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賈副領隊把六個小組的答卷收齊,吳領隊一一看過后,才說:“這兩道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很高興竟然有兩個組全答對了?!?/p>
隊員們都緊張地等吳領隊宣布結果。
“恭喜……”當吳領隊大聲說出“第二組”時,蘇悅他們四人忍不住歡呼起來,但很快就被第六組的歡呼聲淹沒了。第六組也全答對,其中一個胖胖的、長著兩顆兔牙的男孩還激動得跳了起來。
吳領隊簡單解釋了第一道題的答案。第六組選的是鱟,第二組選的是有顎類,都算對。因為以前的研究一直認為鱟和三葉蟲最像,而最新的研究則認為三葉蟲和有顎類關系更近。蘇悅心悅誠服地沖何柳柳豎起大拇指,何柳柳不好意思地笑了。
“獎品是什么?去湯山泡溫泉嗎?”王宇軒大聲問起“正事”。
“不是,是臺歷,很好看的?!辟Z副領隊解釋。
“還是泡溫泉好呀!”孫昊然撇了撇嘴,低聲咕噥,“要是參加三天兩夜那個營,就可以去泡溫泉了?!?/p>
“其實那個營去湯山不是泡溫泉,而是了解溫泉的形成。如果你們有興趣,我也可以給你們簡單地講講?!眳穷I隊說。
“有興趣!有興趣!”好多隊員都嚷嚷起來。
溫泉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要有地下熱水,其次要有使熱水向上涌的壓力,最后要有能讓熱水到達地面的通道。大家都知道地熱吧?雨水滲入到地下加熱后溫度就升高了,而且往下越深溫度越高。你們看,如果有座山,山頂的雨水時常補充,山上的水位就高,給地下的熱水造成壓力,使得地下水從裂縫往上跑到山腳。
“都說水往低處流,沒聽說往高處跑的!”“胖兔牙”大聲叫道,其他隊員也都隨聲附和。
吳領隊見隊員們都迷惘地瞪著他,一時想不出好辦法:“這個……怎么解釋呢?”
這時,賈副領隊不知從哪里找到一根吸管,一邊揮舞著一邊大聲說:“想知道水為什么能往高處流的話,請跟我來!”
大家立即停止了喧鬧,跟著賈副領隊走到公用的洗手區(qū)。賈副領隊把手上的那根吸管彎成“J”形,兩個管口朝上,然后把長管的口對著水龍頭的出口,打開水龍頭。只見水從吸管的長管口流進吸管,又向上涌去,從短管口流了出來。
賈副領隊把水龍頭關上,解釋說:“湯山溫泉涌出的原理就跟這個差不多,長管相當于山頂位置,雨水從那兒流下來,又到相當于吸管彎曲部位的地下加熱。不管在地下多深,只要長管一直有水流進來,最后總有水從相當于短管口的地表處流出來?!?/p>
“知道了!知道了!”孩子們發(fā)現了這個“竅門”,都特別興奮,“胖兔牙”的聲音更是力壓眾人。
賈副領隊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現在看看,長管和短管里的水位是不是平的?”
蘇悅一看,果真如此:短管里的水是滿的,不過長管比短管高出的那截是空的,兩個管里的水位一樣高。
賈副領隊又傾斜吸管,讓短管里的水稍微流出一些,再將吸管放平,短管的水不滿了,而長管里的水位和短管的依然一樣高。
“原理我不多講了,以后你們學物理,老師會講的?!辟Z副領隊就地宣布休息10分鐘后,回到化石廳里集合。
等隊員們陸陸續(xù)續(xù)都回來了,吳領隊拍拍手示意集合:“今天下午不下雨的話,我們就到幕府山去看看地層剖面,再挖挖化石,看有沒有人能挖到三葉蟲化石……”
一聽到下午要去現場挖化石,隊員們又興奮地交頭接耳起來。
湯山溫泉是怎樣形成的呢?早在清朝,詩人袁枚就在《沐湯山》一詩中提出了疑問:“方池有水是誰燒?暖氣騰騰類涌潮?!?/p>
溫泉的成因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巖漿作用形成,另一種是地表水滲透循環(huán)作用形成。湯山溫泉的成因便屬后者。簡單來說就是:雨水滲入地下深處,經地熱“加熱”后,沿斷層裂隙再流出地表。降雨的不斷補給,使溫泉能源源不斷排出,循環(huán)成為可再生資源。
大約在2億年前,寧鎮(zhèn)山脈就沉積了超過7700米厚的地層,地下水補給區(qū)的位置足夠高,地下熱水就有了較高的水壓;到了大約1.4億年前,湯山這個位置又形成了地層斷裂,地下熱水便沿著裂隙涌出,形成了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