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謙 王義平 陳斯 鄧烈華
(1廣東深圳市龍華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院整形科 廣東 深圳 518109)(2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廣東 湛江 524001)
膿毒癥作為臨床診斷中常見疾病之一,同時也是致使ICU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針對該病在進行以往的臨床診斷中通常采用D-dimer、PCT和CRP指標[1-2],但是上述指標在患者預后上無法精準的反應,因此,探究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診斷方式,便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近年來,部分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將中性粒細胞來源微粒于臨床診療中應用,價值顯著。中性粒細胞來源微粒(Neutrophil derived micro particles,簡稱NDMPs)是一種直徑低于1μm的細胞膜囊泡物質(zhì),而AnxA1、CD11b及CD62L都是存在于其表面的特異性蛋白標志物。而中性粒細胞的凋亡、靜止以及活化都是其產(chǎn)生的重要來源,因此,它具備一定的生物活性[3-4]?;诖吮尘跋?,本文特就中性粒細胞來源微粒AnxA1、CD11b及CD62L對燒傷膿毒癥預后的關系展開探究。
擇選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患者28例、重度燒傷合并重癥膿毒癥患者11例,另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作為對照組。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組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區(qū)間40~60歲,平均年齡(52.17±1.33)歲;重度燒傷合并重癥膿毒癥中男5例、女6例,年齡區(qū)間41~59歲,平均年齡(52.15±1.31)歲;對照組中男10例、10例,年齡區(qū)間39~61歲,平均年齡(52.16±1.30)歲。在基本資料的比對上,兩組均借助SPSS軟件完成,差異無明顯性(P>0.05),實驗可行。
抽取健康對照組血標本及膿毒癥患者確診后第1、3、5、7天動脈血標本各5ml,將收集于血清分離管的全血標本放置在37℃室溫環(huán)境下1小時,3000g條件下離心10min,將上層血漿收集,并將收集到的血漿在4℃,9900g條件下繼續(xù)離心20min,收集上清液樣品,并將收集到的上清液樣品在4℃,1500g條件下繼續(xù)離心60min,-80℃冰箱保存待測。以流式細胞術測定中性粒細胞來源微粒[5-6]。
對3組AnxA1、CD11b、CD62L及APACHEII評分、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分析、評價和比對。
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的輔助下完成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的表述方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檢驗方法為t,且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的條件。
AnxA1、CD11b和CD62L在對照組和病例組中均存在,但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CD11b和CD62L水平相比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膿毒癥休克患者血漿CD11b和CD62L水平顯著高于膿毒癥組(P<0.05);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47±12.4)天,合并膿毒癥患者住院天數(shù)(34±10.5)天。隨著CD11b及CD62L水平的升高,APACHEII評分、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呈顯著升高趨勢(P<0.05),詳見表1~表4。
表1 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和對照組AnxA1比對
表2 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對照組CD11b比對
表3 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對照組CD62L比對
表4 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組APACHEII評分比對
以患者最近28d的轉歸情況為依據(jù),將其劃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通過邏輯回顧分析結果顯示,CD11b及CD62L與患者預后存在明顯相關性(B=0.003,OR=1.002,P=0.000和B=-0.006,OR=O.994,P=0.029)而AnxA1與患者預后無明顯相關性(B=0,OR=1,P=0.057)
中性粒細胞來源微顆粒,是從活化或凋亡的中性粒細胞膜表面通過胞吐脫落的囊泡膜,由細胞表面蛋白和胞質(zhì)物質(zhì)組成,通過其表面的特異性標志蛋白AnxA1、CD11b及CD62L與其相應的抗體特異性結合,我們可利用蛋白免疫印跡、質(zhì)譜分析、流式細胞術對其進行檢測。中性粒細胞來源微顆粒在血栓、炎癥及損傷這些病理過程中均起到關鍵作用[7-9]。因此我們推測中性粒細胞來源微顆粒在膿毒癥這個嚴重的病理生理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與膿毒癥的早期診斷、治療、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預判,甚至預后都密切相關[10]。重度燒傷合并膿毒癥及重度燒傷合并重度膿毒癥組血漿NDMPs比較的結果顯示:膿毒癥休克患者血漿NDMPs是明顯升高的,這說明膿毒癥患者血漿NDMPs水平越高,病情越嚴重,換言之,NDMPs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膿毒癥病情嚴重程度。前期體外實驗已經(jīng)證明CDl lb在炎癥中是升高的,且具有促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CD62L也是具有抗炎作用的;Anx Al同時具有抗炎和促炎作用。而此次實驗研究結果較好的證實了這一推斷。
綜上所述,CD11b及CD62L水平與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患者的預后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1]高林,丁鳳華,王向蒙,等.血漿中性粒細胞來源微顆粒與ARDS患者氧合指數(shù)和機械通氣的關系[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10):900-903.
[2]周宇翔,黃鵬,張丕紅,等.燒傷膿毒癥小鼠早期外周血T淋巴細胞中三種標志物的表達變化及免疫調(diào)控機制[J].中華燒傷雜志,2016,32(2):89-96.
[3]韓再萍,田先雨,蘇苓,等.烏司他丁對膿毒癥患兒外周血中性粒細胞CD11b及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影響研究[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3,11(13):7-8.
[4]袁銘,肖漓,許曉光,等.地奧司明對腎缺血再灌注大鼠腎組織MPO和中性粒細胞CD11b、CD54及CD62L水平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8):1492-1495.
[5]黃立鋒,姚詠明,董寧,等.血漿凝溶膠蛋白水平對嚴重燒傷膿毒癥患者預后的意義[J].中華燒傷雜志,2016,32(2):77-81.
[6]鄭峰,王大明,劉寧,等.特重度燒傷膿毒癥患者預后評價指標的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7,29(4):327-331.
[7]宋威利,張成.血清降鈣素原對燒傷膿毒癥患者的診斷意義及預后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22(8):38-39.
[8]徐郁萍,龔芳,顧金花.燒傷膿毒癥患兒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0):1415-1417.
[9]劉兆興,申傳安.血清降鈣素原在燒傷膿毒癥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2016,11(5):386-389.
[10]祖紅旭.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對燒傷膿毒癥患兒炎性因子變化及器官功能損害狀況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5,13(8):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