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芹
邳州市港上鎮(zhèn)盧莊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教材”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xiàn)在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教師灌輸?shù)闹R,機械地背誦語言材料,生硬地記憶著語法規(guī)則等操練活動上。
課程改革告訴我們,要想提高小學生英語能力,可以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教學法、游戲活動法及“支架式”教學法,等等。這些都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一線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大膽嘗試,廣泛運用,以增強課堂實效。
比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自己創(chuàng)編的教材sports時,他利用福娃宣傳片指導學生學習運動類單詞和相關句型。在完成鞏固性操練之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情境:學生看奧運比賽的鏡頭,教師詢問喜愛的運動項目及原因。該教師所進行的是一個拓展性的活動,旨在將相關的新舊知識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知識體系。他所設計的這個教學活動恰恰將這一節(jié)課的所有單詞、句型有機地融合在了一個對話活動中。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打招呼的日常交際用語或其他與這個情景相關的話語,創(chuàng)編一個新的對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對所學句型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對于學生來說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活動過程中,教師首先通過給予了學生明確的示范和比較到位的指導,為后面學生的對話表演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支架”。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聽力是言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獲取語言感受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同時,聽力的提高也能夠為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聽力教學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為激發(fā)聽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可運用游戲等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學生聽力訓練,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
比如,筆者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6 At a PE lesson時,在指導學生學習關于身體部位的單詞后,開展了師生對話及游戲活動。當筆者說出跟同學們一起玩游時,學生非常興奮,于是筆者發(fā)出指令:“Touch your arms with your hands.”學生按照要求一邊做動作一邊復述:Touch my armswithmy hands.此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有位學生做錯了,于是就讓他到講臺前發(fā)出指令,其他學生做動作。S1:Touch your toes with yourfingers.學生邊做動作邊復述:Touchmytoeswith my fingers.接下來,筆者又出示一個玩具機器人,師生及生生之間展開了有趣的對話。通過活動學生掌握了句型“Ithas…”。在此基礎上,筆者逐句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畫,畫完后筆者則要求他們在小組內(nèi)進行欣賞與交流。
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筆者能夠立足教材,以教材為本,但又活化了教材,超越了教材。課堂上能夠靈活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聽音做動作的游戲,鞏固所學的關于身體部位的單詞。在學習句型It has…時,筆者先進行示范,然后請學生把聽到的話復述出來。聽音,讓學生重復所聽內(nèi)容,可以訓練聽力的精確性,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鍛煉聽覺記憶力。最后,筆者采用聽音畫畫的方式,促進學生對句型的鞏固。從而消除學生因焦慮、沉悶而產(chǎn)生的聽的心理障礙,激發(fā)自主參與的熱情,在和諧的氛圍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力和語用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感?!睘槭乖u價達到理想的效果,評價應體現(xiàn)多元化、多樣性、靈活性和真實性。教師的評價能夠給學生指點迷津,給學生以鼓勵和期待;生生之間的評價則有助于促進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分享學習心得,增進了解,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為此,教師要注重營造平等、寬松的交流氛圍,解除學生心理顧慮,在教師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讓學生成為閱讀和評價的主人。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理解、探究。教師要善于運用即時性評價,給予學生熱情的鼓勵和正確的點撥,借此激發(fā)閱讀興趣,保持閱讀動力,養(yǎng)成思考習慣。教師應格外關注、掌握學生的理解過程,對他們的思維方式、閱讀方法及習慣等進行評價和指導。比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l Public signs某一板塊內(nèi)容,筆者首先出示圖片并展開師生對話,之后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呈現(xiàn)的表格帶著問題去閱讀文本,并根據(jù)閱讀理解所獲取的信息去補充表格中的內(nèi)容。之后筆者呈現(xiàn)一些同學的作業(yè),要求其他學生給予點評,然后筆者再進行點評,指出亮點及存在問題。再如,一位教師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 1 Part E后,設計了下面的問題供學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of Mr Smith?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rk keeper?What should we do then?學生有回答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見解,教師則運用評價來肯定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同時引導他們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來進一步完善答案。這樣的評價促使學生由最初的感知文本上升到理解文本,由膚淺走向深刻,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由此可見,有效的評價可以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成長中的學生,將評價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理解、探究的動機,從而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