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嶸
彩云之南的西部,高黎貢山作為中國和緬甸的界山,從青藏高原東南部向南部的中南半島蜿蜒而去。高黎貢山與東面的怒山(碧羅雪山)、云嶺構(gòu)成地球上最為壯觀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作為橫斷山脈西側(cè)的門戶,高黎貢山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江并流”的核心區(qū)域,素有“世界物種基因庫”“動植物的避難所”的美稱。其獨特的自然條件為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最具特色的重要地區(qū)之一。
高黎貢山并不是一座山,它地跨云南龍陵、騰沖、保山、瀘水、福貢、貢山、西藏察隅及緬甸北部克欽邦的部分區(qū)域,是包含大大小小幾十座山的巨大山脈。它屬高山峽谷地貌,呈南北寬、中部窄,北高南低的細長形態(tài)。南北跨越5個緯度,綿延600余公里,東西最窄處僅40公里,是中南半島和印度次大陸動植物向北和向東過渡的第一道屏障。全區(qū)最高點位于北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nèi)的嘎瓦嘎普峰,海拔5128米,最低點位于西南部盈江縣中緬邊界的河流交匯處,海拔僅210米,海拔落差大。巨大的南北跨度和劇烈的垂直變化,使高黎貢山擁有獨特的熱帶、溫帶及寒帶的立體性氣候,加之多樣的地形地貌,使其呈現(xiàn)出極其復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動植物的遷移、繁衍、生存提供了優(yōu)良的環(huán)境。高黎貢山動植物區(qū)系復雜,現(xiàn)已查明高黎貢山具有種子植物5000余種,其中高黎貢山特有植物400余種,具有新老兼?zhèn)?、南北過渡的特點。
植被垂直分布
每年四五月,若來到高黎貢山,能夠有幸目睹如此盛境:山頂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山間綠意盎然,山麓金黃似火。近5000米的海拔落差,讓高黎貢山形成獨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型氣候。高黎貢山從山谷到山頂,濃縮了從熱帶到溫帶的主要植被類型,使之成為中國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之一。由下往上依次分布有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高山草甸6個山地垂直植被類型,使其在同一時間展示出不同季節(jié)的自然景觀,植被類型的有序排列猶如交響樂般完美無瑕。
2009年在高黎貢山海拔1300-1500米的百花嶺發(fā)現(xiàn)的熱帶季節(jié)性雨林,緯度北(北緯25°19')、海拔高,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該熱帶雨林群落冠層高大,層次結(jié)構(gòu)復雜,林內(nèi)可見熱帶森林典型特征:有喬木樹種巨大的板根及大型木質(zhì)藤本,林中附生植物多樣,林下大葉草本植物如野芭蕉、穿鞘花等亦十分豐富。該熱帶雨林在植被分類上為熱帶季節(jié)性雨林中的溝谷雨林類型。
高黎貢山巨大的山體阻擋了西北寒流的侵襲,同時保留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使地處低緯度高海拔的區(qū)域,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氣候。由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多雨,無明顯干季,適宜冬季不落葉的常綠闊葉林發(fā)育,高黎貢山海拔1600-2800米的地區(qū),覆蓋著殼斗科青岡、薄片青岡、俅江青岡、曼青岡、滇西青岡、硬斗石櫟、栲屬、樟科潤楠屬及臺灣杉組成的常綠闊葉林區(qū),它是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原始闊葉林區(qū)。這片林區(qū)與東喜馬拉雅山連片,再與緬甸北部綿延成大片,構(gòu)成當今地球上現(xiàn)存常綠闊葉林發(fā)育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分布區(qū)。
