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艷
摘 要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教育的迅速發(fā)展,我們關注未成年兒童的身體健康外,不容忽視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著重分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與對策,意義在于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取得一定的提升作用。
關鍵詞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047-01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及原因
(一)注重成績忽視了孩子們的心理
學校和家庭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卻忽視了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造成孩子們普遍存在脆弱等性格缺陷。心理素質差,不能抵抗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壓力,最終導致悲劇發(fā)生。家長要求過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也是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下,很多孩子每天早出晚歸,疲于繁重的學業(yè),無法通過娛樂以及與老師和家人的情感溝通來緩解壓力。這些壓力不斷積累,導致本該天真、快樂、充滿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們不斷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問題及疾患。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他們不知道生命的寶貴,沒有形成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正是由于對自己生命的輕視,才造成了他們動輒使用自殺這種極端方式。關于生命的意義、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以及感恩敬畏教育,也是家長、學校、社會亟待補上的一課。
(二)缺失父母的關愛、照顧與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庇纱丝磥?,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長為了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物質,忙于工作。還有一種更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春節(jié)期間比平時更高的加班費或為了節(jié)省來回的費用等原因,幾年都不回家。春節(jié)本是全家團圓的日子,過年卻成了留守兒童的關。他們知道孩子愛吃什么,愛喝什么,卻不知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甚至那些幾年都不回家的家長們連孩子長多高,都不知道更何況孩子的心理呢?因此,在未成年人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家長應該在言行上做好表率,培養(yǎng)和諧的親子關系,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并正確運用懲戒手段。
(三)強大的網(wǎng)絡引力
互聯(lián)網(wǎng)是是一把雙刃劍,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未成年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必定對網(wǎng)絡中許多新鮮和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一旦讓他們接觸了網(wǎng)絡,易造成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扭曲,做出一些平時不敢做、不能做的、明顯的不道德行為,在網(wǎng)上放縱自我,難以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做出正確選擇,而且稍遇挫折,往往在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中尋求安慰和解脫,從而對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產(chǎn)生許多消極影響。沉迷游戲不僅對未成年人身體發(fā)育產(chǎn)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很多孩子還因此變得性格孤僻、極端,家庭矛盾與日俱增,加重家庭經(jīng)濟負擔。
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對策
(一)學校、家庭、社會三力合一
由于學生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以外的地方度過,我們應該建立以學校為主,家庭教育為輔的進行教育引導,通過家長學校及家長會使他們能夠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改變不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家庭生活中能為孩子及家人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更多的關愛;學校、家庭、社會只有這三種教育形成合力,一定會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定期檢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習情況等進行檢測,根據(jù)其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把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收集,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有效地減少學生心理問題及障礙的發(fā)生率;也可以更好地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學生中產(chǎn)生影響。
(三)增加溝通與親子時間
語言溝通對于教育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有時非語言溝通的效果會好于語言溝通。當孩子失意的時候,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溫馨的擁抱,或者是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的鼓舞和激勵甚至可以勝過說教。因此,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吝惜你們的神態(tài)和動作,在用語言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輔之以熱情的、充滿愛的非語言溝通方式,讓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和鼓勵。協(xié)調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即家庭中以自然的血緣和人倫為主的關系,如父母與子女、弟兄姊妹。民主的、寬松的家庭給青少年一個溫馨的港灣,專制的、嚴苛的家庭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易養(yǎng)成孩子孤僻、專橫的性格。因此,對未成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維護必須以家庭為起始點,以全體家庭成員的優(yōu)良品質及和睦的關系為依托,同心協(xié)力為每一個生命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三、總結
人們常說,孩子是明天,是希望。其實,說孩子是希望這是對的,但孩子不僅僅是明天,而首先是今天。如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官員埃斯庫德羅強調,不能說青少年是“下一代”,而應說他們是“當前一代”,因此社會應為他們提供保護、參與空間、機會和支持。未成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由于未成年兒童的心理活動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叛逆及依賴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等,使得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chǎn)生不良的反應,進而影響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以致釀成日后難以挽救的精神疾病。所以兒童時期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非常時期,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對未成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教育也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