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潤強
將德育教育滲透至語文教學中是目前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本文著重研究滲透的各種有效途徑,在課本、作文及教學形式等多個角度不同視角滲透德育思想。同時教師作為教學任務的執(zhí)行者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合格引路人。
一、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端正學生人生觀
(一)愛國主義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德育思想就是愛國。一個人只有明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才能明辨是非,知道祖國對于一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性。我們的先人中有無數(shù)愛國英雄和志士,他們的文章和故事都是教學的良好素材。熱愛我們的祖國,首先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國領土之山水草木都是我們此生的眷戀。身為中華兒女,我們因擁有如此美麗的國度,肥沃的土地而感到驕傲自豪。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欣賞祖國的壯麗河山;其次要熱愛我們可愛的人民。每個華夏兒女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苦難我們感同身受。在我國古代出現(xiàn)過很多以蒼生幸福為己任的仁人志士,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智慧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和民族的進步,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所熟知的范仲淹,杜甫等愛國詩人都留有千古名句供世人學習。
(二)吃苦耐勞,樹立崇高理想
隨著經濟迅猛的發(fā)展,我國人均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很多家長不愿意孩子再受苦,因此很少讓孩子參加勞動,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做什么。長此以往,我國的未來令人擔憂。在語文課文中有很多典型的吃苦耐勞的人物形象,他們?yōu)閷崿F(xiàn)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值得每個學生去學習,中華兒女就應不忘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樹立崇高理想。
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訓練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文字表達和素質能力。在我國的作文優(yōu)劣評判標準里,思想立意是作文優(yōu)劣的標準之一,由此可見我國對德育教學的重視。我們應該盡量貫徹國家的教育精神,在語文作文里滲透德意教育,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作文題目的設定要具有新意,可以寫一些駁論類的文章。如果在作文立意上學生能夠突破原有思想的局限性,每一個文字的運用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不是敷衍了事,在大量的資料分析之后分辨清楚真理與謬論的界限,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夠立意清晰,思想先進。在學生的作文中,教師能夠清晰的看到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對人生及世界的看法,在學生階段就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理想。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就失去了奮斗的方向,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主要因為他們缺少奮斗的方向,志向不夠明確和遠大。如果學生沒有遠大志向就庸懶的度日,作文教學是最能訓練學生意志能力的途徑。教師可以舉辦主體演講比賽,讓同學將自己的理想與其他人共同分享,長大離每個孩子并不遙遠,最遙遠的是沒有理想。也許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并不會暢通無阻,但是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就能夠戰(zhàn)勝一切困難,最終達成理想。
青少年一代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振興和發(fā)展的根本。所以在教育青少年的時候不能只在文化課上下功夫,更要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理想和抱負立足于國家和人們的長遠利益至上。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使青少年一代懂得能夠為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甘于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這些道理。但是在現(xiàn)代兒童的眼中,這樣的教育會讓他們覺得很遙遠很可笑,這也正是目前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教師就是要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三、多種教學形式結合,滲透德育教育
(一)情景教學
生動的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中講述的內容,對于理解文中的精神思想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學習《長城》這篇課文,按照課文的內容講解會顯得枯燥無味,但是教師設置一定的情景模式,某處正在面試長城導游,其余的同學可作為游客提出問題,如此的情景,相信面試的同學必然會作出充分的準備,提問的人員也會去了解課文內容。
(二)文學作品欣賞
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到現(xiàn)在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作品中蘊含的哲理和思想吸引著人類不斷的閱讀和理解。帶領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體味不一樣的思想境界,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是值得學生仔細拜讀的內容。
(三)實踐教學法
將課本上的內容延伸到生活中,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是教學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實踐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認真,所領悟到的內容更深刻。教師可以組織演講,興趣小組等活動,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的內容,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學更能體現(xiàn)德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四、從教師角度思考如何成為合格的德育教學引路人
很多人對教師的理解就是教學生識字,讀書的先生。這種看法在之前可以,但是就當前情況看來,教師的任務還包括將學生的思想引導至正確的道路上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想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要擁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完成教學內容安排,將每一個知識點都準確無誤的傳達給學生。同時要在準確把握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的前提下,將作品中隱含的思想境界講解給學生聽。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鉆研教學,勤勉刻苦。對科學知識態(tài)度明確,同時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對周圍的人寬容有愛,對學生嚴肅中不失關愛。學校里傳授的知識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淺。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在學生整體素養(yǎng)得到提高的同時,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自然產生了,因此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如此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素養(yǎng)體系同時建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關鍵,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的就是教師,能否完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并且研究各種滲透的方法,將德育與教學完美結合,做學生合格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董曉雯.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16).
[2]付芳.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7(20).
[3].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
[4].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