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阜,陳新娟
(1.浙江省農(nóng)業(yè)項目服務(wù)中心,杭州,310020;2.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紫云英又名紅花草,為豆科黃芪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大量的固氮根瘤菌,是全國各地重要的綠肥、飼料兼用作物。民間有利用紫云英嫩梢作菜的悠久歷史,其嫩梢作菜時口味酷似豌豆苗、金花菜[1],色澤碧綠、香味俱全、爽口宜人。中藥學認為紫云英有利五臟、明耳目、祛熱風、活血平胃等功效。蘭忠明等[2]和邱孝煊等[3]研究發(fā)現(xiàn),紫云英嫩莖葉的硒、蛋白質(zhì)、維生素C和總糖含量較高,其硒、鈣、鐵、粗脂肪、蛋白質(zhì)以及維生素C等含量大大高于白菜、甘藍、菠菜和蕹菜等葉菜類蔬菜,可作為高蛋白、高維生素C及富硒、鈣、鐵的營養(yǎng)豐富的特色蔬菜開發(fā)。
雖然紫云英在我國作為蔬菜食用的歷史悠久,也很受消費者歡迎,但每年的市場供應局限于3月初露地種植開花前的半個月,供應量少、供應時期短,而目前紫云英嫩梢菜長期采收供應的大棚種植技術(shù)較缺乏。我們根據(jù)近幾年冬季大棚早熟栽培生產(chǎn)實踐,對紫云英冬季大棚早熟栽培關(guān)鍵技術(shù)進行總結(jié),具體如下。
紫云英的主要優(yōu)良品種有樂平、常德、閩紫1號、閩紫6號、余江大葉、萍寧3號、弋江大籽、寧波大橋、浙紫5號等[4]。應選擇適宜本地的優(yōu)良品種,表現(xiàn)為發(fā)苗快、成苗多、生長快、根瘤量大、莖稈粗壯、分枝力強、抗病性強等優(yōu)點,而不良品種一般會出現(xiàn)根瘤不旺、成苗不壯、生長勢弱、分枝不多、抗病性不強等現(xiàn)象。當前較適合浙江省種植的紫云英品種主要有寧波大橋。除了篩選適宜優(yōu)良品種,還應注意種子的純度和發(fā)芽率,防止誤購劣籽、雜籽和陳籽。
紫云英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pH值5.5~7.5、疏松、肥沃的砂壤土較適宜,不適宜在鹽堿土上種植。另外,紫云英喜溫濕,怕干旱,忌漬水,宜選用具備灌溉條件、排水良好的田塊種植。
底肥中重施有機肥,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機肥1 500 kg,再根據(jù)土壤特性撒施鈣磷肥,一般中性土壤每667 m2撒施過磷酸鈣50 kg,酸性土壤每667 m2撒施鈣鎂磷肥100 kg。
表面撒好底肥后,深翻土壤,作畦開溝。田塊四周作深約20 cm排水溝,土質(zhì)黏重、面積較大的田塊,除四周開圍溝外,每隔5~10 m距離再加開一道橫向的中溝,中溝與圍溝相通,然后耙平地面,準備灌水播種。
播種前一般需要進行種子處理。第一步,鹽水選種。將曬好的種子置于10%鹽水中攪拌,去除浮在表面的菌核和雜物,之后用清水沖洗,以免鹽害。第二步,揉搓去除蠟質(zhì)。將鹽水選好的種子與細沙按照2∶1的比例拌勻,裝在編織袋中搓揉去除種皮表面蠟質(zhì)層,增強種子吸水性,提高發(fā)芽率,但避免揉搓過度擦傷種仁。第三步,浸種軟化。用常溫清水浸種12~16 h,使種子吸足水分、種皮軟化,促進種子萌發(fā),使出苗快而齊;中間換水1~2次,洗凈黏質(zhì)。第四步,根瘤菌拌種。浸種后加拌根瘤菌,以提高根系結(jié)瘤和固氮能力,100 g根瘤菌劑可拌1 kg種子。
紫云英性喜溫暖,以浙江武義縣為例,冬季大棚種植紫云英,適宜10月中下旬播種。播種過早,氣溫高,晝夜溫差小,不利發(fā)芽。播種過遲,氣溫低,會導致紫云英生長慢,從而降低產(chǎn)量。適宜時期播種,每667 m2播種量1.5~2.0 kg。播種推遲,播種量應適當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低、質(zhì)地黏重的田塊,播種量也應適當提高。采用來回縱橫交叉的撒播方式,做到密播、勻播。撒播后,種子上面覆土0.5~1.0 cm,然后輕輕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這樣容易苗全、苗勻、苗多,更有利于高產(chǎn)。
