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成
山環(huán)水繞夢成真
老家兩座小水庫,與彝州建州同年竣工。開初設計很理想,一條引水渠穿越水庫之間,蜿蜿蜒蜒穿梭于數(shù)個自然村懷抱。只要蓄滿水,近千畝田地即可旱澇保收,祖祖輩輩渴望的豐收夢似乎就在咫尺。不成想限于當時的財力和技術條件,這個夢想轉瞬被殘酷的現(xiàn)實擊碎,把痛長久留在了家鄉(xiāng)人心底。
就在水庫建成不久,其中一座慘遭洪水損毀無法使用,另一座淤積嚴重只得帶病運行,引水渠的大部分還沒投入使用就因山洪掩埋徹底廢棄。由于絕大多數(shù)設計功能不能發(fā)揮,老家旱澇交織困境依舊。遇到干旱年份,人畜飲水全靠人背馬馱,村里那口老井,雞叫頭遍就擠滿了前來取水的人群。若在白天,大人們下地干活,孩子們就在井邊一瓢瓢接水。到了雨季洪水爆發(fā),家門口的田地又被淹成了澤國。要是數(shù)日水勢不減,莊稼又要基本絕收。
自小吃夠了旱澇之苦,我雖然后來離開了家鄉(xiāng),但心中那份牽掛那個夢,卻始終揮之不去。每次回家目睹父老鄉(xiāng)親的愁苦,都不由自主產(chǎn)生莫名的感傷。大約十年前,曾經(jīng)寫過一篇叫做《我的夢山環(huán)水繞》的小文,真切述說了我和鄉(xiāng)親們的期盼。
時光流轉。不經(jīng)意間,伴隨舉國上下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和祖國,和彝州共同進入了新時代。由于實力的增長,國家和省州縣各級對水利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力,短短兩三年間,家鄉(xiāng)的兩座小水庫經(jīng)過徹底的除險加固,終于發(fā)揮了應有的排蓄灌溉功能。那條長藤般的引水渠,經(jīng)過三面光支砌改造,再也不怕雨水沖刷。多余的洪水,乖乖被引進水庫,家家戶戶用上了干凈清潔的自來水。有了水,家鄉(xiāng)無須再去種植低產(chǎn)低效的稗子包谷雜糧,可以放心放手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發(fā)展優(yōu)質高效的農(nóng)牧業(yè)項目。加上連續(xù)不斷的脫貧攻堅,鄉(xiāng)親們終于摘掉了千百年來的窮帽,感受了從未有過的舒心富足日子。
如今行走在美麗的家鄉(xiāng),看著青山綠水,頭頂藍天白云,面對張張笑臉,回溯歷史巨變,我們早已和祖國、和彝州一起,走過了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艱難歲月。未來的歲月中,我們還將大步向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共同的偉大中國夢。
長路漫漫向前方
5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要說感受最深、震撼最多的經(jīng)歷,恐怕就是路的變遷了。就在一道道天塹變通途的康莊大道上,我們隨著彝州一同成長,感受自身和大眾的歡樂幸福,見證翻天覆地的跨越發(fā)展。生活于這樣的時代,只能用一個字說,那就是值。
和無數(shù)大山里的子民一樣,童年的我們對走出山外都有著莫名的向往。第一次跟母親跋涉十多個小時步行至縣城,饑寒交迫的我平生吃上8分錢一碗的涼米線,當時覺得已經(jīng)是世間無上美味了。那時的行旅,人背馬馱早已成為山區(qū)民眾的生存常態(tài)。用腳步丈量路程,是每個人必備的尋常功夫。我的家因為崇山阻隔,凡是出行就有方方30里之說,意思指東西南北都要走30里地才有集鎮(zhèn)。村里不少老人從生到死,一輩子沒能看到山外的世界。1980年當兵入伍,是我平生第一次坐汽車、乘火車。當時就想,什么時候家鄉(xiāng)也能通公路,來回坐上車該多好。可直到5年后退伍還鄉(xiāng),依舊要靠步行回村。交通不便,影響生產(chǎn)生活,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不說,遇上村民突發(fā)重病,常常因無法及時送醫(yī)而送命。
