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給人的感覺是:氣候溫和,找不到“冬天”的蹤跡。氣候?qū)W家曾經(jīng)對春夏秋冬作過這樣的劃分:月平均溫度低于10℃的為冬季,月平均溫度高于22℃為夏季,月平均氣溫在10℃-22℃之間的為春秋季。西雙版納最冷月平均溫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雙版納被譽為“沒有冬天的樂土”。當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西雙版納卻晴空麗日,暖陽愜意揮灑,四野濃綠,鮮花爭艷,瓜果飄香,洋溢著一派暖人的春意。隆冬時節(jié),踏上這片熱土,便迷失在西雙版納和煦的陽光里。盡情享受上蒼恩賜的和暖,或身著夏裝,漂流于翠山綠水的江河上,讓和風撩撥秀發(fā),讓流淌的風景填滿心間;或背上簡單行囊,穿越熱帶雨林,讓滿目黛綠、翠綠、淺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或漫步傣家竹樓、哈尼山村、基諾人家,真切體驗獨特而淳樸的民風民俗,開懷品嘗各民族地道的風味佳肴;或走進果園,與甘甜的菠蘿、清香的椰子、溫潤的草莓……親密接觸,讓剛摘下的新鮮熱帶水果充實快樂行程。
一座從雨林中長出來的城
西雙版納不知是建在雨林中的城市,還是城市中長出來的雨林,綠色撲面而來,把世界填滿,這樣的寧靜自然與喧鬧的都市反差太大,一開始可能會讓人迷失在綠色中。在西雙版納的日子,總能陶醉其中,隨時都能舒服地睡個飽覺,這要歸功于熱帶雨林這片天然大氧吧的功勞,享受著負氧離子在血液中奔跑的那份暢快。一滴甘霖從天而降,滴落在植物王國的王冠上,化作一枚墨綠的寶石,成就了西雙版納,成就了熱帶雨林。
在望天樹樹冠走廊間通行,這片熱帶雨林最先帶給我們的是快樂。望天樹是中國西雙版納存在熱帶雨林的證據(jù),是中國特有的樹種,最高達80米,挺拔參天。上世紀70年代中期,植物學家蔡希陶等在勐臘實地科考,因為發(fā)現(xiàn)了望天樹這種熱帶雨林特有的龍腦香料樹種,才證實了我國熱帶雨林的存在。在這幾十米的高空間通行,頭頂高天流云,腳下植物茂密。繩索編織的走廊隨著腳步晃動起來,與其說是在行走,不如想象是在林間跳躍,這樣一來,沒有了我,也沒有了版納,剩下的是自然與天地的通達。
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陽光決定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從上到下被劃分為四五個層次。最上層七八十米的是雨林的巨人望天村;中間二三十米是喬木和熱鬧的寄生、附生植物;最下面有一兩米的灌木和千奇百怪的腐生植物和真菌。雨林的世界充滿智慧。
白天和黑夜輪流在雨林的上空消逝,熱帶雨林按自己的規(guī)則生存著。密林深處,聽到看不到的鳥兒鳴叫;雨林中間,一群大象若無其事地從身旁走過;雨林旁邊,慢慢地品味那百年古茶。
一種寧靜致遠的理想追求
席地面對雨林坐著,紅酒的浪漫、香精的芬芳,在自然面前都略顯做作,這時把負氧離子作為自己的能量因子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在勐侖植物園這個900公頃的綠色大氧吧里,我們享受著負氧離子的包圍,仿佛飄在一朵無邊無際的綠色云朵里。
如果能停下來,在西雙版納住上一段日子那是最好,在白天夜晚過不同的生活,白天在自然中感悟,夜晚在城市中感受,磨合出一種新的生活層次,精神也需要吸氧和生活。
夜幕西沉,最好的去處是瀾滄江邊。江的兩邊就是酒吧街,去坐坐,但不一定要喝酒。去得多了,你會發(fā)現(xiàn),西雙版納的人很會生活,這里更像是他們的樂園。酒吧街當然有自己的駐唱歌手,在架子鼓后面的不是搖滾歌手,卻是少數(shù)民族歌手。在面向東盟的門戶這樣一個區(qū)位特殊的地方,聽著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本地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雖聽不懂歌詞的內(nèi)容,但我們可以從那熱情流暢的旋律中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享受,正因為這樣,西雙版納在游客的眼中也是時尚之地。
厭倦了紅塵俗世,可以選擇禪修,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短期出家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就像送孩子上學一樣自然不過。橄欖壩的曼聽佛塔寺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止觀禪修道場,每個月都舉辦各種不同的禪修班?!岸U修”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凈化,從而去發(fā)現(xiàn)宇宙人生的真諦,提升生命的層次。
其實修行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弱點、與心作斗爭的過程。因為要與自己做斗爭,當然是痛苦的。當你戰(zhàn)勝了自己,其他事情就小菜一碟,沒有你做不成功的事了。時刻關照自己的心,做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