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進入新時代,媒體人更應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殷殷囑托。
但近年來報道模式固化、報道內容空洞、報道形式單一呆板等問題仍然存在于我國大部分地方黨報的時政新聞報道中,所以無法吸引讀者的目光,甚至令越來越多的讀者敬而遠之。為此,本文對進入新時代如何做好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報道展開了深入探討。
就筆者從事近10年的時政新聞報道工作來看,地方黨報要想在激烈的新聞媒體行業(yè)競爭中占據(jù)有利位置,改革與創(chuàng)新是必走之路,媒體融合更是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與影響力的不二選擇。
地方黨報要從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突破出來,充分認識到創(chuàng)新改革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新聞記者必須要樹立起“全能型記者”、“復合型人才”的意識,秉承“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宗旨,不僅要講黨性、講政治,更要清楚自己已不再是傳統(tǒng)采寫文字稿件的報道者,需要學會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新技術、攝影技術等,充分運用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手段,站在讀者的角度去聽、去看、去采、去寫。同時在采訪報道中以新聞本身為出發(fā)點,在報道思路上重“人”不重“事”,關注有價值的新聞事實,把會議材料和領導講話中涉及民生、讀者想獲知的部分單獨挑選出來,讓新聞亮點及時呈現(xiàn)出來,增強時政新聞的親民度。
以《玉溪日報》為例,其在2018年3月9日一版刊登的有關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的新聞,是記者從一個會議采訪中獲取的消息,在及時判斷新聞價值后,分別從不同角度寫了4條新聞:包括有常規(guī)的時政會議報道《羅應光在玉溪市創(chuàng)建云南省文明城市推進會上強調:對標對表抓好落實 確保創(chuàng)文圓滿成功》;從領導講話稿中梳理的一條接地氣、抓眼球的消息《市委書記細數(shù)玉溪創(chuàng)文“三短板”》;一篇帶有政策解讀性質的“時政深讀”《抓重點補短板 打好創(chuàng)文攻堅戰(zhàn)》;以及一篇是采寫記者有感而發(fā)及時配的短評《創(chuàng)文沖刺,沒有一個旁觀者》。這4條新聞稿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采寫迅速,產(chǎn)生了極大的社會效果,會議召開當天在玉溪日報客戶端和新媒體刊登后,不僅引來了讀者大量轉發(fā)和點贊,更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而這就是記者轉變觀念,有效應對媒體格局變化的一個鮮活案例。
長時間以來,領導活動的報道與會議報道都占據(jù)了地方黨報新聞報道的大半篇幅,這些內容通常都有很強的政治性、程序性和官方色彩,記者經(jīng)常帶著“寧肯寫長、不能寫短”的心理采寫這類新聞,免不了會生搬硬套慣有格式,不愿意創(chuàng)新稿件形式與內容,以致于呈現(xiàn)出的大多是一些僵化生硬、相對冗長的稿件,讓閱讀者看起來費勁、不愿多讀[2]。
筆者以為,時政新聞報道要創(chuàng)新,就一定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出發(fā)點,以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廣大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中心,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要大幅精簡不能有效指導全局性工作的時政報道,讓其變“短”;同時利用多種方式延“長”能有效指導全局工作的時政報道,使時政報道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促進新聞宣傳效果的提高。
同樣以《玉溪日報》為例,其在2018年1月30日一版刊發(fā)了一條“我市9縣區(qū)監(jiān)察委員會全部掛牌成立”的時政新聞。若依照之前慣例,掛牌成立時領導的講話必然是著墨重點。但這篇消息一改之前的“套路”,對講話內容進行了大幅壓縮,反而對背景資料、監(jiān)察委掛牌成立背后的意義、目前工作進展等內容進行著重敘述,寥寥600余字卻內容豐富,稿件的新聞性、可讀性更強,效果非常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這一要求具有非常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面對當前新媒體蓬勃發(fā)展、輿論引導格局的新變化,只有著力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積極主動拓展黨的新聞輿論陣地,才能有效應對時代挑戰(zhàn),更好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提高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時政新聞報道更是如此。
在地州一級,以2018年玉溪市“兩會”為例,玉溪日報社也在深化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兩會期間,報社整合旗下報紙、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客戶端等全媒體矩陣,出動報網(wǎng)記者編輯47人組成“2018兩會報道群”,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寬視野報道了兩會盛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玉溪日報》共發(fā)布“兩會特別報道”51個版,刊發(fā)文圖作品近200件;兩會掌上手機直播,6天來累計點擊量近12萬次,構建起了“一次采寫、三道把關、多次整編、多端齊發(fā)”的融媒體傳播新格局,擴大了玉溪兩會傳播面和影響力,受到了各方贊譽。
參考文獻:
[1]練學華,鄭幼智.激活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報道的方法和路徑[J].新聞實踐,2013(4):2-3.
[2]毛揚周.析地方黨報時政報道的創(chuàng)新[J].新聞窗,2013(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