轉機出現(xiàn)在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90年代,彝州和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在跨越發(fā)展的通途上迅猛前行。先是二級路、高速路的貫通,讓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迅速通達,彝州各地暢行無阻。以前從姚安去看望在元謀工作的妻子,中途至少6個小時,現(xiàn)在縮短至兩個多小時。到州府也從3個多小時縮至1個多小時。家鄉(xiāng)公路從無到有,從鄉(xiāng)間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行程從3小時減至40分鐘。對此鄉(xiāng)親們無不感嘆,從前去縣城上黑趕下黑的日子真的成了歷史。
趕上彝州建州60年到來之際,好消息更是紛至沓來,兩條業(yè)已動工的高速路過境姚安,屆時到達全州各縣用時更短。十三五期間,全縣包括家鄉(xiāng)的所有自然村都要通上水泥路,讓脫貧攻堅后的父老鄉(xiāng)親,加快走向全面小康光明坦途。
巨變之中,道路交通的飛躍只能算是一方縮影。放眼看去,彝州方方面面的發(fā)展,又豈可用一堆贊嘆所能囊括。但我們行走路上節(jié)約的時間,延長的何止是生命的幸福和質量。
兒時不懂你的愛
在我人生七載有限的讀書生涯中,從小學至附設初中畢業(yè),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教語文的杜老師心懷怨意。個中原由,我總認為他對我太嚴厲,甚至于近乎苛刻。
村里的學校就在我家對面,經(jīng)過門前的小河,再穿過河邊稻田不到五百米就是校園。校園背后不到十米就是我們家族的祖墳。全校四位教師,只有杜老師離家最遠,除了寒暑假,他從不回家。每到放假收假,都是他的小兒子挑著他的行李 ,提前一天步行到校。那時的山村夜晚到處漆黑,只有杜老師的窗口,備課批改作業(yè)的煤油燈光時時亮到深夜。學校的老師中,杜老師是唯一的師范畢業(yè)生,其他都是高初中畢業(yè),所以他的教學成績和水平根本無人能及。
印象中,身材瘦小,白面書生的杜老師從來沒有對我笑過。每次寫作文,別人寫一篇,他至少讓我寫三篇。盡管教室墻壁上,我的作文從來都作為范文張貼在第一的位置,但他在講評時總說我的不足。逢年過節(jié),出于對老師的尊重,鄉(xiāng)親們常請他們到家里吃飯以表謝意。杜老師除了隊長會計家,任誰一家都不去。時間長了,我媽就說,人家是嫌我們家成份高,怕受影響,不來也罷。想想也是,當時我爹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分子,正被生產(chǎn)隊管制,連吃住都不跟家人在一起,所有人都惟恐避之不及,更何況杜老師又是戴帽右派,從城里發(fā)配到我們這個邊遠的窮山溝。和我爹一樣,全家人早已習慣了只準規(guī)規(guī)矩矩,不準亂說亂動的所謂禁令。自然而然,請老師來家里吃飯也就成了一種奢望。
一天放學,走在最前面的我正要過橋,后面的生產(chǎn)隊長千金忽然大吼,小反革命站著,我過了才準你過。不得已我只好退回來讓她先過。此時杜老師就在后面,無限委屈的我多么希望他能出面制止隊長千金的蠻橫行為,但他只看看她又看看我,最終什么也沒說。
接下來發(fā)生的另一件事,更讓當時不諳世事的我失望到了極點。那時已到了1975年,全國各地都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學校在跟風的同時,還號召同學間展開辯論,言語中相互套用毛主席語錄攻擊對方。眼見隊長千金為點屁大的事就受到校長表揚,內(nèi)心早就不服的我在作文中也引用語錄反諷到,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不做壞事。誰知杜老師看了不但沒表揚我,還當著同學們的面撕了我的作文,罰我另寫十篇,并親擬了作文題目。對此我完全認為是老師欺軟怕硬,故意偏袒,內(nèi)心十分不服??墒遣痪?,隊長居然帶人追查我寫的那篇作文,說我是在為鄧小平鳴冤叫屈。好在作文被撕沒了證據(jù),最后才不了了之。長大成年后才想明白,在那個非常時期,老師的所作所為對我對他都是一種有意識的保護。如果稍有不慎,便會惹火燒身,殃及我和他自己。
