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亮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一種以肝臟損害為主,亦可累及其他臟器的傳染性疾病[1],主要傳播途徑為輸血、吸毒、母嬰傳播和性傳播等。慢性丙型肝炎起病隱匿,發(fā)展緩慢,大部分患者通常無典型癥狀,近25%的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2-3]。該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相關的炎性介質、炎性細胞的表達及功能具有相關性??扇苄匝莛じ降鞍?(soluble 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1,sVAP-1)是一種可溶且具有酶活性的黏附分子,能調節(jié)免疫功能并介導炎癥反應。本研究通過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AP-1水平與各項肝功能指標及血清HCV RNA載量的相關性,探討sVAP-1與慢性丙型肝炎發(fā)病的相關性,旨在為臨床診療提供指導。
選取駐馬店市中醫(yī)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4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228例、女172例,年齡(45.27±6.59)歲,體重指數(shù)為(22.07±2.53)kg/m2,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B、C級者分別為211例、145例和44例。選取同期在駐馬店市中醫(yī)院體檢的207名健康者為對照組,其中男106名、女101名,年齡(45.38±6.82)歲,體重指數(shù)為(21.89±6.31)kg/m2。2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的比較見表1。
表1 2組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的比較
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診斷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措施》中的診斷標準[4];全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抗體陽性時間>6個月,血清HCV RNA載量>1 000 IU/mL,且近6個月內未接受抗病毒及免疫調節(jié)治療;排除精神病及癌癥患者;排除患有其他類型肝炎及其他肝臟疾病患者;全部體檢健康者各項肝功能指標均為陰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本研究。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載量,PE5700型定量PCR儀購自美國ABI公司,試劑購自達安基因有限公司;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所有研究對象血清sVAP-1水平,試劑購自上海西唐生物有限公司;采用丹麥Femi公司生產的FISHER Multiskan FC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各項肝功能指標進行檢測,酶標儀購自德國Thermo公司。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2組計量資料分析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清sVAP-1水平[(168.37±46.98)ng/mL]高于對照組[(73.64±41.65)ng/ mL](P<0.01)。
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分組,其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90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0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水平[(134.76±34.53) ng/mL]明顯低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50 IU/L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89.57±43.22) ng/mL](P<0.01)。
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B、C級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水平分別為(107.42±33.65)、(146.49±35.43)和(247.27±48.54)ng/mL,三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1.427,P=0.000)。進一步兩兩比較,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C級的患者sVAP-1水平明顯高于A、B級患者(P<0.05),B級患者明顯高于A級患者(P<0.05)。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與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均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832、0.749,P<0.01),與白蛋白呈負相關(r=-0.152,P<0.05),與血清HCV RNA載量無明顯相關性(r=0.087,P>0.05)。
丙型肝炎是一種病毒性肝炎,當病毒感染病程超過6個月時則為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該病具有傳染性,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問題[5]。當機體感染HCV時,機體內的多種炎性介質表達會出現(xiàn)上調,從而導致肝臟損傷。血管黏附蛋白1(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1,VAP-1)是一種內皮黏附分子,也是氨基脲敏感單胺脫氧酶,含有調節(jié)單核細胞運輸?shù)窖装Y位點的黏附結構和胺氧化酶結構域,具有直接黏附和產生炎癥黏附級聯(lián)反應的雙重功能[6-8]。VAP-1被內皮細胞的蛋白酶水解后形成了sVAP-1,sVAP-1可維持和促進炎癥反應所造成的免疫損傷。sVAP-1作為一種重要的促炎介質,對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意義少見報道。因此,研究sVAP-1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表達水平及作用,對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早預防、早診斷及早治療十分重要。
國外有研究表明,VAP-1具有致炎特性,可通過激活過氧化酶的活性使機體產生氨、醛等毒害物質,加重機體的炎性損傷,而VAP-1抑制劑則可通過抑制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激活來減輕自身的炎癥反應[9]。本研究結果顯示體檢健康者血清sVAP-1水平明顯低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這與TKACHENKO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sVAP-1可能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微環(huán)境發(fā)生炎性改變相關,以sVAP-1作為治療靶點可能會為現(xiàn)有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提供新方向。
