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霜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的成本—價值研究
萬里霜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由于實施成本較高,且審計程序與財務報表審計存在較多重復等問題使其必要性常常遭到質疑。文章分析了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的構成,從內部控制審計在提升公司價值、促進市場經濟秩序的有序發(fā)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探討內部控制審計價值可能存在的領域。建議從控制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成本、提升內部控制審計信息的相關性兩方面發(fā)揮內部控制審計的價值。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信息相關性
與財務報表審計的發(fā)展時間相比,內部控制審計的歷史較短。早在16世紀,當經濟主體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開始分離之時,即在客觀上產生了由獨立的第三方審計財務信息的需求。時至今日,以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為目標的財務報表審計的價值已獲得公認。
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和發(fā)展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技術發(fā)展密切相關。1949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發(fā)布了一項公告《內部控制:組成要素及其對管理層和獨立公眾會計師的重要性》,將財務報表審計從賬項基礎轉變?yōu)橹贫然A審計,將內部控制測試確立為財務報表審計的重要程序。20世紀70年代以后,單獨的內部控制審核得到了美國科恩委員會、美國反財務報告欺詐委員會等機構的積極推進,但由于實施成本過高、報告意見的不相關性、審計標準模糊等原因屢次遭到置疑并擱淺。直到1991年美國《聯(lián)邦儲蓄保險公司改善法案》實施,確定了內部控制審核的可行性之后,美國證監(jiān)會正式要求上市公司進行單獨的內部控制稽核。
進入21世紀后,美國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財務舞弊案件,最終導致美國國會在2002年通過《SOX法案》。該法案將內部控制審計確立為上市公司的法定審計項目。其后,內部控制審計成為多個國家上市公司的法定監(jiān)管要求。在我國,2008—2010年的企業(yè)內部控制系列規(guī)范頒布后,證券監(jiān)管機構經過審慎權衡,將內部控制審計作為一項主板上市公司的法定審計項目。
從整個發(fā)展過程來看,內部控制審計是伴隨財務報表審計的發(fā)展而獨立出來的審計類別。內部控制審計之所以在較長時間里不被重視,主要原因包括:(1)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成本較高。(2)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審計兩者的測試工作存在較多重復。(3)兩項審計的最終工作目標均為提升財務報告信息的可信賴程度,而財務報表審計與該目標直接相關,內部控制審計則是通過評價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間接地與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相關。(4)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與預期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性不高。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并立足于比較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和價值可能發(fā)揮的領域,提出充分發(fā)揮內部控制審計價值的政策建議。
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問題一直備受審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Sneller等學者的案例研究顯示,SOX法案404條款的遵循成本大約比美國證監(jiān)會預計的水平高出約12倍。從實務操作的角度看,在財務報表審計之外單獨增加內部控制審計,不僅意味著擠占審計資源,還意味著被審計單位資金、人力、物力的額外付出,以及正常業(yè)務活動的中斷。對上市公司而言,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成本包括:(1)聘用注冊會計師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額外資金支付;(2)配合內部控制審計,提供資料和信息所需耗費的成本支出;(3)內部控制審計信息披露成本;(4)不利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對公司聲譽的不利影響;等。對注冊會計師而言,實施成本包括:(1)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增量付出;(2)對已有審計資源的占用;(3)審計人員提升內部控制審計專業(yè)勝任能力的培訓費用;(4)失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法律責任成本;等。對監(jiān)管機構而言,內部控制審計意味著對有限監(jiān)管資源的擠占,以及監(jiān)管成本的額外增加。
2016年度,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單獨披露的內部控制審計費用合計達到5.08億元,當期披露的財務報表審計費用合計為20.79億元。雖然前者金額遠低于后者,但對于被審計單位而言,是一種增量支出,且金額絕對值較大。此外,2016年我國全部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家數(shù)達到86家,其中否定意見21家。上述指標數(shù)均創(chuàng)造了我國自2011年內部控制審計成為法定審計要求以來的最高值。
內部控制審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取決于實施成本與其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對比結果。如果內部控制審計所能創(chuàng)造的增量價值不能超出所需耗費的成本,其存在的必要性必然無法獲得認可。
旨在對財務報表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做出鑒證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其價值可能體現(xiàn)在多個領域。