杜老師對我的偏愛,我最終認識是在“四人幫”倒臺后。一次我躲在老師食堂偷看“兩報一刊”、《參考消息》,被他看見后讓我到了他的宿舍,拿出幾本陳舊不堪的小說給我,讓我不要聲張,讀完后還給他再換別的。他說本來你還不太適合讀這些,但你基礎不錯,學習成績從來都是全校第一,多讀點書或許將來會對你有用。我拿回家翻開用牛皮紙包裹著封面的幾本書,其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幾部長篇小說至今歷歷在目。因了這些當時尚未解禁的文學名著,開了我寫作啟蒙先河。能夠從農(nóng)家子弟成為公務員,成為當?shù)赜悬c名氣的寫手,沒有杜老師的有意點撥,幾乎無法想象。只是我的醒悟來得太遲,直到他去了天國,也沒來得及跟他說出我的感激。
時光流逝,物去人非,杜老師的影像在記憶中卻非但沒有走遠,反而日漸清晰。如今,對于那個荒唐年代里遇上這樣的老師,于我已是不幸中之萬幸。終于明白了你的愛,你卻與我陰陽兩隔。聊以自慰的是,我最終還沒有讓你太過失望。
等不起的親情
對于家鄉(xiāng),相信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大都會心存一生的牽念,這對于我自不例外。可對于我,家鄉(xiāng)、父母在人生閱歷中,留下的卻是太多的遺憾無法彌補。回想起來,心中剩下的多是揮之不去的糾結和傷痛。
為擺脫貧窮的困擾,也為了出人頭地,更為了父母家人的期盼,16歲就當兵離家到了部隊。由于自己的寫作特長,不到一年就被調到政治處專門從事新聞報道工作。轉眼間三年過去,卻在二哥的來信中得知父親因偶感風寒不幸去世。得知噩耗我立即去找領導,恨不得馬上回家。領導對此也很同情,說你三年服役期已滿,就是正常探親也可以批準,何況是父親去世,真要回家立馬就可出發(fā)?!安贿^,現(xiàn)在部隊正要挑選優(yōu)秀戰(zhàn)士到教導隊培訓,三個月出來就能提干。上次推薦你就因照顧年齡到頂?shù)膽?zhàn)士被留在第二批,此時萬一突然通知,你不在可就失去了機會。回不回家你拿主意。”聽了領導這番話,仔細想想,即便馬上回家也再見不著父親,何不等事情有了結果后再去。就這樣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大哭一場后,我留在了部隊。卻不想兩個月過去,原來的教導隊改成指揮學校,推薦改成考試,學歷從初中升至高中,我連報名資格都達不到。顧不上生氣抱怨,立馬請假回家。此時父親的墳前已長起了青草,也才知道為什么在他離世后家里才寫信告訴我,原來是父親怕我擔心影響工作,堅決不準讓我知道他得病的消息。如今他已離開人世三十多年,但只要聽村里人講起父親坐在院子里,戴著老花鏡一遍遍看我的來信,然后一筆一劃伏在靠椅上給我回信的情景,卻還總忍不住淚濕眼眶。
從部隊退伍回來,經(jīng)過努力我很快成為國家干部,又很快從鄉(xiāng)里調到縣里,再度離開家鄉(xiāng)在城里立家置業(yè)。心想等一切就緒,再接母親進城共享天倫。然而世事就是這么難料,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非但差點讓我送命,更讓始料未及的母親焦慮成疾,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猝然離去。縱是傷痛如絕,無法動彈的我卻只能在病床上對著家鄉(xiāng)望眼欲穿。對于雙親,生沒能盡上孝道,連死都無法送別,這樣的痛,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知道是怎樣的煎熬。唯此,也才更知道生命、親情、孝道的可貴。人生百年,該盡的人倫、責任、情義不能拖延等待,一旦失去,你的所有后悔,都再無法挽回。就算是有點意義,無非也只能給人留點啟迪而已。
回首生命歷程,我們總是行色匆匆,忙事業(yè)、忙家庭、忙兒女,而對于父母親人,家鄉(xiāng)父老,總覺得等自己功成名就再行孝敬也不晚。殊不知人生無常,待得你萬事俱備,有閑有力時,或許你已經(jīng)失去了表達的機會。我出生時,父母已人到中年,最小的姐姐都大我十幾歲。原以為父母去世了,兄弟姊妹們至少可以經(jīng)常走動,親情還算有個寄托,只想著逢年過節(jié)看望一下,日子還長呢。誰知又是天不遂人愿,大哥二哥未滿六十就相繼撒手人寰。只剩下我和兩個姐姐,我這才徹底如夢方醒,再也不能用任何借口說沒有時間了。論年齡,他們都早已進入老年,要是到我退休,或許他們已經(jīng)作古,他們還能等嗎?雖然有吃有穿,但殘疾多年,現(xiàn)已八十出頭的大姐非讓我給她辦殘疾證要低保,后來她告訴我,其實她并不是真要這些,就想讓我多去幾次,看看我,和我說說話。這對我難嗎?這要求過不過分?捫心自問,還是我的忽略讓親人感到了寂寞。于是決定,不管咋樣天大的事,都要回家走走,跟她們拉拉家常聊聊天,即使人不去,電話里也要多一點問候。我已經(jīng)有太多欠下的親情債無法彌補,也不想用來世再報之類安慰自己。唯有在此時、現(xiàn)在,給我的親人多一點欣喜,分享彼此的快樂,讓九泉下的父母親人安心。雖然他們生前沒有享到我什么福,但至少我知道了懺悔,明白了親情的珍貴,知道如何善待親人和朋友,從而去維系那一份血緣內(nèi)外的真摯和諧。
