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榕
摘要:體驗式教學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領域的一個新話題,將其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產(chǎn)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體驗式教學的含義以及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意義,隨后以小學語文課文教學為例,探討了角色體驗式、聯(lián)想體驗式、模擬體驗式三種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幫助和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實施途徑
體驗式教學是目前受到廣泛關注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從小學語文課堂運用這一教學方式的效果來看,它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下面,本文就嘗試針對體驗式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啟發(fā)。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以及重要意義
在國內(nèi)外體驗式教學均被很多專家認可并研究,在我國體驗式教學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開始關注其特征、價值、實現(xiàn)途徑以及建立體驗式教學模式。那么何為“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是指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jù)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加學生的記憶效果。加強自身的感悟力、學習力,達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tǒng)一,提升綜合素質(zhì)。這一點也正符合當下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幫助孩子正確而迅速的理解所學內(nèi)容,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它既是師生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體驗式教學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jīng)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還在于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jīng)由教學而獲得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體驗式教學,對于彰顯語文課程的人文屬性、強化語文情感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課堂實施體驗式教學的具體途徑
(一)角色體驗式
《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為學習其它各門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語文課程又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同時也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良好的人格和個性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因此,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練.才能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倍巧w驗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課文中的某個具體角色,進行角色體驗進而理解領悟課文內(nèi)容。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語文實踐機會,而且又能引導學生體驗不同角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在教學中,可將學生劃分為小組,要求他們排練課本劇,將自己代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角色,進而體驗小女孩孤單無助的心境。學生對于這種具有實踐意義的課本劇表演活動充滿了興趣,興高采烈參與到表演排練之中。由于是自己在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角色,學生更加容易體會主人公的所感所想,他們深深體驗到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對小女孩的遭遇產(chǎn)生了深刻同情。這節(jié)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順利達成,課堂教學活動也得到了一次升華。
(二)聯(lián)想體驗式
聯(lián)想體驗式教學就是聯(lián)想過去某段生活經(jīng)歷和所學習知識,觸發(fā)對課文描寫事物全新感受的教學方式。從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很多課文蘊含的道理過于抽象,不便于小學生理解,這個時候引入聯(lián)想體驗式教學非常有必要。
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義,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仍然比較深刻,部分學生一時之間理解不了這些大道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聯(lián)想體驗教學法,請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嘗試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哲理。有學生說道:“我記得之前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貝多芬的故事,我覺得貝多芬跟桃花心木是一樣的,即便遭遇了無數(shù)打擊和考驗,但是他們都能將其轉(zhuǎn)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永遠不放棄,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以后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人?!蓖ㄟ^聯(lián)想過去所學習的語文知識以及個人生活經(jīng)驗,學生深入理解了課文內(nèi)涵,原本不易講解清楚的道理自然而然就解釋清楚了。
(三)模擬體驗式
模擬體驗是就是再現(xiàn)課文描述的情境,引導學生融情入境去體驗課文。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實物、語言等方式再現(xiàn)課文情境,促使學生在模擬中感受課文蘊含的深刻含義。
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首先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了蒼耳的美麗圖片,請學生欣賞圖片,談一談對蒼耳的印象,再拿出蒼耳的實物,讓學生觀察觸摸.然后提問:蒼耳是什么樣的?”尖尖的””硬硬的”摸起來很扎手,它披著帶刺的鎧甲.”誰愿意你的小動物從蒼耳身旁走過..孩子們爭先恐后,興致勃勃的帶著自己的玩具布娃娃從一堆蒼耳旁走過,一顆顆蒼耳種子被布娃娃帶走了,孩子們不住的贊揚”蒼耳媽媽真有辦法”在課文教學中,只有讓聲.形.像.境訴諸于學生眼.耳.腦,才能讓他們真正的理解和感動.模擬情景才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引入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體驗式教學對于增強課堂教學質(zhì)量具有深遠意義,應當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與關注。當然,另一方面,由于體驗式教學出現(xiàn)在我國的時間還比較短,有關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的相關經(jīng)驗仍然有待進一步豐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繼續(xù)對其展開深入探索,爭取更好地將體驗式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
[2]肖海平,王存厚.小學語文體驗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90—91.
[3]何延棟.小學語文體驗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