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光俊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 云南 楚雄 675000)
中藥注射劑是現在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新劑型,不但治療效果較好,而且用藥后減小較快,受到很多醫(yī)護人員和患者的青睞,但是中藥注射劑在帶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不良反應[1]。對藥品不良反應進行監(jiān)管主要是為了加強藥品的管理,以便于提高藥品的質量,促進醫(yī)療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2]。為此本次實驗選擇本院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單80份進行回顧性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所選擇的不良反應注射單給藥方式都為靜脈注射,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過敏史等,建立起一個數據庫,對其采用SPSS18.0系統(tǒng)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
表1 導致不良反應的中藥注射劑以及構成比
2.1 本次實驗所選擇的80例不良反應中藥注射劑單,其中男52例,女28例,有藥物過敏史的有8例,六十歲以上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6.25%)5/80,小于18歲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5%)2/80,其中出現比較多的是雙黃連注射液,所有患者沒有出現并發(fā)癥,見表1。
2.2 臨床表現
其中損害最多額是皮膚和附件損害,其次是消化系統(tǒng)損害,心血管系統(tǒng)損害,具體見表2。
表2 臨床表現
中藥注射劑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因為其見效快,可以治標治本,因襲而在臨床應用較多,導致很多不良反應的出現[3]。有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因為在用藥治療的時候出現了因為中藥注射劑死亡的患者,以及一系列比較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不良反應,使得不良反應引起了廣大醫(yī)護人員的注意[4]。
導致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藥材問題,成分質量問題、生產不完善、以及多種藥物聯合用藥等,其中患者的身體素質是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試驗的結果顯示,六十歲以上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6.25%)5/80,小于18歲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2.5%)2/80,其中出現比較多的是雙黃連注射液,所有患者沒有出現并發(fā)癥,其中損害最多額是皮膚和附件損害,其次是消化系統(tǒng)損害,心血管系統(tǒng)損害,與相關的文獻研究結果報道一致。說明中藥制劑在不同的年齡、性別、以及生理狀態(tài)下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和不良反應,特別是遺傳、新陳代謝或者是免疫系統(tǒng)、不同人的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中藥注射劑的敏感性出現差異;例如如果是過敏體質的患者,則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明顯的比正常體質的要高,青壯年出現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的比老年人和兒童的要低一些。因為兒童的身體各項機能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各大器官系統(tǒng)還不完全成熟,對各種藥物的抵抗和免疫能力不是很高;而老年人由于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開始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如青壯年,其次,由于老年人大多患有多種疾病,需要長期住院接受多種藥物的聯合治療,長時間的重復用藥,使得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增加[5]。
因此,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在用藥的時候,要嚴格按照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充分了解適應癥之后才可用藥;并且要認真仔細的詢問患者的過敏史。遺傳疾病等,如果是對中藥注射劑過敏的患者,必須要先做皮試,仔細觀察結果,遵循單獨用藥原則,嚴格按照比例進行稀釋和注射,放慢滴速,并且輸液的時候要注意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隨時做好急救準備,以便于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
綜上所述,患者出現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主要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醫(yī)生在用藥治療的時候,必須要了解患者的適應癥和用藥原則,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用藥措施,盡可能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1]張曉敏,侯聰聰,崔蕾等.63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9):754-755.
[2]黃恩,付翔,王瑾等.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成因及安全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4,(24):10-11,12.
[3]馮煥村,徐雅玫,林清雯等.2010~2013年某院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分析及合理生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1):97-100,104.
[4]孟菲,王耀華,黃研等.某醫(yī)院中藥注射劑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52(z1):223-224.
[5]鄭立平.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因素分析及相應對策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5,17(11):118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