肝功能檢查包括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膽紅素、總膽固醇及血氨等,其中血清轉移酶的異常升高或降低通常提示肝細胞受損[11-13]。白蛋白是由肝實質合成的一種球蛋白,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維持體內膠體滲透壓,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可反映肝臟是否受損以及受損的嚴重程度[14]。本研究結果顯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VAP-1水平更高,sVAP-1水平與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均呈正相關(P<0.01),與白蛋白呈負相關(P<0.01),這些結果均提示sVAP-1與肝細胞的損傷存在密切關聯(lián),這與CHO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VAP-1作為一種炎性介質,能加劇機體的炎癥反應,而sVAP-1作為一種可溶性的VAP-1,當其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呈高水平時,會加重肝細胞的損傷[16]。HCV是丙型肝炎患者的致病因素,HCV RNA載量可反映HCV在體內的復制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HCV RNA載量與sVAP-1無明顯相關性,提示sVAP-1的表達主要與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相關。
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VAP-1水平明顯升高,其與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細胞炎性損傷呈正相關,但與HCV RNA載量無相關性,推測sVAP-1可能與慢性丙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本研究對于sVAP-1調節(jié)機體免疫應答的具體機制及其與HCV復制的具體關系尚未明確,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劉金濤. 血清甘氨膽酸檢測在肝損傷中的應用價值[J]. 檢驗醫(yī)學,2012,27(8):688-691.
[2] 張顯坤,張強. 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線粒體同工酶、視黃醇結合蛋白濃度在肝臟疾病的臨床價值[J]. 檢驗醫(yī)學,2011,26(5):348-350.
[3] 彭莉莎,朱慶峰,陳光海,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含量與轉氨酶、透明質酸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4):574-576.
[4] 陳新月,任姍.《丙型肝炎防治措施》(2015年更新版)解讀[J]. 北京醫(yī)學,2015,37(12):1186-1188.
[5] AGHEMO A, BRUNO R, COLOMBO M, 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 Lombardia: a report by the Lombardia Hepatitis Network[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6,20(1 Suppl):17-19.
[6] AKL M, HINDAWI A E, MOSAAD M, et al.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ohistochemically-assessed virus load with steatosis and cellular iron content[J]. 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 2016,4(4):578-584.
[7] 馬寅芙,李首慶,劉磊,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DNT 細胞與HCV-RNA 病毒載量關系的研究[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10):1754-1756.
[8] 陳霖,劉佳,卞成蓉,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調節(jié)性T細胞與病毒載量和肝功能損害的相關性研究[J]. 軍事醫(yī)學,2015,39(8):649-651.
[9] WESTON C J, SHEPHERD E L, CLARIDGE L C, et al. 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1 promotes liver inflammation and drives hepatic fibrosis[J]. J Clin Invest, 2015, 125(2):501-520.
[10] TKACHENKO L I, MALEEV V V. Insulin resistance and chronic hepatitis C[J]. Ter Arkh,2016,88(11):29-36.
[11] KURKIJ?RVI R, YEGUTKIN G G, GUNSON B K, et al. Circulating soluble vascular adhesion protein 1 accounts for the increased serum monoamine oxidase activity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4):1096-1103.
[12] 方玉才,王秋英,潘統(tǒng)檜,等. 67例慢性丙型肝炎治療過程及隨訪中血清ALT、病毒載量及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J].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4,28(6):461-463.
[13] 張紅梅,王建芳,張小玉,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分型與肝生化、脂代謝血清學指標的相關性研究[J]. 肝臟,2014,19(12):963-967.
[14] 馬寅芙,劉磊,孫牧男,等.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樹突細胞含量與病毒載量的相關性分析[J].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29(4):15-16.
[15] CHO H J, PARK E. Illness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participating in clinical trials[J]. Osong Public Health Res Perspect, 2016,7(6):394-399.
[16] 王國戧,王小方,汪磊,等. Th17和Treg細胞以及其相關細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中的變化及意義[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6,32(6):88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