1.內部控制審計能夠提升財務報表信息質量。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高低,與被審計單位自身財務報表相關內部控制設計和執(zhí)行的有效性直接相關。如果財務報表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則被審計單位編制的財務報表出現(xiàn)錯弊的可能性較大。作為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進行外部監(jiān)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審計是為確定被審計單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而實施的一種獨立鑒證活動,它的實施,不僅可以得出一個內部控制有效與否的鑒證意見,還可以促進被審計單位關注自身的內部控制,采取更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減少錯弊發(fā)生的可能性,以確保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
較多實證研究的結果顯示了內部控制審計對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如,許騫等檢驗了2011至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審計情況,認為實施強制性的內控審計制度不僅有效地減少了上市公司應計項目的盈余管理,而且減少了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他們的研究結論認為這項制度可能改變了上市公司財務操控程度和手段。
2.內部控制審計能夠促進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整體提升。從信息傳遞理論來看,信息的可靠性、充分性和相關性是判斷一家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的重要依據(jù)。內部控制審計提供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更全面的判斷,影響其經濟決策。從聲譽理論來看,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非無保留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可能會對其市場信譽、經濟效益,以及投資者印象等諸多方面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面臨更高的信任危機。反過來,如果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信息,則有助于企業(yè)形象的提升。
內部控制審計是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法定的內部控制審計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站在超然的立場上,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zhí)行的有效性,從而從外部對企業(yè)施加壓力,促進被審計單位重視內部控制,促進其提升內部控制水平。為減少或避免不利情況的產生或惡化,上市公司可能從內部產生提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動力,以改變不利的處境。
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影響在實證研究中已獲得了一些證據(jù)。例如,Li等學者發(fā)現(xiàn)美國的一些上市公司在收到不利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后,將其歸咎于原有財務總監(jiān)專業(yè)勝任能力不足。而他們在聘任了一位更具有勝任能力的財務總監(jiān)后,公司所獲得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得到了改善。
3.內部控制審計能促進公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形成。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在于提升公司經營的效率效果,實現(xiàn)發(fā)展戰(zhàn)略。內部控制提升使得企業(yè)能夠更有效地應對風險,從而促進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內部控制審計通過梳理內部控制關鍵控制點,查找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缺陷,客觀上幫助被審計單位完善了內部控制,有助于企業(yè)各項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xiàn)。在內部控制水平得以提升之后,被審計單位的戰(zhàn)略決策、經營決策、投融資決策可能更加有效,由此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財務報表雖然是關于一家公司的全面的綜合性信息,但存在固有局限性。例如,財務報表主要是提供歷史性的、能以貨幣計量的信息。內部控制信息則是對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活動的描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財務報表信息的不足,從而進一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程度。將內部控制信息與財務報表信息相結合,一方面能幫助利益相關者判斷財務數(shù)據(jù)形成過程的可靠性,以更有效地評價財務報表信息的可信賴程度;另一方面,兩類信息的結合,還能幫助利益相關者更好地評價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預測未來的發(fā)展。
利益相關者對內部控制審計信息的反應可能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中。如果內部控制信息顯示被審計單位較多的內控缺陷,則可能導致利益相關者看淡該公司的前景,在資本市場上將表現(xiàn)為股價下跌,以及籌資成本上升。吳益兵研究了單獨內部控制審計的價值相關性,認為內部控制信息會影響投資者決策,從而改變資本成本。
在資本市場上,內部控制審計的穩(wěn)定效應可能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通過增量信息的提供,幫助投資者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情況,抑制了投資者的投機行為。2.通過監(jiān)管上市公司的責任方,增加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工作壓力,減少舞弊機會,提升投資價值。3.通過提升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引導資本的合理配置。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減少投機行為,維護正常的資本市場秩序。
經過幾年實踐,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對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效應已經表現(xiàn)在對股價變動、股票流動性等多個方面。較多實證研究獲得了有意義的研究結果。例如,基于《SOX法案》的實施情況,Hammersley等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內控缺陷和重大缺陷會導致股價下降。Dowdell等學者通過研究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關系考察信息含量,研究發(fā)現(xiàn)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內控有效的公司有更大的買賣價差,即更低的市場流動性。在以股票市場反應為因變量的相關研究中,一些研究者統(tǒng)計了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披露前后若干時間段的股價變動超額收益,多數(shù)結論認為股票市場對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有顯著反應。
