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蕊蕊
“我曾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赫爾波斯
當寒冷降臨人間,當燈光和城市一同睡會,在現實中逐漸迷路的人們漫步在夜歸的路上,疲憊而迷惘的表面上默然無語,內心卻充斥著浮躁;一如整座城市,既便黑夜,也有著巨大的回響。
這個時候,路旁一家書店透出柔和的燈光,松柏針葉的影子映在雪地上,空氣中有一股恬淡而清新的氣息,莫名地令人感動,怎么能不走進去,撿一個座位坐下,讀一本書,度過安靜的子夜呢?
這是微弱的星星燈火,卻展現了人類可以達到的美好程度,正如暗影中那一束朦朧的光亮,我想,星星燈火,可以……
星星燈火,可以暖心。
試想在散發(fā)著暖色系光線的吊燈下,一座城市的不同人群聚集于此。其中不乏留著長須,戴著老花鏡的長者;穿著襯衫,打著整潔領帶的上班族;文靜儒雅的學生;甚至還有流浪漢……但他們的眼神中都透露著對知識的渴求,對這一塊安靜空間的尊重與愛惜。即使身旁是陌生人,但共同的信仰讓大家于此相遇,抬頭相見,點頭微笑,既是對別人的肯定,也是一份尊重,溫暖人心,這便是讀書人之間的默契。我想,一座城市的發(fā)達與否,并不在與它的高樓林立、繁華商貿、便捷機場,我更樂意看到城市在褪去世俗繁錦外衣下的文化底蘊以及“人情味”,而深夜書店便使這座城市的文明熠熠發(fā)光,為鐵幕下的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即使外面被寒冷、倦意、黑暗壓抑著,室內卻溫暖如春,油墨和松木的氣息,混合著暖光,令人難以名狀地融入到其中去,在措手不及的剎那,感到唏噓與溫暖。
星星燈火,可以靜思。
崇尚快節(jié)奏生活的新時代中,依托于電子介質的碎片化閱讀隨科技的發(fā)展,悄然踱入了千家萬戶的大門。而看似便捷高效的碎片,卻是混亂了人們原本平整的靈魂,使人們無法深度思考文字間蘊藏的智慧與真諦,而只是觸及淺顯的表面,內心也充斥了浮躁,郁結。但當你離開白天喧囂,浮華的鬧市與世俗的負累,于深夜時伴著皎潔空明的月光,推開書店的玻璃門,你一定會感到少有的寧靜與歡欣。翻開一本《瓦爾登湖》,讓墨香氤氳開來,讓心靈放飛在瓦爾登湖畔,隨湖面的清風飄蕩,唯寧靜才可致遠。
掌一盞燈,照亮那座書店的門扉,為了溫暖,或是寧靜的內心,在寂靜的夜晚,聽歲月靜好,看細水長流,我想星星燈火,可以……
【作者通聯: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三(17)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