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瑀昕
2017年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三中的高三班主任鮑方在自己的辦公室被學生羅某刺傷26刀后搶救無效身亡。
羅某平時成績不錯,曾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而事發(fā)前一段時間,羅某在學習上有些懈怠,曾被對他寄予厚望的鮑方批評了好幾次。
事發(fā)當天,鮑方讓學生看一部勵志電影,寫完觀后感再放假,但羅某不想寫,鮑方那時有些生氣地和羅某說:“不想寫就轉(zhuǎn)班?!敝罅_某拿著彈簧刀走進了鮑方的辦公室……
行兇之后,羅某曾試圖跳樓,最終被同學攔下。
年僅47歲的鮑方是益陽市優(yōu)秀教師。在同學們眼中,鮑方和藹風趣。平日里,大家都親切地喊他“鮑嗲”,這是當?shù)胤窖灾?,一種非常親切的稱呼。就是這樣一位可愛可敬的老師,最終卻死在了自己最愛的學生刀下。
而年僅16歲的殺人兇手羅某,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尖子生,他學習十分刻苦,曾考到全班第一名,年級前十名。因為學習成績突出,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就在悲劇發(fā)生的前幾天,羅某剛剛拿到了鮑方為他苦苦爭取的“胡楊助學金”。
一個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一個是認真負責的老師。原本應該是雙贏的局面,未曾想到最終卻是一個失去生命,一個失去未來的雙輸結(jié)果。
內(nèi)心渴望平凡,外界卻期望過高
鄰居說:“羅某成績優(yōu)秀,待人禮貌,很孝順,很少出去玩,一回家就開始做家務,我們根本沒有想到他會殺人,而且我們也沒有見過他和別人爭吵過?!币粋€成績優(yōu)秀的“好學生”,一個外人眼中溫順寡言的孩子,為什么會用刀殘忍地刺殺帶了他三年的班主任26刀?他的憤怒和暴戾從何而來?
表面上看,羅某“很優(yōu)秀”,但其內(nèi)心卻充滿了自卑和焦慮。羅某屬于效率型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從一開始的班級第二三十名沖到了第一名,家長和老師們都對他滿懷厚望,希望他能考上一所重點大學。然而,羅某的內(nèi)心卻沒有因此而愉悅起來,家長和老師們的希冀與他內(nèi)心的想法并不相符。他曾與多位同學談到,自己只想考取本市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只想“過輕輕松松的生活”。然而,這一點卻恰恰被家長和老師們所忽視,這種糾結(jié)一直折磨著羅某。在一次與鮑方的爭執(zhí)中,羅某內(nèi)心的火藥桶猝不及防地爆發(fā)了,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釀成一起無法挽回的悲慘血案。
原生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
每起看似偶然的激情犯罪的背后,都有堆積已久的負面情緒,每一個殘忍少年的背后,都有潛伏已久的家庭問題。
據(jù)媒體報道,羅某的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羅某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父親便對他怒言相向,甚至實施家庭暴力。有鄰居說,曾經(jīng)看到羅某的父親暴怒地把他摁在池塘中。羅某的家庭條件不算差,但羅某的父母對他十分苛刻,每周僅給他20塊錢的生活費,鮑方還因此為其申請了貧困生補助。長期面對畸形的家庭教育,導致羅某心中憤怒與壓抑的情緒持續(xù)升溫,最終促使其產(chǎn)生不良念頭,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班主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語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語行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guān)重要。青少年時期是人格成型的關(guān)鍵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倘若缺失了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關(guān)懷,就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輕生行為或形成反社會型人格,羅某的悲慘案例就為我們敲起了一記沉重的警鐘。
應試教育“重知識傳授、輕心理輔導”
泰戈爾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教育不該為考試服務,更不該被分數(shù)綁架。教育的原點是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呵護和培育生命。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生命教育卻一直處在被人遺忘的尷尬境地。
羅某所在的沅江三中是一所封閉式管理學校,與很多重視升學率的學校一樣,該校的學習節(jié)奏與作息制度極為緊張。按照慣例,高三的學生每月會放2天月假,每周日下午放3小時的周假。在這樣環(huán)境下,高壓學習已成為常態(tài),學生的心理建設極易成為教育短板。
