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芳 蔣桂梅
摘 要:為了進一步保證鐵路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必須對鐵路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淺埋暗挖法與明挖法進行重點介紹,以期在保證施工進度的前提下,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最終實現施工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鐵路工程;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100
交通運輸行業(yè)發(fā)展,對運輸道路的空間與資源,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節(jié)約空間,許多城市道路建設均采取了立體交叉的形式,但這種形式的施工技術難度比較大,不僅要確保修建完成之后高速公路的運行質量,并且也要防止路面沉降現象的發(fā)生。所以,目前鐵路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已經成為現代鐵路與公路施工的重難點。基于此,本文以某鐵路隧道工程作為研究對象,對鐵路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對鐵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意義。
1 工程概況
某隧道工程DK186+385191下穿某正處在施工中的高速公路,二者的平面夾角是147°57′30″,鐵路路肩設計高程是900.55m,高速公路路面的設計高程是914.81m,二者高差為14.26m。鐵路隧道在運營時的凈埋深度是4.74m,而現階段實際開挖埋深是1.80m。由于下穿高速公路,是半填半挖式的路基,故鐵路隧道和公路以小角度相交,該鐵路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里程是DK186+315—DK186+440。高速公路路基的覆蓋層厚度比較薄,屬于淺埋段,洞身地層是泥質砂巖夾泥巖,呈現棕紅色,弱風化;并且,圍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結構呈角礫碎石狀,比較松散,承壓性能極差。同時,隧道洞身含有基巖裂隙水,含量較少,但受大氣降水的影響比較大。在雨季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穩(wěn)定水,呈水滴狀滲流。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確保鐵路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以及高速公路的運行質量,對鐵路隧道淺埋下穿高速公路技術進行了研究。
2 淺埋暗挖施工技術概述
2.1 淺埋暗挖法概念
淺埋暗挖法指的是在與地表相距比較近的位置,進行各種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方法,適用于軟弱地層的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1]。淺埋暗挖法的實際應用,必須將地質條件的改造視為前提,將地表沉降的控制視作重點,同時將格柵等鋼結構以及噴錨作為初期的支護手段,遵循十八字原則施工。
2.2 淺埋暗挖法的施工流程
首先,對地層進行加固施工。隧道工程的地層加固施工,不僅是保證開挖面土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施工流程,而且也是淺埋暗挖施工技術得以良好應用的前提所在。具體施工時,路面沉降與塌方等現象,會極大的影響工程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性,故為了避免這種現象,需要進行地層的加固施工。簡單來說,地層的加固施工,即在地層中中打入鋼管,再注入水泥或者化學漿液等建筑材料,實現加固。而再加固完成之后,進行短進尺開挖。
其次,超前支護。超前支護的具體工作包括以下幾點:
(1)超前大管棚支護。大管棚支護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地面集中載荷較大的隧道工程發(fā)生地面的過度沉降,或地面建筑物發(fā)生過度的傾斜。相對而言,大管棚的支護施工技術比較復雜,且進度慢、造價比較高。所以,通常情況下,超前大管棚會與鋼拱架進行組合,形成棚架,以此來對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進行控制。(2)小導管的超前支護。通過小導管的超前支護,可以在隧道的周圍形成一個加固圈,有效防止坍塌現象的發(fā)生[2]。由于自身工藝較為簡單,且成效比較快,故其在非特殊地段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3)超前大管棚與小導管的聯合支護。為了更好的保證隧道穩(wěn)定性,部分工程在施工時,會采取超前大管棚與小導管進行聯合支護。在兩個鋼管之間設置超前小導管,小導管的ф為42,以此來加強支護的力度,確保支護的穩(wěn)定性。而同時于下穿段的拱部進行大管棚的設置,管棚利用長度18m,ф159的鋼筋搭建,鋼筋的搭建密度3根/m。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確保隧道不會穿頂,在大管棚的實際施工中,需保證鉆孔外的插角為2°左右。
再次,開挖過程。為了進一步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與施工安全,在鐵路工程正式施工前,實地考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地考察工作,不僅可以充分了解工程的實際施工環(huán)境及其地質情況,而且可以在必要時進行監(jiān)控測量[3]。而在工程的實地考察中,圍巖變形的測量是重中之重,其必須確定圍巖變形是否滿足工程設計的要求。若圍巖穩(wěn)定性滿足設計要求,則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工序之前,便可以將中間支護系統拆除,而具體拆除長度取決于仰拱澆筑的長度,通常情況下拆除長度是2-3m。
