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祥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功能性動作篩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簡稱FMS),是由美國著名物理治療師庫克等人發(fā)明設計。FMS經過臨床和運動實踐不斷地改善最終被廣泛應用于競技運動項目中。根據運動員運動表現發(fā)展“金字塔”的原則,運動員訓練要素從運動員的穩(wěn)定性、靈活性→動作模式→運動表現(專項技能)。在整個訓練體系中,處于基底的要素(穩(wěn)定性、靈活性和運動模式)就成為運動表現至關重要的支柱點。研究發(fā)現大部分運動損傷與動作質量、關節(jié)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相關聯。FMS基于人體運動解剖和運動生物力學原理,結合運動表現訓練原則,對運動員的骨關節(jié)以及運動員的運動模式進行有效的測試、評估,并提出有效的矯正方案。
武術運動是一項比試運動員動作質量高低的運動項目。優(yōu)秀武術運動員正是以高質量的動作表現征服裁判、對手和觀眾的信服。因此,動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武術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結果。很多武術運動員在自身動作質量不佳、身體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存在缺陷的情況下去完成高難度動作,在這種情況下,運動損傷的經常出現。而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往往對優(yōu)秀運動員造成嚴重的影響,它不僅導致運動員的正常訓練和比賽受阻,也妨礙運動成績的提高,縮短運動壽命。本研究通過建立優(yōu)秀武術運動員的功能性動作篩查(FMS)數據庫,觀察功能動作測試結果與運動損傷風險之間的關系,形成有效的運動損傷風險評估機制,提前對運動員潛在運動損傷進行評估和判斷,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功能性動作篩查(FMS)在武術運動員損傷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1.2.1 測試工具 Perform Better FMS測試套裝;FMS記錄量表;iPad平板電腦;身體損傷與疼痛調查記錄表;Ubersense生物力學分析軟件。
1.2.2 實驗流程 研究期間對60名武術運動員(男41名,女19名)進行了身體運動損傷調查,篩選出運動損傷組(實驗組,半年內有損傷史的運動員)運動員20名(身高165.40+2.22cm,體重 65.20+3.08kg, 年 齡 21.90+0.86),無運動損傷的運動員20名(對照組,近半年無損傷,身高166.40+3.97cm,體重63.90+5.17kg,年齡20.10+0.74歲),兩組運動員運動等級均在國家二級運動員以上。其中運動損傷組肩部損傷人數8名,下腰部損傷人數16名,膝傷者20人,踝關節(jié)損傷19人。
根據《動作―功能動作訓練體系》,制定FMS測試流程。測試內容有7項測試:①深蹲測試(deepsquat test)→跨欄架測試(hurdle-step test)→②線性弓箭步測試(line-lunge test)→③肩關節(jié)穩(wěn)定性測試(shoulder mobility test)→④直腿抬高測試(active straight leg raise test)→⑤軀干穩(wěn)定性測試(trunk stability test)→⑥俯臥撐測試(push-up test) →⑦旋轉穩(wěn)定性測試(rotary stability test)。每一項的測試得分為0~3分,總分為21分。由同一名運動醫(yī)學專家對所有運動員進行FMS測試,計算FMS總分。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傷病情況和測試得分最后都對應錄入到Excel數據庫中。測試過程中利用生物力學視頻軟件記錄運動員不良動作的要點。最后,根據FMS測試分析結果結合運動實踐,給問題運動員制定4周動作模式矯正性訓練方案,并針對所有運動員制定防傷性訓練方案。10周后對40名運動員進行第2次FMS測試,并回訪教練與、隊醫(yī)以及運動員。
1.2.3 數理分析 對有傷組和健康組FMS測試數據進行t檢驗(SPSS 18.0),并采用Excel數據雷達圖分析。
表1 FMS測試得分情況
對兩組運動員FMS測試總分進行統計,情況見表1。對兩組運動員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統計結果顯示(P<0.001),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FMS總分(15.02±3.7)低于對照組FMS 總分(18.51±1.45)。
研究表明,FMS測試總得分低于14分(含14分),運動員存在較高的運動損傷風險。統計發(fā)現實驗組中得分低于14分的運動員13人,對照組中低于14分的運動員3人。對照組中低分數據說明了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這樣不能絕對說明,實驗組運動員得分會低于14分,而對照組運動員高于14分。FMS測試的目的是對動員動作質量的進行量化,從而發(fā)現低動作質量的風險。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中低于14分的運動員的測試可以發(fā)現,14分以下的運動員均會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出現。這也充分說明低于14分得運動員不一定都會存在運動損傷,高于14分的運動員也不一定不會損傷。FMS測試是評估運動損傷風險的工具,低于14分僅僅代表著存在高運動損傷風險。
圖1 對照組和實驗組FMS總得分數據對比
表2 4周矯正性訓練
如圖1所示,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進行雷達圖數據處理得出,對照組運動員的問題集中在跨欄架測試和俯臥撐測試中,其中武術運動員在限制情況下的單側髖、膝、踝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存在著問題。這也反映出我國武術運動員在進行單腿異側的穩(wěn)定練習的方法和手段存在一定的問題。實驗組運動員自身存在著一系列的運動損傷。傷病80%以上都處于下腰部、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其中膝關節(jié)損傷達到100%。通過對運動員的調查發(fā)現,膝關節(jié)的損傷主要是由于長時間蹲的動作以及快速著地所導致。這樣從FMS測試中可以發(fā)現大部分有過運動損傷的運動員在深蹲測試中得分較低。深蹲測試主要是評估運動員雙側肩、髖、膝、踝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該測試對人體整體的運動模式進行一個全面的測試,它充分體現出人體骨關節(jié)在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的順序銜接的合理性。該項測試低于14分也充分說明了實驗組運動員普遍存在整體動作鏈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武術訓練和比賽中的運動員埋下了巨大的損傷風險。
武術運動基本功弓、馬、撲、虛、楔,每個動作都是在下蹲動作的變形。長期進行蹲的基本功訓練的武術運動員要求極高的蹲的動作模式。此動作模式存在問題就會就會導致運動員下肢骨關節(jié)的運動損傷。深蹲測試是評估運動員對側肩、髖、膝、踝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為一體的運動鏈測試。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武術運動員運動損傷普遍發(fā)生在深蹲的動作訓練中。因此,深蹲測試作為高度敏感評估項目。試評估。力求將運動損傷的預防窗口提前。
通過對40名武術運動員進行FMS測試并分析評估發(fā)現,武術運動員運動風險的核心動作在于深蹲動作模式的缺陷。其中FMS測試中的深蹲測試項目對于武術運動員的運動損傷的風險評估與預防有著敏感性作用。通過根據FMS測試評估指標為依據所制定的矯正性訓練和后期的預防性訓練有效的幫助了武術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的損傷預防。早發(fā)現、早矯正這些功能性問題,可以減少武術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并最終提高運動表現。同時,FMS測試在運動風險評估中的積極作用也應該擴大推廣。結合運動項目特點,發(fā)揮FMS測試的量化作用以及后期矯正訓練理念,更好地促進“體醫(yī)”的運動康復模式。
參考文獻:
[ 1 ]李偉,李龍.對武術運動員運動損傷產生原因的研究[ J ].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3).
[ 2 ]曾美英.對武術套路運動員機體損傷原因的調查與分析[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