高黎貢山由于受高山地形和西南季風的強烈影響,加之南北縱向山川的有利配合,南部濕潤的海洋性氣流沿河谷深入,逐步向高海拔地區(qū)擴散,在一定海拔范圍內(nèi)形成云霧林,為鐵杉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形成以鐵杉為優(yōu)勢種的森林植被,占據(jù)海拔2600-3100米的位置。鐵杉,是松科常綠喬木,屬于第四紀冰川孑遺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奇特而珍貴的鐵杉林平均樹高超過30米,樹形高大挺拔,樹冠稠密,墨綠色的枝葉向外伸展四五米,猶如在高原上排列的巨大而優(yōu)雅的“盆景”。
鐵杉林之上是蒼山冷杉組成的針葉林帶,時有怒江冷杉混生,北段有急尖長苞冷杉成帶分布,一般占據(jù)海拔2800-3500米的地段。高黎貢山的冷杉林多呈散生狀態(tài)下的疏林存在,樹高多在15-20米,胸徑30厘米左右,為一種發(fā)育欠佳的高山暗針葉林類型。
與針葉林帶相反,高黎貢山山頂坡陡風大,以各種杜鵑為主的高山灌叢繁榮昌盛,其中既有3-5米的鋪地杜鵑矮林,也有高度不及30厘米的密生杜鵑墊狀灌叢,常見的種類有多趣杜鵑、綿毛杜鵑、美被杜鵑、彎柱杜鵑、橙黃杜鵑等。其種類繁多,花色各異。由于受立體氣候的影響,入春以后,山腳百花爭妍,熱鬧非凡,山腰含苞欲放,一片蔥郁。
花的視覺盛宴
高黎貢山花卉植物資源極其豐富,種類多達千余種。主要以木蘭科、毛茛科、薔薇科、菊科、百合科、蘭科、杜鵑花屬、報春花屬、綠絨蒿屬、龍膽屬、馬先蒿屬、山梅花屬、珙桐等植物為主。春夏秋冬,從南到北、從河谷到高山,層層而上的各種花卉,次第綻放、經(jīng)久不敗,把高黎貢山的四季裝點得分外妖嬈。無論是在遼闊的山野、茫茫的草甸,還是雪山冰緣,每當花開的季節(jié),漫山遍野都充斥著無邊的艷麗和燦爛,置身花海,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猶如一個花的海洋。
美不過人間四月天。眾多賞花植物中,四月天的杜鵑無疑是最為吸引眼球的一類。每年的春天,高黎貢山便被燦若云霞的杜鵑花海所簇擁,像一位盛裝的少女于山巔翩然起舞。種類繁多的杜鵑花,占領(lǐng)每一寸山坡,極盡芳華。成片的杜鵑花海映襯在青翠欲滴的樹木間,綻放出艷麗的色彩,漫山遍野的壯觀讓置身其中的人驚艷得說不出話。杜鵑花是杜鵑花科植物的統(tǒng)稱,因其開花時染紅遍山,因此又有映山紅的俗稱。高黎貢山杜鵑花分布極為廣泛,從海拔1200米到4000米的范圍均有分布,常見的種類有光柱迷人杜鵑、奪目杜鵑、寬鐘杜鵑、毛喉杜鵑、純黃杜鵑、馬纓杜鵑、紫背杜鵑、朱紅大杜鵑、大萼杜鵑、白喇叭杜鵑、櫻草杜鵑、多色杜鵑等。這些花色各異的杜鵑花灌叢常在高山草甸的邊緣鑲嵌成致密的花叢。在一些非常濕潤的地區(qū),常生長著習性特殊的附生杜鵑類群,如泡泡葉杜鵑、附生杜鵑、招展杜鵑等,它們常附生于高大的殼斗科植物或鐵杉樹上,形成獨具特色的空中花園景觀。
高黎貢山的杜鵑花中,大樹杜鵑是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也是高黎貢山獨有的植物樹種。100年前,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植物采集家福瑞斯特在騰沖高黎貢山西坡的界頭大塘采集時,發(fā)現(xiàn)了一株巨大的杜鵑花,并命名為大樹杜鵑。因其植株高大,花色艷麗,后人稱它為世界杜鵑之王。1981年中國植物學家馮國楣先生在騰沖高黎貢山西坡的界頭大塘考察時,再次找到了大樹杜鵑。他們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棵大樹杜鵑有30米高、根徑3米、樹齡達280年,整株大樹有2000余簇花。到目前為止,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大樹杜鵑僅在高黎貢山界頭大塘村附近方圓3平方公里內(nèi)有分布,數(shù)量不到300棵,這也是全世界目前發(fā)現(xiàn)的僅有的大樹杜鵑。
豹子花、百合、假百合是高黎貢山草本植物中最常見的賞花植物,常見的種類有開瓣豹子花、美麗豹子花、滇西豹子花、多斑豹子花、云南豹子花、怒江百合、小百合、紫花百合、鐘花假百合等。林緣、高山草甸、灌叢和竹林下是百合科植物最喜歡生長的地方。它們碩大而艷麗的花朵及絲質(zhì)般的花瓣令眾多自然愛好者為之狂熱,其花朵懸垂的姿態(tài)及獨特的花瓣紋飾更增添了它們的“嬌氣與嫵媚”,惹人喜愛。
蘭花,生于深山、幽谷,不僅花形奇特、色彩豐富,而且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是自然界賦予人類最高貴的禮物,高黎貢山則是這份禮物的最佳典藏者。雅致杓蘭、華西杓蘭、黃花杓蘭、紫點杓蘭、綠花杓蘭、麗江杓蘭、離萼杓蘭、西藏杓蘭、杏黃兜蘭、虎斑兜蘭等是高黎貢山非常美麗的杓蘭屬和兜蘭屬植物,它們是一類因其碩大唇瓣成兜形而得名的蘭花植物,在西方被稱為“女人的拖鞋(Ladys slipper)”,也是無數(shù)植物學或園藝愛好者的追隨者。除了這些蘭中“貴婦”之外,貝母蘭、獨蒜蘭、山蘭、舌唇蘭、火燒蘭、石斛、萬代蘭、蜂腰蘭、蝦脊蘭、石仙桃、杜鵑蘭、紅門蘭、卷瓣蘭等“小家碧玉”也常常出現(xiàn)在高黎貢山的各個角落,它們色彩各異、姿態(tài)優(yōu)美,往往成為林中的“隱士”。