正如校方所反映的那樣,學校已經(jīng)多年沒有配備心理老師了。讓人惶恐的是,這并非個例。由于心理課程并不作為考核學生或升學要求的必要依據(jù),所以并非所有學校都會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即便學校配備有心理老師,愿意主動向心理老師求助的學生并不多,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里,咨詢心理老師似乎就等同于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而想讓學生敢于傾吐心中的煩惱,絕非配備幾位心理老師就能做到,關(guān)鍵還是讓學生自愿敞開心扉,主動傾訴,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心理輔導機制。學校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關(guān)注度不夠和心理輔導體系的不完善,仍然是應試教育的一大短板,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起尖子生弒師案正是典型的青少年激情犯罪。激情犯罪者的常見特點是不諳世事、缺乏自控能力,且不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類似的案例并不鮮見,在這些青少年的身上,青春的非理性沖動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長階段中的一段激流,需要教育者的正確引導。引領青少年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是家庭和學校應當承擔的責任??蛇z憾的是,目前對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導,在大多數(shù)家庭和學校教育里還是一個盲區(qū)。
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此次事件,不僅有當事人自身心理品質(zhì)脆弱的主觀原因,家庭與學校對孩子心理教育的缺失也是促使慘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要想防范青少年犯罪,將手段殘酷的激情犯罪扼殺在搖籃中,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就社會方面而言,需要傳播正當?shù)膬r值觀念,減少暴力事件對青少年的影響;
其次,就學校而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輔導體系刻不容緩;
此外,家庭成員也需要多注意自己孩子的身心狀況,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多傾聽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最后,就青少年自身而言,則需要加強思想文化素養(yǎng),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出現(xiàn)心理困惑時,及時向身邊的同學、朋友、家長或老師尋求幫助。
古人云:“嚴師出高徒?!薄度纸?jīng)》里也有“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古往今來,確實不乏嚴師帶出高徒的例子。
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是一個博學而嚴厲的人,在三味書屋里,壽鏡吾備有戒尺,還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是都不常用;張治中的老師是他的叔父,他叔父對學生很嚴厲,學生背書時偶爾停一下,叔父手上的厚板就打下來,連張治中這種沒有偷懶的學生也被打得額角留一道創(chuàng)痕,但就是這樣的老師,大熱天里也會拿扇子為熟睡的張治中驅(qū)蚊。
然而,“嚴師出高徒”這句話還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嗎?近年來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案件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2015年12月,湖南邵東創(chuàng)新實驗學校的高三班主任騰老師,在辦公室約談學生龍某及其家長時,被龍某持水果刀殺害;2013年9月,江西撫州臨川二中的高三班主任孫老師在辦公室備課時,被學生雷某割頸殺害;2008年10月,浙江縉云盤溪中學的初三學生丁某,沉迷網(wǎng)絡游戲,謊稱有病請假,被班主任潘老師識破后將老師騙至山上殺害。
這些案件中都有個相似的角色——嚴師!是的,在嚴師和學校的高壓教育下,我們不僅要擔心學生因壓力過大而自殺,還要為學生沖動之下殺死父母、老師而驚恐著。
但嚴師真的有錯嗎?如果老師不嚴厲,學生又沒有良好的自覺性,那么學生還能在學校里自主地好好學習嗎?要想有好的教育,就必須寬嚴相濟、獎懲分明。因此,嚴師是有必要存在的,但也需要老師自身去把握尺度,松弛有度才能讓學生身心健康。
西南政法大學特殊群體保護與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袁林認為:“不能將未成年人犯罪的責任簡單地歸咎于社會外因。內(nèi)因的重要性在于,它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體察入微,盡量和受教育者成為朋友,去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而非管理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設定?!?/p>
鮑方對羅某既器重又嚴格,讓他住在自己家里,幫他爭取助學金,特別關(guān)照他,讓他坐在班里最好的位置。但對于鮑方的這份格外的關(guān)照,羅某并未覺得這是一種恩惠。有同學說,羅某不喜歡鮑方,反感他的嚴厲批評和嚴格要求。羅某說:“(鮑方)老師太嚴厲了,我既為出校時間被擠占感到憋屈,更為他通知家長的做法感到憤怒,以致太激動,完全控制不住自己了?!?/p>
一方面,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鮑方對尖子生羅某的要求過高,管教過于嚴厲,和羅某“只想考一個本市的普通二本院校,只想過輕輕松松的生活”的想法相沖突;另一方面,羅某在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中缺失溫情教育,無法理解師長的嚴厲態(tài)度背后復雜的感情。老師與學生之間得不到有效的溝通,就此埋下隱患。
師生之間本該是相互促進的關(guān)系,但由于種種現(xiàn)實因素,我們往往難以平衡兩者的關(guān)系。在如今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老師與學生該如何相處,還需要我們對教育進行更深刻的探討與反思。
對此,你有何看法?請將你的見解連同本刊評刊表一起寄到《求學·高分作文》編輯部,與我們一起探討事件背后的成長啟示。你將有機會獲得我們送出的精美獎品,并贏得“求學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的復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