內部控制審計的價值還可以延伸到資本市場以外。從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看,與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處于相對較低水平。許多非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則處于較低水平,內部控制更加薄弱,在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方面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在客觀上能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到示范效應,從而也有助于提升整個市場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性。
提升內部控制審計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控制實施成本。在控制實施成本時,不應過度強調節(jié)約,而是應當在確保必要支出的前提下,控制過高的審計成本。在現(xiàn)階段,建議從以下方面控制實施成本。
目前,我國內部控制審計相關規(guī)定中允許進行整合審計。即被審計單位可以聘請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同時進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或者聘請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分別進行單獨的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谪攧請蟊韺徲嫼蛢炔靠刂茖徲嬄?lián)系密切,且多項審計程序重合的,實施整合審計不論是對被審計單位,還是對注冊會計師,都有利于提高審計效果和效率,降低審計成本,減少重復勞動。與單獨審計相比,實施整合審計能夠大幅度地節(jié)約資源。當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的上市公司已經選擇了整合審計方式,但為進一步控制審計成本,建議監(jiān)管機構對現(xiàn)有規(guī)則做出進一步的修訂。
建議合并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即,將兩項審計直接合并為同一項審計業(yè)務?,F(xiàn)有規(guī)則中,即使上市公司聘請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整合審計,仍然要求將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作為兩項單獨的業(yè)務,分別簽訂審計業(yè)務委托書,分別出具審計報告。從審計性質和操作實務來看,這種要求并不必要。其一,兩項審計均為鑒證業(yè)務,其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其二,兩項審計的較多測試程序相同,所獲取的審計證據(jù)本身具有相關印證的關系;其三,兩項審計意見之間具備天然的聯(lián)系。因此,沒有必要對這兩項審計業(yè)務做出形式上的分離。建議允許注冊會計師在同一份審計報告中,同時出具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的審計意見,由此不僅減少了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量,還能讓預期使用者在一份審計報告中看到關于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信息合法性、公允性的可信賴程度,以及這些財務數(shù)據(jù)在形成過程中相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兩項信息放在一份審計執(zhí)行中,更有助于審計意見使用者形成對一家公司財務報表信息的更完整了解。
目前,我國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相關的規(guī)定或指引主要有《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2008)、《內部控制審計指引》(2010)、《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2011)、《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指南》(2011)、《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問題解答》(2015)。這些規(guī)范與財務報表審計準則及相關指南、解釋意見相比,系統(tǒng)性、嚴謹性以及對實務工作的指導性明顯不足。由此可能導致以下問題:(1)與財務報表審計相比,內部控制審計實務中應當如何執(zhí)行審計程序更加信賴于審計人員的主觀判斷。(2)由于內部控制審計程序的專業(yè)標準模糊,可能造成審計人員內部控制審計程序執(zhí)行過剩和執(zhí)行不到位的情況同時存在。(3)在追究內部控制審計的法律責任時,缺乏可資評判的專業(yè)標準。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導致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的支出缺乏依據(jù),還嚴重影響了內部控制審計的執(zhí)行效果。建議行業(yè)監(jiān)管機構盡快組織制訂內部控制審計程序專業(yè)標準。
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被審計單位自我評價、內部審計等相關工作成果。建議在內部控制審計實施過程中,充分評價他人相關工作結果是否值得信賴,以判斷是否可以利用,或可以利用的程度,從而盡可能地降低審計的實施成本。
增加內部控制審計價值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升內部控制審計的信息含量。對內部控制審計意見信息質量要求至少應當包括:(1)與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內容應有明顯的不同,以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意見之外的增量信息;(2)盡可能與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相關,否則將成為審計資源的浪費;(3)審計意見的信息應具備適當?shù)呢S富性和可閱讀性。然而,目前相關規(guī)范中對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以及在內部控制審計操作實務中存在以下問題,使上列信息質量要求難以達到。建議從以下方面提升內部控制審計的信息含量。
在現(xiàn)有無保留意見的參考格式中,除了說明內部控制具備有效性的審計結論之外,幾乎沒有實質性的內容。2017年,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做出了實質性的修改。建議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參考格式可作類似的改進,例如增加列示“關鍵審計事項”,描述內部控制審計的關鍵過程,列示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重點關注的問題及審計應對程序的采用情況。