深山中的味蕾享受
高黎貢山的居住者,以少數(shù)民族為主,漢、傈僳、怒、獨龍、藏、傣、景頗、納西、德昂、佤、阿昌等16個世居民族世世代
代生活在這里。各民族同胞,在長期的生活中,常常采集野生食用植物用于糧食、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的替代品,如:水蕨、蕺菜、云南山楂、粉花羊蹄甲、紅花油茶、漆樹、楤木、野韭菜、粘山藥、竹葉菜、云南方竹、董棕、木耳、香茹、雞樅等。
當?shù)匾吧秤弥参镏凶钪匾氖嵌?。董棕是棕櫚科喬木,它曾?jīng)是獨龍族同胞的主食之一,是許多獨龍族家庭度過貧苦時期的重要代糧植物。由于董棕樹60年開花,因此,傳統(tǒng)獨龍族人也常以這種樹來紀年。董棕的可食部分為從樹干中間提取出來的淀粉,稱為董棕粉。董棕樹長到10年以后,成熟之時,木質(zhì)部變成淀粉,方能提取董棕粉。提取董棕粉時先將富含淀粉的樹干切碎成塊置于芭蕉葉上,爾后通過搓擠踩壓、山泉水沖刷和沉淀、芭蕉葉過濾、晾曬等工序制作。制好的董棕粉可直接烤吃,也可制成粑粑或同其他雜糧一起煮食,其味甘甜可口?,F(xiàn)在隨著當?shù)厝嗣裆钏降奶岣?,董棕粉盡管不再作為糧食的替代品,但是由于其具有降血壓、血脂和養(yǎng)脾胃的功效,成為珍貴的天然保健食品。
漆樹科的漆樹是高黎貢山土著居民的重要食用野生油料植物,也是高黎貢山歷史上最主要的經(jīng)濟林木之一。高黎貢山中分布的漆樹林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栽培的。用漆樹籽榨出的油,叫漆油,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用來款待客人的重要佳釀。當?shù)厝顺T谥箅u或魚時,加入漆油和酒混著煮,當?shù)厝斯苓@叫“下拉”,喝著加有漆油的“下拉”時,入口熱辣、回味清香、油而不膩,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味蕾享受。
竹葉菜是一類來自高黎貢山雪域高原的野生天然蔬菜,它是百合科鹿藥屬可食用植物的統(tǒng)稱。當?shù)厝瞬墒盏某R姺N類有西南鹿藥、管花鹿藥、長柱鹿藥、紫花鹿藥、窄瓣鹿藥等。竹葉菜的采收時間通常為五六月高山雪化之時,那時竹葉菜的新芽破雪而出,幼嫩的新葉含苞欲放,猶如春天待放的花蕾一樣。當?shù)厝藘H采收竹葉菜剛發(fā)出的嫩尖,留住地下部分繼續(xù)生長,以便來年有享之不盡的美味佳肴。竹葉菜煮湯或炒食,入口時那種來自大山深處的芬芳和幽香,令人心曠神怡,久久難以忘懷。
生命的諾亞方舟
在亞洲腹地的橫斷山脈中,生長著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輕的植物,如:桫欏、臺灣杉、水青樹、虎耳草、紅景天、反唇蘭等,這些古老的孑遺植物與年輕的新生兒,由于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產(chǎn)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現(xiàn)今的生存顯得岌岌可危。然而,在地球上這些古老與年輕的植物似乎永遠保持著一種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的形象,它們猶如一群幸存的“難民”躲避在地球上最隱秘的角落——高黎貢山,在這個地球上巨大的“避難所”里悄悄地生長。
臺灣杉便是生存在高黎貢山中的寵兒之一,因其起源古老,科學家們喜歡將它稱為地球上“活化石”。它的生存環(huán)境較為嚴苛,一般生長在海拔1800-2800米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它的這種特性使得它的家族成員比其他植物的家族更為稀少,像一個居住在高處的樹神俯視著它的子民。這就意味著,要想瞻仰這個高黎貢山植物家族中的長者,必須經(jīng)過漫長的跋涉和不畏艱險地披荊斬棘。高黎貢山的臺灣杉隱匿在北部貢山縣的其期、尼瓦龍一帶的常綠闊葉林中。
矮馬先蒿是高黎貢山植物的新生兒。顧名思義,其植株較為矮小,不過10厘米左右,常棲身于海拔3100-4200米的高山草甸、杜鵑灌叢中。自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植物采集家福瑞斯特于1913年7月在高黎貢山南部見過其真容之后,它銷聲匿跡100余年,無人再睹其芳容。因此,它一度被業(yè)界專家認為已從地球上永遠消失。然而,生命的力量是如此不可小覷,它悄無聲息地在高黎貢山南段“蜀身毒道”的丫口綻放生命的青春,直至2015年8月才被科學家再次發(fā)現(xiàn)。許久以來,矮馬先蒿一直在高山之巔守望著高黎貢山的遼闊疆域,見證著高黎貢山植物的成長,只不過,人們忽視了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