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秀
(四川省廣元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 四川 廣元 628017)
幽門螺桿菌與胃潰瘍疾病的發(fā)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性,目前,藥物治療仍是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的主要手段,據(jù)報道[1],兩種抗菌藥物聯(lián)合治療對降低和避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損害的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本文分析雷貝拉唑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的影響,為提高Hp轉陰率,提高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治療效果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現(xiàn)敘述如下。
本研究入選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共計92例,病例的收集時間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92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分為兩組。觀察組共由26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組成,共計46例,年齡最低者、最高者分別為24歲和65歲,年齡均值經計算為(42.14±5.26)歲。對照組共由28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組成,共計46例,年齡最低者、最高者分別為22歲和64歲,年齡均值經計算為(43.25±5.43)歲。92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的一般資料構成差異經分析工具處理后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針對觀察組的46例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與雷貝拉唑三聯(lián)治療。藥物的用法用量為:阿莫西林Sig0.5g,p.o,t.i.d。克拉霉素Sig0.25g,p.o,b.i.d。雷貝拉唑Sig10mg,p.o,b.i.d。
針對46例對照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與奧美拉唑三聯(lián)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用法用量觀察組相同,奧美拉唑的用法用量為Sig20mg,p.o,b.i.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4w。
顯效:腹痛、腹脹、反酸、消化不良、胃腸道出血及食欲下降等癥狀徹底消除或較治療前改善≥80%;有效:腹痛、腹脹、反酸、消化不良、胃腸道出血及食欲下降等癥狀較治療前改善50%~79%;無效:上述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進一步加重或惡化[2]。
92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治療期間,除使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外,其他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采用分析軟件SPSS21.0及卡方對兩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用藥后相同觀察指標的差異性予以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判定標準。
92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分組采用不同方法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及Hp轉陰率經計算后分別為95.65%和91.3%,80.43%和73.91%,觀察組更具優(yōu)勢,P<0.05,實驗數(shù)據(jù)由表1可見。
表1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Hp轉陰率比較
觀察組46例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與雷貝拉唑三聯(lián)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46例對照組患者,詳情數(shù)據(jù)由表2可知,P<0.05。
表2 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屬于慢性消化道疾病,質子泵抑制劑與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是現(xiàn)階段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治愈手段[3]。雷貝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從而避免和避免胃酸分泌過多侵蝕潰瘍部位,加速潰瘍部位的愈合。較多的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聯(lián)治療對控制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疾病發(fā)展,提高幽門螺桿菌轉陰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一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本研究中觀察組實施雷貝拉唑三聯(lián)治療后,發(fā)生乏力、惡心嘔吐及頭暈頭痛的不良反應幾率為6.52%,臨床治療總療效及幽門螺桿菌轉陰率明顯更高。綜上所述,足以證明,針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予以雷貝拉唑三聯(lián)治療所取得的臨床效果,比奧美拉唑三聯(lián)治療,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既可以提高幽門螺桿菌轉陰率,還可以降低和預防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用藥后發(fā)生乏力、惡心嘔吐及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的可能,預后效果更具優(yōu)越性,值得予以更大范圍的推廣和實施。
[1]王宏剛,王國祥,王建文等.雷貝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47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4,(6):839-840.
[2]王翠萍.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中國藥業(yè),2017,26(5):59-61.
[3]王建業(yè),趙書章,陳卿奇等.雷貝拉唑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的療效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