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舟
摘要: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欣賞是其中心內(nèi)容。音樂欣賞課能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從而使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升。如何實施有效的音樂欣賞教學,筆者認為有三種可資選擇的策略:要抓住關鍵詞,要穿插著故事,要視聽結合。
關鍵詞:音樂欣賞;關鍵詞;故事;視聽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3-052-1
音樂欣賞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音樂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經(jīng)過多年的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筆者逐漸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感悟,今天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期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一、音樂欣賞要抓住關鍵詞
傳統(tǒng)音樂欣賞教學往往是由教師來解讀和分析曲調,但這種教學比較單調,是一種被動式學習,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很難集中注意力。為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有一次,在進行民歌小調欣賞教學時,我請學生用一個字(只能用一個字)來總結這些小調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似乎馬上被調動了起來。他們覺得只用一個字來表達歌曲的特點很簡單,但是仔細想想也沒有那么容易。因此,欣賞的時候非常的專注,欣賞結束以后,大家討論非常熱烈,爭先恐后的說出了很多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最后,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大家用“甜”來概括江南小調《無錫景》的特點,用“辣”來概括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的特點,用“憨”概括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的特點,用“嗲”概括湖北民歌《龍船調》的特點,用“酸”概括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特點,用“樂”概括河北民歌《小放?!返奶攸c。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再上這個單元第二課時的時候,學生還能很準確地用這些字來說明各個小調特點,從中不難看出,這一教學策略運用成功了。
二、音樂欣賞要穿插著故事
2011版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xiàn),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tài)的具象性,然而它又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各種文化藝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筆者認為,音樂具有非語義特征并不表示沒有語義,非具象并不代表沒有形象。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思想還沒有那么深刻,過于強調非語義、非具象特征,會極大限制教學的有效性,讓音樂欣賞教學云里霧里,接不上地氣。
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樂海泛舟》里,安排了兩首音樂欣賞作品:歌曲《鱒魚》和室內(nèi)樂《A大調(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歌曲欣賞比較容易,因為有歌詞,但是欣賞一個近九分鐘的室內(nèi)樂卻不是那么輕松。教材內(nèi)容安排的目的也比較明顯,先通過欣賞歌曲《鱒魚》,熟悉樂曲的主題,為欣賞室內(nèi)樂《鱒魚》做好準備。但是,接下來如果我們按照樂曲曲式結構的順序去欣賞,分析每段音樂的特征,節(jié)奏怎么樣,旋律怎么樣,情緒怎么樣,學生多半不是很感興趣,教學效果好不到那里去。在我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講故事的方法,立刻就把學生吸引住了。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問學生,“鱒魚”是什么魚,使學生產(chǎn)生想知道的欲望,然后順利的進行了歌曲欣賞。歌曲欣賞結束以后,我接著問學生,結果怎么樣,鱒魚是被煮了還是怎么樣了,這一問立刻引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開始議論紛紛,因為歌曲是在不斷重復“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小鱒魚受欺騙”的歌詞中結束的,并沒有告訴結果怎么樣??吹竭@里,我話鋒一轉,開始“忽悠”學生。我說自從舒伯特的這個歌曲流傳開來,很多人和你們一樣都想知道結果怎么樣,可是歌詞并不是舒伯特寫的,他也不知道結果怎樣,可是人們一再向他詢問,為了給大家一個答復,后來就創(chuàng)作了室內(nèi)樂《鱒魚》,在這個曲子里給出了答案。學生一聽答案在曲子里,馬上產(chǎn)生了聽賞樂曲的欲望。接下來,我在學生的期盼中,播放了樂曲,欣賞音樂時,我輔助的在每個變奏中加了一些話外音,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欣賞結束以后,我問學生小鱒魚是被煮了呢,還是重新獲得了自由,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我“重新獲得了自由”,因為樂曲結束部的情緒非常明朗歡快,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通過這樣的“講故事”欣賞音樂,教師很好的讓學生帶著期待沉浸在音樂欣賞中,并進行探索,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音樂欣賞要視聽結合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人們欣賞音樂的機會和途徑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們對視聽藝術的需求異常強烈,據(jù)我觀測,初中生在這方面,經(jīng)歷豐富,興趣盎然。作為音樂教師,筆者更應該加以利用和引導,通過精挑細選,讓學生獲得更加直接、直觀的音樂體驗,激發(fā)和增強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平時要注意收集良好的音樂影像視頻資料。以往在網(wǎng)絡還不發(fā)達的年代,我收集了大量的DVD、VCD,當學生在投影里觀看到卡拉揚指揮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的時候,深深地被震撼了,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在柏林愛樂樂團各個聲部來回穿梭,情緒隨著指揮棒起伏跌宕。今天在寬帶網(wǎng)絡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我收集、收藏了豐富的音樂MV、高清視頻,當學生通過投影欣賞2CELLOS(大提琴雙杰)的《Smooth Criminal》時,坐在凳子仿佛凝結了一般,下課后,很多學生來詢問我哪里可以看到這個視頻;當宋祖英MV《龍船調》的光影在教室里散發(fā)時,那甜美的歌聲、亮麗的風景和純樸的風土人情撲面而來,學生的眼睛發(fā)光了,笑容飛揚了……
面對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反觀音樂教師的說教是多么的蒼白。在這個時代,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試著閉上嘴巴,而要想辦法讓音樂說話,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初中音樂欣賞課如何上得更有效還有很多好的策略,比如游戲法,情境法,圖譜法,體態(tài)律動法等等,這需要我們對音樂欣賞課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獲得更好、更豐富的音樂體驗,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