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軍 胡紅艷
摘 要 作為人文性質的學科,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承擔著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任務,還應該承擔培養(yǎng)學生人文覺悟,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一系列任務。為此,本文筆者總結教學經(jīng)驗,就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高中;思想政治;人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2,D42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042-01
隨著全球范圍內教育改革活動的深入,教育的本質問題也慢慢暴露在人們面前,人們從經(jīng)驗中總結出教育不單單是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過程,更應該是人文情懷付出與關注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應該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逐漸得到精神上的升華。人們越發(fā)明白教育的本質就是人文素質的教育,它不但關乎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規(guī)格,同時也影響著未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甚至還影響著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和人類文明的演進。
一、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很多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教師本人的經(jīng)驗判斷為主,不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迫接受自己難以接受的知識點,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教學沒有一點實效。首先教師要在教學目標上以學生為中心,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目標,不要設計假大空和不切實際的教學目標。教育部印發(f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到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政治教師要圍繞這一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來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該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要切實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關懷學生的內心世界,重視學生獨立人格的培育,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重視機械地灌輸課本知識,不停地對學生進行說教教育,學生有不停的課堂和課后作業(yè),這對教學沒有多大的幫助,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例如在政治課上課的前5分鐘來進行時事播報和點評,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關注時事新聞,一方面也給課堂帶來生動的導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釆取協(xié)作探究的方法,把班級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學習,一方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的管理。另外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現(xiàn)教學內容,從而使課堂立體生動。
二、營造人文的課堂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課堂環(huán)境是以灌輸為主,氛圍比較沉悶,呆板,缺乏生機,直接導致學生表示對政治課不感興趣,認為政治內容比較枯燥,毫無用處,究其緣由就是教師沒有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以《經(jīng)濟生活》消費這一章節(jié)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初將學生分為多個探究小組,播放一首關于中國夢主題的歌曲《富強之路》來導入,向學生展示當代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口袋中錢也越來越多,就連我們學生也擁有了很多自己的零花錢,接著提出一些問題包括學生如何處理自己的零花錢的問題,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這樣學生就會處在一種民主輕松的氛圍中,他們就愿意去分享,去探究,去學習。在課程結束后,可以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學習這一節(jié)內容的切實想法。筆者有一為同校老師就創(chuàng)新了一種教學方式,在上課之前讓學生將預習課本中產(chǎn)生的想法和問題寫在紙條上,通過整理,他上課的時候會在課堂上著重講授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想法,這種尊重學生主體的做法,是值得被借鑒的。因此創(chuàng)建富有人文氣息的課堂除了改進學生學習的組織方式和教師的授課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xiàn)立體生動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
受高考制度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把升學率當做學校好壞的標志,將升學率作為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評估就是以學習成績?yōu)橹鳎皇蔷C合評價為主。人文教育強調人的價值,并且人的發(fā)展是會隨著時間而不斷發(fā)展的,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如果用傳統(tǒng)的單一的靜態(tài)的評價方式去評價學生,顯然是不合適的。因而政治教師對學生的評估首先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追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怎樣的一個狀態(tài),通過日積月累來收集學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資料,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解決方法。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的,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背景不一樣,就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學生,教師不該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部的學生,這是十分不科學的。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并制定極具個性的學習方案。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限于學習成績,應該涵蓋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動手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其他的藝術才能等等,這樣的評價才是比較全面客觀的,才具備科學性。
四、結語
人文教育是實現(xiàn)高中政治課程標準要求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高中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從而擺脫無人問津和反感厭倦的尷尬現(xiàn)狀,因此,人文教育是高中政治教學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李鳳.高中政治教師開展人文教育的對策及其研究[J].才智,2016(02):3.
[2]譚勁峰.探討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J].課程教育研究,2018(2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