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焱華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于2006年提出“全民閱讀”活動這一重要舉措,并在全國各地倡導并組織開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近年來,國家對“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高度重視,在表述上已由“倡導”提升至了“大力推進”并多次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推廣指的是圖書館及社會相關方面為鼓勵民眾從事閱讀行為,培養(yǎng)民眾閱讀習慣,提升民眾閱讀水平,從而構建學習型社會所進行的一切活動的總稱[8]。作者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詢概覽,發(fā)現(xiàn)研究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文獻資料甚少,當前大多數黨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積極性不夠,未找到提高閱讀推廣效果的有效途徑,文獻資源信息的使用效率較低,這直接影響到了黨校圖書館的存在價值。探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之下黨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的有效策略顯得格外重要,有效提高文獻資源信息的使用效率對于黨校圖書館的存在價值、發(fā)展空間等均有明顯的幫助。
當下,“互聯(lián)網+”正在深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互聯(lián)網+零售”產生了淘寶和京東、“互聯(lián)網+金融”產生了電子銀行、“互聯(lián)網+交通”產生了共享單車和滴滴出行等。“互聯(lián)網+”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閱讀方式。如今,越來越多的讀者正在逐步習慣使用電子閱讀產品,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以手機客戶端、iPad、電子閱讀器為代表的移動閱讀終端,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據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已超過50%,且網民年齡結構正逐步向10歲以下的兒童群體滲透。絕大多數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已具備新媒體閱讀的終端,這說明“互聯(lián)網+閱讀”的時代已經到來。因此,圖書館作為閱讀引導的重要主體,開展閱讀推廣宣傳工作顯得格外重要。通過對“互聯(lián)網+”理念的了解,圖書館可以將“互聯(lián)網+閱讀”推廣定義為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將互聯(lián)網終端與閱讀推廣活動跨界融合,以此謀求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變革[7]。
黨校圖書館作為黨校自己的文獻信息中心,為黨校教學科研服務,其讀者群體除了黨校的教職工和研究生外,還有眾多到黨校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和進修的黨政干部和專業(yè)技術人員。這類群體多來自社會各個行業(yè)的骨干力量,文化政治理論水平較高,工作實踐經驗豐富,其閱讀需求除一般的消遣性閱讀外,更加具有成長型、研究型、流動性的特性。且這類群體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已經形成了穩(wěn)定的三觀,又因其閱歷、愛好、行業(yè)各有不同,在信息需求方面也會有所差異。面對由教職工、學員、研究生組成的讀者群,黨校圖書館應根據讀者特征“量體裁衣”,在讀者服務、閱讀推廣、新書推介等環(huán)節(jié)做到“對癥下藥”,以此提升閱讀推廣效用。因此,加強對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特殊性的研究相當重要。
黨校特殊性質的教育職能造就了其圖書館館藏體系的獨特性。跟其他普通高校的圖書館相比起來,黨校圖書館并不追求“大而全”的藏書結構,而是以無產階級革命家著作或圍繞馬克思主義進行研究的著作為主,學科優(yōu)勢是黨建、黨史、政治、哲學、經濟等。其最具特色的資源是有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公開和內部出版的文獻資料,文獻收藏更加注重文獻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和時代性特點。
相比一般的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黨校圖書館擁有其獨特的資源和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設置集中,館內社科、黨情和地情文獻資源豐富;整體讀者基數較小,人均館藏資源量和人均硬件設施及服務能力較高。這些都為閱讀推廣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黨校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也是引導、指導領導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主要陣地。經過多年的建設,黨校圖書館特別是省級黨校圖書館大多擁有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體系完備的社科類藏書、以及豐富的數字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在中央黨校建校 80 周年慶祝大會上講:“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校圖書館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黨校必須承擔起推動全黨學習的重大責任…黨校圖書館必須適應新的需要,積極應對新技術條件下人們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行為和閱讀方式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快圖書館工作的轉型和發(fā)展”[6]。在建設書香社會過程中,黨員領導干部這一群體尤為重要,引領著整個社會的風氣,有效的閱讀推廣是提高領導干部文化修養(yǎng)和執(zhí)政能力的門徑,因此,黨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勢在必行并且意義重大。
