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錄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描寫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希望進監(jiān)獄得以度過嚴冬。為此,他故意犯罪,幾次惹是生非卻都沒有達到目的,后來他受到感化想要改邪歸正時,警察卻逮捕了他,將他送進監(jiān)獄?!陡恻c店的盜竊案》是意大利當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卡爾維諾的早期作品。小說描寫了盜竊犯夜晚摸進一家糕點店,本為偷錢,卻被美味的糕點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帶一些給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糕點店內,本以為盜竊犯必定被抓,卻發(fā)生了令人瞠目的一幕:警察也被糕點所吸引,忙著吃糕點,無心抓罪犯,結果盜竊犯安全脫逃。
這兩篇短篇小說無論在主題、人物形象,還是在藝術特色方面都有很多相似點,本文將就此進行詳細闡述。
一、兩篇作品都寫的是警察與罪犯主題,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
《警察與贊美詩》描寫的是想進監(jiān)獄的流浪漢蘇比在警察眼皮底下屢做壞事卻無人管,當他要改過自新時,卻被警察抓捕入獄并判刑?!陡恻c店的盜竊案》中,警察本應該是嚴肅執(zhí)法的,卻在盜竊現(xiàn)場一心只想著吃糕點,不僅放走了罪犯杰蘇班比諾,破壞犯罪現(xiàn)場,還捏造謊言,說是一只猴子闖進糕點店弄壞了盤子和蛋糕。二者都諷刺了警察的瀆職枉法,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同時,二者都塑造了警察和罪犯的形象,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當然,二者也有所不同,《糕點店的盜竊案》主人公是盜賊,在行竊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警察只顧吃蛋糕,放罪犯逃走,又編造謊言掩蓋。強調的是警察的貪婪、虛偽、瀆職。《警察與贊美詩》中,流浪漢蘇比盼望進監(jiān)獄度過寒冬,即使吃霸王餐、砸玻璃、裝流氓、擾亂治安、偷竊雨傘,都沒能被警察抓走,而站在教堂外,受到感召準備改邪歸正、重新做人時,警察卻將他逮捕,判刑三個月,送去了他曾一心想進卻沒進去的監(jiān)獄。通過這些不合情理的情節(jié),作者諷刺了美國社會的黑白不分和司法不公——好人受難,壞人逍遙法外。應該說,《警察與贊美詩》對社會的揭露批判更深刻一些。
二、藝術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運用心理描寫、幽默諷刺、懸念等手法
(一)心理描寫的運用
兩篇作品雖然都是短篇小說,但都充分運用了心理描寫手法來刻畫人物。
《警察與贊美詩》多處運用心理描寫,例如,蘇比為什么不去慈善機構過冬,而非要選擇到監(jiān)獄里去,因為“他瞧不起那些以慈善為名、替地方上的寄食者準備的布施……要吃一塊面包,你個人的私事也就得給打破砂鍋問到底。因此還是做法律的客人來得痛快,法律雖然鐵面無私,照章辦事,究竟不會過分干涉一位大爺?shù)乃绞隆薄_€有在幾次惹是生非后都沒有達到目的時,他覺得“那個島(監(jiān)獄所在地)簡直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桃源了”。最后,受到贊美詩的影響決定改邪歸正時,他想“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征服那已經控制了他的邪惡……他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些心理描寫有助于刻畫形象,推進情節(jié),深化主題。
《糕點店的盜竊案》中的心理描寫主要集中在竊賊杰蘇班比諾對美味糕點的強烈貪欲上:“杰蘇班比諾忽然產生一種強烈的驚恐的感覺:他害怕來不及飽餐一頓,在未品嘗所有品種的糕點之前就不得不逃走,唯恐他眼下享有的幸福在他的生活中僅僅持續(xù)短暫的瞬間。他看到的糕點越多,他的這種驚恐感就愈加強烈?!薄八薏坏谩傻乖诘案馍?,美美地睡上一覺,再翻幾個筋斗,永遠也不離開??上?,再過五分鐘或者十分鐘,一切都將成為過去。他或許今后一輩子再也不會和糕點有緣分了,只能像小時候那樣把鼻子緊貼在點心店櫥窗玻璃上,可憐巴巴地望著蛋糕。如果在這里至少能呆上三四個小時,那該有多美呀!”這些描寫突出了竊賊對于糕點近乎瘋狂的喜愛和貪戀。
(二)運用荒誕的情節(jié),展示幽默諷刺的風格
兩篇作品中都有不合常理的情節(jié),兩位作者都善于運用情節(jié)的荒誕性來表現(xiàn)幽默,以此諷刺和批判現(xiàn)實。
