造成一個人心理困擾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當事人對事件的看法,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調查發(fā)現并不是所有老人都認為空巢階段是悲劇,相反有些老人覺得空巢是一種自然和理想的狀態(tài),甚至有的老人渴望空巢,他們認為正因為子女不在身邊,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擁有屬于自己的老年生活。主動空巢老人和被動空巢老人的心理狀態(tài)完全不一樣,所以認知是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孩子們倒是讓他媽我倆和他們一起住,我們不愿意過去,現在我倆都還能動能吃的,自己能照顧好自己。我們自己住,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吃什么自己做,要是和他們在一起,年輕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和我們也不一樣,都不習慣,而且天天在一起也容易產生摩擦,這樣挺好的,我經常曬曬太陽上上網的,老伴負責處理處理家務,挺安逸的,暫時還不愿意和他們一起住”
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認知發(fā)展,文化程度高者退休前更多為腦力勞動者,文化程度相對較低者退休多為體力勞動者。調查中也發(fā)現文化水平較高的空巢老人生活較豐富,上網炒股購物、讀書讀報、養(yǎng)花養(yǎng)草、攝影、旅游等。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空巢老人娛樂休閑活動較單一,更易陷入自己封閉的圈子。
劉爺爺,75歲,大專,離休軍人。訪談時劉爺爺說“雖然我腿腳不靈便,不能出門,可每天可忙啦,我是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有很多向我約稿的,我每天要寫稿、自己修改、打電話讓別人幫忙修改,我還出了一本書,一會兒送你一本。我喜歡養(yǎng)花,上網,你看這是我剛從網上買的相機,還有門口的那個鞋套盒,我孩子都說網上買東西容易受騙,我看這些質量還挺好的。晚上我和老伴會看電視,最近每天都是看完高圓圓那個《咱們結婚吧》才睡……哈哈”
2.3生活滿意度
生活滿意度主要是通過對目前醫(yī)療條件、居住情況、子女生活工作現狀以及對自己總體是否滿意來體現,一般對自己總體滿意度高、對子女現狀感到滿意的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好。有些空巢老人對目前的醫(yī)療或居住條件不滿意,對自己和家人的要求太高導致對自己和子女的現狀不滿意等,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訪談過程中有的老人住在一樓,當問及他們對居住條件是否滿意時,部分老人覺得住在一樓很方便,為外出活動、買菜減少了不必要的困擾。而有的老人覺得較不滿意,因為舊的樓房結構在一樓光線不好,而且比較潮濕,還很吵鬧,長期在這樣的房屋里居住容易換上風濕關節(jié)炎,也帶來各種困擾。訪談中當問及對子女現在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是否滿意時,往往回答不滿意的空巢老人在心理上表現更多焦慮與擔憂,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有一位阿姨的女兒現在已經三十多歲,還未結婚,阿姨說目前最大的心病就是女兒的歸宿問題,因為女兒,自己心理負擔重,人也憔悴不少。
2.4應對方式
遇到問題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有幾個經常來往、主動聯系的知心朋友,有心事會找人傾訴而非壓抑在心里,這些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那些將心事壓抑在心里不尋找合適的應對途徑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將受到直接的不良影響。
大多數老年人有經常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把每天的晨練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趣,甚至有些空巢老人現在還在上老年大學,學習一些技藝來充實生活,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都是一些良好的應對方式,可以極大地促進老人心理健康。
付爺爺,72歲,年輕時在部隊當過兵,曾有過工傷,現因患腦血管疾病下半身癱瘓,只有靠妻子一人在家照顧生活起居,家中經濟條件不好,又要花費大量醫(yī)藥費,曾對自己失去信心感到失落。為了減輕妻子心理負擔,讓自己振作起來,現在爺爺經常和戰(zhàn)友通電話保持聯系,經常向社區(qū)和相關單位尋求政策上的幫助,還曾通過看報紙,主動給按摩界一位大師寫信尋求按摩技能指導,后收到回信并得到幫助。爺爺認為做這些能夠排解很多憂愁和去除消極悲觀的想法,得到更多鼓勵與關心,心里感到踏實滿足。
鍛煉及文娛活動頻率顯著影響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大量研究已經表明體育鍛煉和豐富的活動一方面可增強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老年人人際交往的范圍,使退休后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對空巢老人身心狀態(tài)提升有直接影響。
二七北路社區(qū)的陳爺爺和歐陽奶奶是一對空巢老人夫妻,雖然一兒一女都不再身邊,但兩個人生活安排的非常合理?!拔覀z早上六點半出門鍛煉,鍛煉一個多小時,有時回家有時在外吃個早餐,就會趕到證券交易中心,看看股票。周末停盤時,我倆去逛逛超市買買生活用品,在家聽聽戲看看電視,偶爾孩子回來了,會忙著給他們做點好吃的,一家人聚聚。對了,你看我老伴我倆腰上的計步器,兒子給買的,說是讓日行萬步,我們現在天天超額完成任務,人這是越鍛煉越有精神吶!”
