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與擴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應該關(guān)注學生內(nèi)部動力的生成,撥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閱讀的意欲,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nèi)在的需求,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以此促進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本文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引導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他還說:“把公民和讀書的精神,化合在一處,以培植其做國民的能力?!闭n外閱讀無疑便是其中的一把“鎖匙”。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當前,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顯得尤為重要。
一、巧妙誘“奇”,激發(fā)閱讀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過:“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升華,為其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笨梢姾闷嫘暮颓笾谛W生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閱讀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利用故事,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基本上還以形象思維為主,故事對小學生來說是最感興趣和最具有吸引力的,他們習慣于與故事中豐滿而鮮活的形象進行對話。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每當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兩眼放光,教室頓時鴉雀無聲,迫不及待的心情溢于言表。教師聲情并茂的演講,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或有趣驚險,或怪異奇特的故事情節(jié)里。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結(jié)局之時,教師戛然而止,告訴學生,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學生都迫切想知道結(jié)果。這時引出推薦的課外讀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師可介紹《安徒生童話選》;學了《海倫·凱勒》后,教師可介紹《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魅力,就會主動去閱讀,其閱讀效果要遠遠甚于說教。
二、抓住“好勝”,體驗閱讀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教師要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征點,通過活動創(chuàng)設(shè)“成功”的情境,讓學生在競爭中感受成功的歡樂。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又有利于小學生獲得并保持閱讀的興趣。
開展讀書郎評比、主題演講、讀書筆記評選、征文比賽等書香校園系列競賽活動。競賽是一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為了取得勝利,學生必然要做充分的準備,就會去多讀書。而學生通過讀書獲得了勝利,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同時學以致用或讀寫結(jié)合,也會保持住閱讀的興趣。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不但能調(diào)節(jié)班級的學習氛圍,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也能使學生閱讀興趣保鮮,促使學生的閱讀激情永恒。
三、依托信任,指引閱讀方向
小學生具有好模仿,易受暗示,對教師極為信任和依賴的心理特點。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W生“向師性”很強,教師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和引路人。
教師做好課外閱讀示范。特級教師支玉恒說:“教師不讀書,對學生是災難性的?!苯處熞每臻e時間多讀書,特別要讀學生喜愛的書,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這樣才能與學生開展閱讀討論,參與到學生閱讀實踐中去,這是對學生一種無形的教育和引導。班級每次讀書時間,教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教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后感、共編閱讀小報?!按藭r無聲勝有聲”,學生與教師共同閱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也便于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更好地閱讀。教師應該是一個讀書人,蘇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苯處煆氖轮逃龑W生、傳承文明的重任;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shù),不讀書怎能擔此重任?要想讓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教師自己不愛看書哪能行?教師要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榜樣的示范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四、培養(yǎng)毅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他們的興趣很難長時間維持,所以鍛煉他們課外閱讀的意志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育書簡》中說:“閱讀教學之目的,我以為首在養(yǎng)成讀書之良好習慣?!毙W生的可塑性較強,從小應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樂于讀書的情趣。學生一旦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成為個人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有能力從閱讀的“邊緣”走入“中心”,其過程需要家長的幫助。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不僅要充分鼓勵學生鍛煉意志,培養(yǎng)毅力,還要借助家長力量,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亞里士多德說:“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yǎng)成習慣。”一方面引導家長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努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積極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另一方面家長要發(fā)揮榜樣作用,做一個愛讀書的人,與孩子一起讀同一本書,與孩子一起探討讀書感受,并逐漸成為家庭的生活慣例,從而每天都有一段讀書時間,一到時間,開始閱讀。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逐步朝著“獨立行走”的目標挺進。
當然,以上談到的只是小學生心理的一些共性特點,不同學生個體,不同學段的學生心理特點也有差異。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正確地引導他們,培養(yǎng)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展開一段浪漫無比的語文課外閱讀時光。
【作者單位: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