黨校圖書館為了得到更好的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在信息化的角度上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盎ヂ?lián)網+”時代背景下,人們在閱讀習慣方面的改變導致以網絡化為媒介、以自由化的儲存和以分布式的文獻資源信息管理為基礎的閱讀現(xiàn)象越發(fā)普遍?!盎ヂ?lián)網+”背景之下黨校圖書館所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便是建設統(tǒng)一性的網絡化服務平臺,同時將部分黨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從網絡途徑體現(xiàn)出來,這樣的改進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減少實體黨校圖書館在資源方面的投入,促使整體資產成本可以有效減少,另一方面還能夠顯著提升資源的流通效率,提高資源建設的效益以及服務水平。網絡化的建設模式可以讓黨校圖書館在服務方面的效果與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館員也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一對多的服務,相對于傳統(tǒng)實體黨校圖書館而言,館員的服務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另外,在網絡化環(huán)境之下館際協(xié)作也是黨校圖書館的必要發(fā)展路徑之一,特別是新時代環(huán)境之下,黨校圖書館想要更好的獲得市場依賴性,就必須在資源方面實現(xiàn)不斷的擴大和整合,黨校圖書館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與資源共享是提高文獻資料數量、質量的有效途徑,這也是今后黨校圖書館想要短期獲得效益的有效方式之一。
互聯(lián)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圖書館應該順勢而上,利用新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宣傳閱讀活動,擴大宣傳受眾面,借助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等開展閱讀推廣和圖書推介活動。另外,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去發(fā)現(xiàn)用戶的閱讀行為、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對推廣對象的讀者類型、愛好特征及信息需求類型進行分類,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真正做到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fā),滿足用戶當前和潛在的需求,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然而,閱讀推廣的宣傳途徑多元化以及推廣內容個性化,間接要求黨校圖書館必須具備一支能力充足、推廣意識強的閱讀推廣團隊。對此,黨校圖書館可根據閱讀推廣活動的需求建設一支專業(yè)化的職能部門,并由這一部門負責推廣活動的策劃、組織以及實施,建立長效機制,使閱讀推廣活動開展實現(xiàn)常態(tài)化,引導讀者有效、健康閱讀,謀求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
黨校圖書館應完善信息服務設施,融入前沿信息技術。為貼近讀者,可在圖書館網站架設數字論壇,發(fā)布校內學習交流資料,開設工作交流、數字圖書、視頻、音樂以及休閑健康等欄目,實現(xiàn)與讀者的在線交流。建議開通移動圖書館,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閱讀終端連接數字圖書館。另外還可以在閱覽廳、教學樓以及學員住宿區(qū)設置功能齊全且操作便捷的電子報刊閱覽器,以及可實現(xiàn)二維碼掃描外借的電子書閱覽器等。
館員的服務能力以及信息資源的掌握能力是保障黨校圖書館服務效益的關鍵,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之下,相對應的操作技術必然會成為決定黨校圖書館館員服務效益的基本前提,館員必須掌握基礎性的科學技術,應用相應的科技能力對相應的資源數據實行檢索、處理、歸類、分析,在熟練掌握信息化的資源處理流程基礎上,還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數據為用戶提供檢索幫助,從而更好的提高信息化黨校圖書館的服務效益。與此同時,黨校圖書館必須選派相應人員開展業(yè)務培訓,提供技術性的提升幫助與培訓服務,在培訓完成之后應當及時組織黨校圖書館內其他的館員進行交流學習,從而達到技能、知識的共享,實現(xiàn)整體性的提升,促使黨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可以得到持續(xù)性的改進,提高整體服務水平。
黨校圖書館作為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主陣地,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開展閱讀推廣及研究任重而道遠。
因此,黨校圖書館必須要拓展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服務理念,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爭取將閱讀指導和引導推送到學員進而拓展到區(qū)域內全體領導干部手中,讓黨員領導干部起到表率作用,引領社會風氣,促進“全民閱讀”活動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