最后,初期支護。初期支護是淺埋暗挖法的重點工作流程,其最終目的在于保證所建立的支護體系實現支撐強度合一。在該過程中,一般選擇工字鋼架支撐、鋼筋網以及噴射混凝土、系統錨桿等技術中的幾種,建立起復合式的初期支護系統。相比較而言,隧道的初期支護參數要高于其他普通隧道。而在實際施工時,一般使用規(guī)格ф8,間距20cm×20cm的鋼筋網,確保施工安全。支墊主要采用縱向托梁32槽鋼作為外部鋼架,這種情況下,受力面積的增加,也變相的提高了支護安全。
2.3 淺埋暗挖法的適用范圍
淺埋暗挖法的適用范圍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1)工程四周的施工環(huán)境比較復雜,且施工時需要多方面考慮影響因素;(2)施工工程地層的巖性比較差,且存在地下水;(3)明挖法與盾構法均無法應用的情況之下,采用淺埋暗挖法。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淺埋暗挖法的應用范圍是比較有限的。并且,淺埋暗挖法法還可以和其他技術進行結合應用。例如,計算機技術。目前,技術即技術已經成為淺埋暗挖法的重要輔助性工具。
3 明挖法的施工技術
3.1 明挖法概念
明挖法即指在地下結構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由地面開始向下分段、分層次的依次開挖,直至滿足結構要求高程與尺寸,之后于基坑中,開始主體結構的施工作業(yè)與防水作業(yè),最后回填,恢復地面。明挖法的關鍵,在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土方開挖、邊坡支護、結構施工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以邊坡支護最為關鍵,其是保證施工安全的主要技術。明挖法的主要優(yōu)點為施工快捷、簡單,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經濟性,缺點則是對周圍環(huán)境具有比較大的影響,主要應用于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施工的初期。
3.2 明挖法的施工流程
首先,開挖高速公路路基。在開挖高速公路路基時,通常選擇將灌注樁頂面表格設置在與隧道圓心相距1.5m-1.6m的位置上,然后于樁頂面開挖。需要注意的是,具體的開挖邊線,必須根據高速公路路基的坡比來確定。
其次,搭建臨時施工平臺。在鐵路建設工程中,搭建臨時的施工平臺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流程,其可以為后續(xù)開展的壓頂梁施工、樁基施工等施工流程提供重要保障。而為了真正意義上保證臨時施工
平臺的質量,通常會使用比較專業(yè)的壓實設備,來保障合格的壓實度。
(下轉第106頁)
(上接110頁)
一般情況下,會利用挖掘機密排碾壓的方式。同時,借助分層壓實的施工方法,將壓實厚度保持在30cm上下。并且,要保證平均碾壓次數在20次之上,以做到碾壓均衡,避免發(fā)生不規(guī)則沉降現象。
第三,樁基施工。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準確測量樁位,以免因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樁基出現擴孔或者偏孔的現象。而在測量樁位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增加樁位距隧道軸線的間隔,并根據樁頂標高與原地面標高,來確定樁的實際長度。由于鐵路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鋼筋搭接時的長度損失與損耗,故實際施工中要求鋼筋用料必須充足。一般主筋之前需要確保20cm距離,而箍筋之間的距離則需要保持在30cm之上,并預留出鋼筋搭接的長度,以確保鋼筋焊接時的質量與牢固性。
第四,壓頂梁。鐵路隧道的初期支護中,壓頂梁是最為關鍵的一項流程,通常利用鋼筋混凝土,來提高鋼筋構件以及砌體穩(wěn)定性。在實際施工中壓頂梁時,需要事先對防線進行測量,對混凝土墊層進行澆筑,完成上訴流程之后,再利用鋼筋實現綁扎,之后通過相應模板的設立,完成混凝土砌體的澆筑工序。
第五,護拱施工。護拱施工的具體步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將工字鋼進行彎曲成型,設置合理的彎曲內徑為與拱架長度;(2)在鋼筋網中,開展鋼筋網片的掛設工作;(3)將模板借助鋼筋或者扎線固定在拱架之上,同時保證拼接質量,若發(fā)現比較大的縫隙,則可以選擇水泥砂漿或者錨固劑之中的一種,進行相應處理;(4)混凝土澆筑作業(yè),并保證混凝土振搗工作的質量,以此來為護拱的施工質量提供保障,進而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鐵路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與公路工程相交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為了進一步保障鐵路隧道工程和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質量,必須綜合分析實際情況,基于實際施工要求,選擇合理的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術。本文以工程實例為研究對象,重點對暗挖法與明挖法進行了分析,并按照實際情況以及施工要求,合理的設置了相關施工參數,為下穿高速公路的鐵路隧道施工的質量與施工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進而在保證了高速公路運行質量的同時,提高了施工效益。
參考文獻:
[1]虞定定.淺埋段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術控制及優(yōu)化[J].低碳世界,2017,22(33):308-309.
[2]雷明林.淺談大跨度超淺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術[J].四川建材,2017,43(11):149-150.
[3]張建宇.淺埋鐵路隧道近距離下穿高速公路關鍵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17,46(S1):7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