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紅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學生能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美和生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關鍵詞 小學語文;新課改;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80-01
一、關注學生的讀、悟、情,充分挖掘課程內涵
語文閱讀課,就是要以讀為本。形式多樣地朗讀,不同層次地讀。初讀感知,細讀領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演讀、配音讀、師范讀……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才能讓學生讀出哲理內涵,領悟其思想感情。如小學四年級下冊第15課的學習中,老師可以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從而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例如第四段的學習,本段講的是爸爸遺體歸來的情景以及爸爸臨死前的呼喚。教師可以首先放一段哀樂(如二胡名曲《江河水》)感染學生,幫他們進入角色,再自由讀書,效果較好。學生眼里噙著淚,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讀“爸爸的呼喚的是什么”一句時,教師可以根據那個排比句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朗讀,讓“和平”之聲漸漸喊響,深入生心。讀到“當今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戰(zhàn)亂錄像,引學生載入戰(zhàn)亂的慘痛之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戰(zhàn)爭的存在?!跋鯚熕钠?,戰(zhàn)火綿綿,尸骨累累”的一幕幕使學生從內心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也可以讓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戰(zhàn)爭資料,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
二、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本應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體現、思索和發(fā)現,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語文課上僅僅是教師唱“獨臺戲”是不行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其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體會、抒發(fā)情感;在朗讀、理解、體驗、交流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
三、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僅僅讓學生獨立思考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改倡導的是合作互助、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積極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中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強了,諸多疑難便能迎刃而解,這樣既可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又活躍了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有些問題,學生單槍匹馬是無法解決的。如果有了“三個臭皮匠”,也會擁有諸葛亮似的智慧,許多問題在諸生的爭執(zhí)與討論中得以解決。
四、關注學生知識的落實,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多樣化
有的語文課堂花樣無數,學生興致極高,可謂高潮不斷,熱鬧非凡??蓡柤氨竟?jié)課的收獲,學生卻說不清楚,無言以對。聽寫生字,到處出錯;默寫詞語,東拉西扯;背誦片段,支支吾吾……課堂形式是要求多樣,可無論有多少花樣兒,最終目的是為了本節(jié)課知識的落實,每節(jié)課的教學形式必須圍繞某個知識點設計,不能只求形式而忽視了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落實。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是關鍵,閱讀課上不能流于形式,浮躁虛實。這樣的閱讀課也只是外實內虛,中看不務實。只是所謂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五、關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極其深廣。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單純傳授知識,要極力關注學生精神世界、情感品質、審美情趣和個性人格等多方面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適時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在語文教材中,寓“語言文字”的“人文內涵”是極其豐富的。鮮活生動的形象、精辟入理的道理、豐富高尚的感情……無一不閃爍著我們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優(yōu)秀的品格。新課標指出,語文課中的人文教育“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教師要從語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通過充滿藝術魅力的文學形象和崇高深遠的思想情操,引導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精神力量。如《卡羅納》一文教育孩子們要懂得關愛他人;《給予是快樂的》一文讓學生感受到付出也是一種快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讓孩子們深深領悟到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科技”單元將學生帶進科技發(fā)達的領域里遨游,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欲望;“童話”故事載著學生深入童話世界,與文本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寫景”散文更是讓學生欣喜、激動,一次次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美好與壯觀,更加增強了愛祖國的熱情,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總之,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文本,讓學生充分受到文化的熏陶與啟迪。
一節(jié)優(yōu)秀的閱讀課要充分體現新的課程改革理念,體現新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自主、實踐、探究意識,關注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