紫云英喜溫濕,怕干旱,忌漬水。水分管理主要原則是薄水播種、脹籽排水、見芽落干、濕潤扎根。播種前,先灌層薄水,土壤濕潤或有1 cm左右薄水層時準備播種。播種7 d左右,大部分種子開始出苗時,及時排水落水,保持田間濕潤即可。黏重土壤,播種后應適當曬田,達到土層軟而不泥爛,以免陷種爛芽。出苗后,根據(jù)長勢和土壤墑情及時灌排水。灌水采用溝灌和噴灌相結(jié)合的方式,以地面濕潤、不積水、不長期過白為準。農(nóng)田積水切忌超過24 h,否則會引發(fā)爛根、死苗。
紫云英生長適宜溫度是15~25℃,當氣溫低于-3℃時會發(fā)生凍害。冬季大棚種植,通過邊膜開關(guān)的控制,盡可能營造適宜的生長溫度。遇到極端低溫時,大棚內(nèi)及時加蓋二層膜,以免發(fā)生凍害。
紫云英屬豆科根瘤固氮作物,作為嫩梢菜的冬季大棚種植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適施氮肥。待苗高5~8 cm時,結(jié)合根部培土耙墑追肥1次。每次采收刈割3~5 d,待傷口愈合、新葉快出時,結(jié)合根部培土耙墑,再追肥1次。根據(jù)植株生長勢,每667 m2撒施三元復合肥10~15 kg和尿素10~15 kg。
紫云英冬季大棚種植,常見的病害有菌核病、白粉病、輪紋斑病,蟲害有蚜蟲、薊馬和潛葉蠅。病蟲害要做到提早預防,生態(tài)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整個種植過程中,加強田間肥水病蟲害管理,增強植株抗性。降低田間濕度,尤其是夜間田間濕度,及時拔除雜草,在通風口和進出口設(shè)置網(wǎng)紗簾阻止害蟲入侵。化學防治,菌核病可用菌核凈、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藥劑。白粉病可用三唑酮、乙嘧酚磺酸酯、咪鮮·多菌靈、苯甲·嘧菌酯、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huán)唑等藥劑。輪紋斑病可用苯醚甲環(huán)唑、丙森鋅、咪鮮胺、甲霜·錳鋅、代森銨、多菌靈或百菌清等藥劑。薊馬、潛葉蠅、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抗蚜威等藥劑。
莖葉鮮嫩,株高達到15~20 cm時,是最佳嫩梢菜采收期。采收時,沿地面1 cm處用鐮刀水平刈割采收嫩梢菜。適宜肥水管理條件下,一般12月下旬采收第1茬,翌年2月初采收第2茬,之后每隔20~25 d采收1茬。為保證不同時間點的采割量,可劃分區(qū)域適當?shù)劐e開采割時間。截至3月底,可采收3~4茬嫩梢菜,每667 m2嫩梢菜總產(chǎn)量約1 500 kg,收入可達1萬余元。
紫云英根部有大量的固氮根瘤菌,作為綠肥可很好地提高農(nóng)田有機質(zhì)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和土壤理化性質(zhì),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綜合生產(chǎn)能力,是全國各地重要的綠肥作物[5]。4月后氣溫明顯升高,紫云英進入開花階段,停止采割嫩梢菜,用翻耕機將整株翻壓作綠肥,也可把莖葉上半部采割作青飼料出售,留下根莖部翻壓作綠肥。翻壓時,每667 m2撒施40~50 kg生石灰,促進土壤消毒。翻壓、日曬數(shù)日后,整個田塊進行灌水,加速紫云英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