《警察與贊美詩》中,蘇比最理想的安身之所竟然是讓常人恐懼的監(jiān)獄。他想扮成浪子來“調戲婦女”以達到進監(jiān)獄的目的,這位外表“嫻靜文雅”的女子卻反過來勾搭他,嚇得他只能逃之夭夭;他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的傘,可這傘原本“來路不正”。監(jiān)獄是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而蘇比卻心向往之,且不懈地追求,“衣著樸實”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顧客都給人以品格端莊的感覺,卻做了暗娼和小偷,這些情節(jié)看似荒誕不經,卻又在情理之中,監(jiān)獄難道不是高傲的無家可歸者的理想棲居地?衣冠楚楚、文雅高貴外表下可能掩蓋著骯臟的靈魂。這些描寫,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風氣的敗壞。
《糕點店的盜竊案》杰蘇班比諾和同伙明明是去偷錢的,卻被甜美的糕點所誘惑,完全忘記了初衷,大吃特吃,甚至聽說警察來了,本來跑了出來,卻又回去要給女友帶一些糕點,就被警察堵在店內,被抓是必然的,卻安然脫險,因為警察和他一樣貪婪,除了狂吃糕點,什么都忘了。這樣荒誕的情節(jié)幽默地諷刺了警察的瀆職和人性的貪婪。
(三)奇特的構思,出人意料的結局
《警察與贊美詩》中,蘇比一直努力追求進監(jiān)獄,他的一次次努力換來的是不斷的失敗:白吃一頓只是被扔了出來,摔到馬路上;砸碎櫥窗玻璃,警察卻不肯抓他,因為警察不相信做了壞事的人會不逃跑,等待警察來抓;他擾亂治安,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警察把他當成慶祝球賽的大學生不去管他……這一切失敗讓他很絕望,最后教堂外悠揚的贊美詩的聲音使他內心有了轉變,他決定重新做人,自食其力。就在這時,警察淡淡地說了一句“那么跟我來”,將他抓走,第二天法官宣判說“在布萊克威爾島上監(jiān)禁三個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為警察不相信流浪漢會受到贊美詩的感召改過自新,認為他在教堂外一定是圖謀不軌。這種從慢到快的小說節(jié)奏控制得非常嫻熟和巧妙,歐·亨利僅用了不到百字,就將情節(jié)的突轉交代得清清楚楚,使人感到意猶未盡又回味無窮。
《糕點店的盜竊案》中,竊賊杰蘇班比諾忘卻了來糕點店的目的,完全被糕點所吸引,“他撲向貨架,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他每次都硬往嘴里塞進兩三塊點心,也根本顧不得品嘗什么滋味了,似乎這些點心是窮兇極惡的頑敵,是離奇古怪的妖魔,把他團團包圍了,他正同它們進行激烈的搏斗廝殺,他必須借助下巴頦奮力去突破這個由各色糕點組成的包圍圈”。當同伙在撬保險柜時,他卻在琢磨著對那些蛋糕如何下手,他“幾乎把臉孔埋進蛋糕里去,開始從蛋糕的中心逐個地咬上一口”。這些描寫看著很有喜感,讀者似乎也和他一樣忘記了他來此的初衷和面臨的危險。
當同伙盜竊得手準備離開時,杰蘇班比諾想的是這一頓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許多年。但此時巡警來了,節(jié)奏就突然加快了,他本已跑到門口,卻想起忘了給女友帶些點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點揣在懷里。突然他看見了警察的影子,他躲在椅子后面,頃刻間店里擠滿了荷槍實彈的警察。氣氛非常緊張,他在劫難逃,“他貓著腰蹲著,懷里蛋糕上的蜜餞水果擠了出來,為了不讓它掉下來發(fā)出響聲,他趕忙把香櫞果和甜梨吞進肚里”。然而,警察們并沒有進行搜查,卻“不時用手捏起幾塊散落的點心放進嘴里。他們的動作格外小心,怕搞亂了破案線索。幾分鐘后,這些本該緝拿罪犯的警察,變都無所顧忌地狼吞虎咽起來。杰蘇班比諾也趁機大口大口咀嚼著,但警察們比他吃得還起勁,也蓋過了他的咀嚼聲”。過了好一陣,他才發(fā)現(xiàn)通往門口的路是暢通無阻的?!爱斁靷兘K于清醒過來,從包圍他們的各色糕點中掙脫出來的時候,杰蘇班比諾早已無影無蹤了?!弊詈?,杰蘇班比諾在家中和女友一起吃著他揣回的糕點。作者從慢到快再到慢的小說節(jié)奏把握得非常好,這種結局非常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充滿諷刺意味,引人發(fā)笑又耐人尋味。
三、結語
這兩篇經典的短篇小說在主題、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方面有很多相似點,都有著深刻的思想性和鮮明的藝術特色,都體現(xiàn)了兩位作家高超的藝術水準,都讓讀者回味無窮。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