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森
烏魯木齊市第一百一十六中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合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在構(gòu)成合唱素質(zhì)的多種因素中,合唱的發(fā)聲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這樣認為,一個合唱隊發(fā)聲能力的高低便代表了該隊訓練水平的高低,只有符合科學發(fā)聲的合唱訓練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合唱音響的表現(xiàn)力。因此,中小學合唱隊員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合唱訓練來掌握合唱的科學發(fā)聲方法。
正確的發(fā)聲姿勢是:不管坐著與站著發(fā)聲,身體端正自然,兩臂自然下垂,雙目平視,頭不要前俯或后仰,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
歌唱時應打開以下三個部位:1、上、下腭同時打開,上腭向上抬起。2、口腔后部吼嚨打開,象“打哈欠”一樣。3、口腔的外部口型應以“豎開口”為好。
聲樂訓練中我始終把氣息訓練作為聲樂訓練的根本,確保學生盡快建立正確的歌唱氣息概念,初步掌握控制氣息的方法,為進一步獲得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打下結(jié)實的基礎。
在進入合唱訓練時,一定要有正確的步驟,否則就會事倍功半。對于兩個聲部的旋律,一般要讓學生先學低聲部,采取“先入為主”的方法,趁學生還未接受高聲部旋律之前,先讓他們接受低聲部訓練,這樣,他們同樣會感到一種新鮮感。在分聲部練習時要著重指導學生唱好自己聲部的旋律,各聲部的旋律掌握后,就進入填詞演唱階段。合練時,在教師指揮下用輕聲,慢速演唱,教師在指導兒童練唱時用心審聽整個合唱效果。
合唱不僅以其豐富的和聲使人得到立體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以表現(xiàn)豐富、細膩的情感為長,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靈魂上的震撼。對合唱歌曲的處理是提高學生唱歌表現(xiàn)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合唱教學任務和合唱課美育的核心。
1.唱合唱時,應先分聲部練習,注意音準和節(jié)奏,先唱譜,后唱詞,一般達到背譜演唱。
2.經(jīng)??煽吹椒致暡烤毩曇演^好的隊員,一旦合練就唱不好自己的聲部,這就是由練習時總是以自己聲部為準進行前后聯(lián)系造成的。所以在熟悉自己聲部的同時,要利用其它聲部來找自己的音高和節(jié)奏。
3.隊員在演唱時不但要求整齊統(tǒng)一,而且要明確各自聲部的音色特征,努力做到使合唱中既有壯實有力的低音部,又有渾厚的中音部和明亮華麗的高音部。
1.要用正確的音準和節(jié)奏唱合唱
(1)在給中小學生挑選合唱作品時,音程復雜,跳動過多,速度較快或較慢,力度太強或較弱,節(jié)奏較困難,音域太高或太低的作品都會影響合唱的整體效果。所以選曲時要照顧到中小學生的實際。
(2)在發(fā)聲技巧中,由于氣息的支持不夠,歌唱位置不夠,換聲點沒有及早注意和準備,呼吸換氣安排不恰當都會造成音準、節(jié)奏的困難。
(3)由于合唱隊員中,很多年齡偏小,或者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情況,歌唱時咬字吐字不當,也會影響合唱的音準、節(jié)奏。
(4)合唱隊員精神過分緊張、體力上過分疲勞都會影響合唱的整體效果。
2.要用正確的聲部地位指導合唱
(1)合唱的主旋律聲部是合唱中的主要聲部,它在合唱中起著主導作用,其他聲部則起著烘托和伴隨的作用。因為是主旋律,所以它在音量和音色上應當比較穿透些,以獲得明顯的主導地位。
(2)合唱的輔旋律聲部是主旋律的輔助性和伴隨性的旋律。一般說來,輔旋律應采取較主旋律稍弱一些的音量和稍暗一些的音色,尤其當主旋律聲部不由高聲部來擔任時應有較明顯的差別。不過當輔旋律在主旋律的下方時,在保證主旋律清晰、穿透的情況下,可采取同樣的音量和音色。
(3)合唱的和聲性聲部起著和聲的烘托作用。它本身也有較簡單的旋律,但以和聲的要求為主,和聲性聲部固然應當竭力將主旋律烘托出來,但在音量和音色方面卻不能與主旋律相差過遠。
(4)節(jié)奏性的伴唱聲部主要擔任節(jié)奏性的伴唱,這一聲部主要以節(jié)奏伴唱為主,起著點綴、填充和裝飾主旋律的作用,同時也有和聲性的要求和一定的旋律性。
3.要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xiàn)合唱
(1)正確處理好音量與作品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速度與作品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音色與作品的關系。
合唱藝術(shù)是人類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和情感教育就是要對學生的心靈境界進行教育,學生在學習中,常常因一首音樂的學習得到升華,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另外,任何人在合唱訓練、演唱中都需要舍小我而顧大局,無論個人聲音多優(yōu)美都必須同大家的聲音協(xié)調(diào)、同步,這就體現(xiàn)了團結(jié)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在學校進行素質(zhì)教育、和諧校園建設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