在目標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中,沒有設置保留意見。從性質上看,保留意見適用于被審計對象存在重大問題,但尚未達到廣泛影響的情形。既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的評價標準以“錯報”的嚴重程度來評判,那么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區(qū)分“錯報”是否重大、廣泛的標準也應同樣適用于內部控制審計。此外,在實務中,內部控制缺陷的影響程度重大但不廣泛的情況很常見,那些本應被出具保留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公司,可能被人為地變成無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這種情況并不合理。因此,建議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中增加保留意見。
當前,非標準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非標準財務報表審計報告所列示的信息內容存在較多的重復。例如,2011至2016年,較多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強調事項段中所描述的內容,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中強調事項段相同。其中,重復較多的內容有:被審計單位正在接受證券監(jiān)管部門審查、持續(xù)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被審計單位已經停止經營等。在兩類審計報告均為公開信息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讓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重復閱讀同一信息?;谶@一點,需要重新考慮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內容的列示。
從2011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被披露強調事項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家數(shù)逐年上升,一直占據(jù)著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大多數(shù)。2016年度,帶強調事項段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數(shù)量達到65份。而多項強調事項段所描述的內容有待斟酌。除了上文中提到了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中的相關內容存在較多重復的問題之外,有較多的強調事項段所描述的事項對審計意見預期使用者經濟決策的影響難以界定。例如,某家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強調事項段所描述的內容是,提醒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使用者關注,納入本項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范圍的母公司及其重要子公司總資產、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三項指標占當年度合并財務報表相應指標的比例分別為92.30%、96.44%和98.80%。類似事項被強調的理由無法判斷,也難以確定對預期使用者決策的影響,建議監(jiān)管機構、行業(yè)管理機構對強調事項的選擇做出進一步規(guī)范。
內部控制審計通過關注財務報告編制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來幫助利益相關者判斷財務報告信息的可信賴程度,從理論上能夠為利益相關者提供與其經濟決策相關的增量信息。然而因其實施成本較高,以及其信息相關性不足等原因,導致其存在的必要性成為業(yè)界關注的重點。本文從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成本與其價值發(fā)揮領域的對比中,尋找提升內部控制審計存在價值的路徑。內部控制審計實施成本雖然較高,但如果能與財務報表審計進一步相整合,充分利用相關人員的工作,可以進一步降低實施成本。同時,豐富內部控制審計意見的信息含量,增加與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相關性,才能證明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價值。
[1] 吳益兵.內部控制審計、價值相關性與資本成本[J].經濟管理,2009(9):64-69.
[2] 方紅星.內部控制、審計與組織效率[J].會計研究,2002(7):41-44.
[3] 許騫,曾建光,王立彥.強制內控審計改變了上市公司財務操控程度和手段么?[J].審計研究,2014(6):92-99.
(責任編輯:鄭宗榮)
A Study of Cost-Value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WAN Lishuang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often been questioned because of the high implementation costs and the duplication of audit procedur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audit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cost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possible fields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value from the active rol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n promoting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order of the market econom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valu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should be used to control the implementation cost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nd enhance the relev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nformation.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mplementation cost; information relevance
萬里霜(1972—),女,湖北孝感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審計、風險管理、社會責任。
F275
A
1009-8135(2018)04-0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