以德報怨為初心
童年時家里很窮,每到饑荒歲月,都會跟著母親和家人四處借糧以求活命,雖然這中間少不了遭白眼受冷落,但很多時候,同樣并不豐裕的親鄰鄉(xiāng)黨們,大都會從為數(shù)不多的存糧中勻出部分借予救急。虧了這許多人相互幫襯,全家總算走過了饑寒交迫的窘境。也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讓我明白了救人危難,勝造七級浮屠的道理。
走向社會后,同樣因為許許多多人的無私援手,讓我戰(zhàn)勝了前行路上的挫折磨難,得以在紛紜復雜的社會中立足。于是深深烙印在心底一句話,叫做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只要力所能及,就當有求必應。抑或是真的心有余力不足,也要幫著出主意想辦法,盡量使求助者擺脫困境度過難關。在這助人助己的漫漫長路中,不經(jīng)意中就收獲了太多的人間真情。且不說知恩圖報,就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連鎖效應,也能讓自己感受到置身人海的那份敬重。不在教壇卻有人尊稱老師,明明比自己年長還言必喊哥,還說這無關你從事的職業(yè)和年齡,乃是你的作為和人品?;炭种?,只得加倍給力,生怕給人生留下遺憾。
人常說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秉持這一理念,雖說做不到有求必應,但以誠相見,在救人急難時不設防卻是最起碼的底線。并且一貫認為,要幫人就不能附加任何條件。對我而言,跑跑腿動動嘴,勞點神費點勁不在話下,最感為難的就是面對借錢,包括我跟別人借和別人向我借。自從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那天開始,我的經(jīng)濟負擔從未寬松過。結婚買房養(yǎng)老供孩子上學接濟親友,銀行貸款跟我是如影隨形,好在我的征信記錄一貫良好,盡管類似拆了東墻補西墻,倒也最終堅持了下來。這些年來,為履行承諾,先是接管了前妻弟媳撂下的爛攤子,代還了十幾萬元的欠債,還沒緩過勁來,妻子一要好閨蜜急需用錢,講好只用一個月,于是毫不猶豫從貸記卡里給她貸出八萬,原本這筆貸款是為兩地分居的妻子買房準備的,只因當時沒有合適房源,心想反正是短期借用,能在房子成交時還我們就行,誰知她后來上當受騙,拿出去的錢全打了水漂。直到我們交房款,她連利息都難以支付,眼看貸款期限已到,她一籌莫展我們是無可奈何,銀行借貸可不是做人情,絲毫開不得玩笑,最終只得東拼西湊,在最后還款期限先還后貸,保住了在銀行的信譽。但加上買房,我們的貸款額一下累加到了二十五萬。要說起來,這算是事出有因,畢竟大家都出乎意料,你總不能把人逼上絕路吧??闪硗庖患桢X遭際就真正讓我有些耿耿于懷了,因為跟人打架,一個多年的朋友被派出所勒令墊支傷者醫(yī)藥費,否則就執(zhí)行拘留。走投無路時找到我,讓無論如何幫他借五仟元,偏巧手頭沒有現(xiàn)金,于是向單位駕駛員求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為表示誠意,他還當場寫下借條,聲明完事后立即歸還,過期不還每天支付一百元罰金。可這事一拖就是十六年,別說罰金,連本他都壓根不打算還。并非他無還款能力,在老家他有近百萬房產(chǎn),在縣城租住著兩層樓房,每天出入賓館酒店吃喝玩樂,找他要么有事要么避而不見,實在無法,我只好代還了借款。不少知情人對此忠告,即便是花錢買教訓,你也該總結經(jīng)驗了,你又不是什么富翁,連自己尚且自顧不暇,還去為他人張羅。更有甚者說千萬不能幫人借錢,哪怕是自己的親爹都不能相信,否則就會吃虧上當。這話似乎不無道理,但真要這樣人心隔肚皮,相互沒有任何信任,何來人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