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軍
榆林市逸夫小學 陜西榆林 719000
小學階段,語文為主要教學課程,新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質(zhì),如聽說讀寫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等。朗讀教學是實現(xiàn)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方法、途徑。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總結探討。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通篇朗讀,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有一定的學習準備,更好地融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之中。另外,在學生進行朗讀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設置一些與文章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去進行朗讀,并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標明生字、不理解或有疑問的詞句等等。在朗讀完之后讓學生回答課前問題、簡單復述課文內(nèi)容等。如《觀潮》朗讀教學前,教師可以設置這樣幾個問題: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原因是什么?每年的觀潮時間是什么時候?等等。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使對文章的朗讀更有目的性,同時也能勾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另外,留給學生的朗讀時間應當充足,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朗讀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朗讀,并且小組成員互相提問、解答,從而營造起更好的朗讀氛圍。學生朗讀完之后,教師再進行生字詞的教學、解釋,并讓學生進行問題的討論,點名學生回答,找學生講述課文大致內(nèi)容等等。這樣還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但還有很多細節(jié)的地方?jīng)]有了解透徹,存在一些疑問以及不明白的地方。這時,教師就應當帶領學生進行課文的再次朗讀,對文章的局部、細節(jié)內(nèi)容加以突出,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體會、品味。復讀課文,首先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初讀課文之后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思路有一個較好的把握;最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探究。在學生完成一篇課文的初讀之后,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問。對于這些問題,教師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重復讀課文去尋找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引導,以防學生思維方向出現(xiàn)偏差。這樣既能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找到朗讀的樂趣,同時也能啟迪學生的思維。在進行課文復讀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結構以及思路的分析,掌握,如總分式結構、并列式結構、遞進式結構等等,對不同的文章結構構成模式進行講解,并讓學生自己思索所學習的這篇文章屬于什么文章結構,從而加深學生對不同文章結構的了解、認識。對于文章思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導語、過渡句等,讓他們了解這些內(nèi)容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聯(lián)等等。在進行以上內(nèi)容的分析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作者寫作意圖的探索,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課文朗讀更加高質(zhì)、有效。
進行完課堂的初讀以及復讀之后,教師應當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從而使朗讀教學能夠更加有效。教師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達到優(yōu)化朗讀教學效果的目的:(1)引導學生朗讀與生活相結合;(2)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3)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重點語句、段落的分析、理解。如進行《迷人的張家界》朗讀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想象一下自己所見過的最美的景色,同時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為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張家界的圖片、視頻等等,使學生對文章描述的美景有一個更加形象、立體的感知。另外,學生的思維方式、理解能力、想象力、學習方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為此,不同的朗讀方式對不同學生也有不同的效果。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朗讀,如學生可以分組朗讀,讓字詞量掌握較多、較好的學生進行領讀;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朗讀或是分段進行朗讀等等。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朗讀方式,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朗讀任務的布置,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朗讀,從而更有目標性,也更能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加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助于學生多種能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思想上重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積極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學方法的探索,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均能在朗讀教學中得到相應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