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均 張文林 向家勇 母存富 張熠
(廣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胸外科 四川 廣元 628000)
臨床上在為患者開展食管癌切除術后,需要為患者開展食管重建,但是該過程中會導致出現消化系統(tǒng)解剖改變,特別是在手術過程中在較高平面上切斷迷走神經,這會對患者術后消化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1],探究手術過程中妥善處理迷走神經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主要針對此予以簡單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開展食管癌切除術的患者60例,均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間收治,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中包含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6~76歲,平均(55.6±2.8)歲;觀察組中包含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7~75歲,平均(56.3±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切斷迷走神經干的治療。
觀察組實施保留迷走神經干的治療,具體的迷走神經處理方法為:首先經過開胸探查,若是證實患者病變?yōu)闆]有腫大淋巴結、外侵、粘連的早期食管癌,在直視下開展,依據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逐一的分離,將食管前后干、左右迷走神經神叢中比較大的分支予以分離,將胃到小彎側予以開膈游離,在此過程中應該注意,盡量的與胃壁游離貼近,這主要是因為迷走神經前干所發(fā)出的分支是從此處經過,該處與小彎之間的間距是非常近的,只有0.5~1厘米,那么在將其與胃分離開之后,還應該將其留在腹腔當中。在對迷走神經后干所發(fā)出的腹腔支、胃后支、胃前支進行分離的過程中,尤其是應對其與胃左血管之間的關系予以明確。通常情況下,在保留迷走神經干的過程中,只能夠將迷走神經前后叢比較粗的分支予以保留,很難保留其中所形成的小分支,但是必要要能夠完整的保留迷走神經主干上下間的連貫性。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消化道反應癥狀及食管體部靜息壓。
應用SPSS19.0處理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以卡方檢驗處理計數資料,以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若是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則以P<0.05來進行表示。
對照組消化道反應發(fā)生率為40.0%,觀察組為13.3%,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消化道反應癥狀都主要表現為燒心、反酸、惡心、噯氣等。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食管體部靜息壓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如表所示。
表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食管體部靜息壓
人體的迷走神經在人體正常運行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支配著人體的消化與呼吸量大系統(tǒng)的絕大部分器官,并且支配著人體腺體分泌、運動及心臟感覺,一旦出現迷走神經損傷,將會導致多方面系統(tǒng)功能失調,對人體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那么在開展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對這方面的問題予以充分的考慮也是非常必要的[2]。
在為胃食管癌患者開展切除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若是將迷走神經予以切除,會對患者胃排空及抗反流機制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其出現胃功能障礙等多方面的問題,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3]。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保留迷走神經干的治療方法很好的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若是能夠將手術過程中將迷走神經予以保留,能夠對胃酸的分泌起到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再加上保留了患者胃蠕動等胃功能,這種手術過程中有目的的對迷走神經干予以保留,能夠很好的改善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障礙[5]。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結果表明,術后觀察組消化道反應癥狀明顯輕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食管體部靜息壓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為患者開展食管癌切除術的過程中,相對于切斷迷走神經干,保留迷走神經干更有利于保持患者正常的胃消化功能,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1]韓冰,寇瑛琍.保留迷走神經的食管切除術后胃消化功能的研究[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6,23(03):253-257.
[2]車金澤,季福建,劉選文,趙陽,房學東.保留迷走神經干對早中期食管賁門癌切除術患者的療效及預后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03):386-388.
[3]曹波,賀愛軍,吳耀祿,白鐵成,梅樂園,白忠學,張磊,劉磊,趙宇,袁江濤,訾永宏.保留迷走神經干的選擇性斷流加大網膜包腎術臨床研究[J].西部醫(yī)學,2014,26(02):191-193.
[4]簡以增,童慶東,余強鋒.保留迷走神經干門奇靜脈斷流加分流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28例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05):363-364+374.
[5]楊成廣,袁青領,王志剛.食管后迷走神經干切斷對大鼠小腸ghrelin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04):26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