3社會因素
3.1社會支持
這里的社會支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配偶、子女及親朋好友對自己的探望與關心,社區(qū)對自己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幫助解決,國家政策有利于自己等,都會有益于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配偶的陪伴與兒女的孝順,當然政策上的幫助對于這一輩的老人有特殊的情感意義,訪談中發(fā)現,有百分之八十的老人都會提及自己物質條件貧乏的過去,并感謝國家和黨的政策,讓他們退休后還能有退休金。
顧奶奶,73歲,喪偶,有兩兒一女,老家在江蘇。在一年前老伴由于突發(fā)腦血栓而去世,老伴的離去對奶奶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因為奶奶之前和老伴的關系非常和睦,過得很幸福,并且奶奶有心臟病,需要高額的藥物費用,都靠老伴的退休金支付,有任何心事都是向老伴訴說而不愿意打擾兒女。現在雖然有一個兒子有出息也非常孝順,但另外一個兒子和女兒的生活都不如意,除了缺少精神上最可靠的支持外,還為自己的病擔心,為兒女的前途擔憂,茶飯不思,經常在房間拿著老伴的照片流淚,對它說話。
目前的婚姻狀況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顯著影響?!吧倌攴蚱蘩蟻戆?,執(zhí)手相看兩不厭”,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相比夫妻一方去世的獨居老人能獲得更多的相互支持。有丈夫或妻子陪伴對老人來講及其重要,兩位老人在一起生活,出雙入對,互敬互愛,互相照顧,互相扶持可以減輕空巢老人生活中的孤獨、寂寞感,是晚年生活的一大樂事。喪偶的空巢老人即獨居老人是空巢老人中心理健康最差最孤獨最需要關注的部分,他們因過早失去老伴,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難免會產生空虛、寂寞、焦慮、憂郁等負面情緒。在本研究為期8個月的調查研究中,一社區(qū)的陳應華老人老伴因病去世,前后兩次一對一上門心理慰藉中發(fā)現老人狀態(tài)變化非常大。
“說走就走了,以前還有兩個人相依為伴,雖然每天也不怎么說話,但心里多少有個依靠,現在就剩自己了,雖然孩子們給我找了個保姆,住在家里,24小時陪著我,可心里還是空落落的,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怎么扛過去……”
3.2經濟水平
經濟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生活質量的高低,高經濟水平的老人在住房條件、飲食條件、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娛樂休閑條件等方面相比經濟水平較低的空巢老人都能獲得較好的保障,生活滿意度較高。經濟的收入和負擔、主觀期望等經濟因素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有著復雜的影響,良好經濟狀況可以為其提供較好的生活和醫(yī)療保障,可消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顧之憂,從而降低空巢綜合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受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因素影響。生理因素中的健康狀況,心理因素中的認知、個性特征、應對方式、生活滿意度,社會因素中的社會支持和經濟狀況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