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麗,王鴻莉
(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1;2.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yī)院,河北 廊坊 065000)
神經性耳鳴是在沒有外界聲源的情況下,患者主觀聽到各種聲音。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噪音污染越來越多,神經性耳鳴的發(fā)生率也逐年升高,發(fā)病的年齡日趨降低。目前神經性耳鳴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神經病變或免疫失衡等有關[1]。相關研究發(fā)現神經性耳鳴大鼠模型血循環(huán)中5-羥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表達異常,此類現象可能在耳鳴的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目前關于該病臨床多采用西醫(yī)對癥治療,如采用營養(yǎng)神經、擴張血管或高濃度氧療等方法[3],但療效不甚理想。采用中醫(yī)手段治療神經性耳鳴簡便易行,經濟負擔較小,不良反應小,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目前在神經性耳鳴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4]。本研究觀察了運用電針耳三穴聯(lián)合聰耳通竅湯治療神經性耳鳴的療效及對中樞神經遞質含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yī)院就診的神經性耳鳴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診斷符合《耳鼻咽喉科治療學》[4]和《中醫(yī)耳鼻喉科學》[5]相關標準:患者自覺耳鳴;外耳道、鼓膜及內耳結構檢查無明顯異常;經純音聽域電測聽及聲導抗檢查為神經性耳鳴;聽力可正常。分級標準參照《耳鳴程度分級與療效評定標準的探討》[7]:1級為偶發(fā)的輕微耳鳴;2級為在安靜環(huán)境中的持續(xù)耳鳴;3級為在嘈雜環(huán)境中出現耳鳴;4級為終日持續(xù)性耳鳴,影響睡眠;5級為耳鳴很響,影響工作,并出現焦慮、煩躁等癥狀;6級為終日有極響的耳鳴,患者出現自殺傾向。納入標準:病程在1個月以上,2年以下;患者及其家屬能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者;伴精神性疾病者;暈針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中耳疾病、鼻咽癌、聽神經瘤等其他病因引起的耳鳴者;近1個月口服類似中藥者;妊娠或哺乳期者。將116例納入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58例,2組年齡、病程、男女比例、體質量指數(BMI)、側別和耳鳴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對照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口服,10 mg/次,1次/d,睡前服用;鹽酸倍他司汀(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080)口服,4 mg/次,3次/d,療程為1個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電針耳三穴,選取患側耳門、聽宮、聽會三個穴位為主穴、翳風穴為配穴,用75%醫(yī)用酒精消毒選定穴位,一枚毫針刺入耳門穴皮下,沿皮下透過聽宮穴至聽會穴,另一枚毫針在翳風穴直刺入皮下,兩針針尾分別連接電針儀的兩個接頭。然后給予連續(xù)波刺激,脈沖重復頻率為30 Hz,時間持續(xù)30 min,每周治療2次。同時給予自擬聰耳通竅湯內服,組方為丹參、赤芍、茯苓、石菖蒲各15 g,路路通、葛根各12 g,甘草10 g,升麻3 g,1劑/d,水煎分早晚兩次服用,療程為1個月。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①觀察2組耳鳴程度的變化:根據《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8]對2組治療前后耳鳴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包括發(fā)生的環(huán)境、對睡眠的影響、持續(xù)時間、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患者主觀感覺6項,根據癥狀從輕至重分別計0,1,2,3分。②觀察2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定根據《2012耳鳴專家共識及解讀》標準[9]。治愈:耳鳴消失,隨訪3個月無復發(fā);顯效:耳鳴程度降低2個級別及以上;有效:耳鳴程度降低1個級別;無效:耳鳴程度無改變,甚至加重??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中樞神經遞質含量測定: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5 mL,檢測5-HT、GABA含量。④使用SF-36量表[10]評價2組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個方面,每項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2.1
2組治療前后耳鳴嚴重程度比較 治療前2組耳鳴持續(xù)時間、對睡眠的影響、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耳鳴發(fā)生環(huán)境、對情緒的影響和患者主觀感覺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2組上述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耳鳴嚴重程度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前后中樞神經遞質含量比較 治療后2組GABA含量明顯升高而5-HT含量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改變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中樞神經遞質含量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2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提高(P均<0.05),觀察組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提高的程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5。
表5 2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
組別n時間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對照組58治療前治療后62.44±14.6765.92±16.7572.57±16.1581.77±21.82①42.44±13.6755.92±12.75①52.57±11.1561.77±14.82①觀察組58治療前治療后61.42±14.8576.95±18.63①②70.64±18.2194.03±23.46①②40.42±12.8570.95±18.63①②53.64±12.2173.03±15.46①②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神經性耳鳴又稱為感音性耳鳴,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其強調患者的主觀感受?;颊咄跊]有外界聲源的情況下自覺耳內有嗡嗡聲、蟬鳴聲、隆隆聲等單調或混雜的聲響,有1%~3%的患者會因耳鳴導致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內耳感染、內耳循環(huán)障礙,神經纖維變性或傳導異常等有關[11]。中樞神經遞質是神經信號傳導的重要物質基礎,GABA和5-HT是聽覺通路中兩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們的異常釋放及其相關受體的重新分布在耳鳴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GABA是中樞神經中一種主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受體的減少可能引發(fā)神經元異常興奮,從而導致耳鳴[13]。5-HT是中樞神經中一種主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研究表明神經性耳鳴患者血液中的5-HT明顯升高,引起RhoA/Rock信號通路激活,從而導致耳鳴的發(fā)生。
氟桂利嗪為選擇性鈣離子拮抗劑,能夠有效阻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細胞,抑制細胞內鈣超載,從而擴張血管,改善耳蝸微循環(huán)。同時其還可以抑制耳蝸病理性刺激,緩解耳鳴癥狀。倍他司汀是選擇性組胺H3受體拮抗劑,其與H3受體結合后,可以使組胺釋放,毛細血管擴張,從而增加內耳血流量,減輕淋巴水腫[14]。
耳鳴屬中醫(yī)學中“蟬鳴”“顱鳴”“腦鳴”等范疇,其病機或為風邪乘虛,壅遏清竅;或為肝熱火旺、風火上逆,使少陽經氣閉阻,濁氣上壅阻竅[15]。因此治療上采取“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選取耳門、聽宮、聽會三穴,其中耳門穴位于少陽三焦經穴,聽宮穴為手太陽經與手足少陽經之交會穴,聽會穴屬膽經,針刺三穴可起到疏風通竅、清肝瀉火、理氣清竅之功效[16]。現代研究表明耳三穴所在的皮下組織內含有的聽覺神經纖維較多,電針通過適當的頻率和強度發(fā)射脈沖電磁波,刺激患者的中耳及內耳,可以增加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有利于耳蝸神經元功能的修復[17]。動物實驗發(fā)現耳迷走神經電刺激能調節(jié)耳鳴大鼠聽性腦干反應閾值,其機制可能與血液中GABA和5-HT水平有關[2]。聰耳通竅湯中的赤芍、丹參和路路通可以理氣活血、清肝瀉火、疏風通經;葛根、石菖蒲可以祛濕通竅,通腑開竅,升麻可以升舉陽氣,諸藥合用共奏行氣除濕、開郁通閉、活血通絡、聰耳平鳴之功效[1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耳鳴持續(xù)時間、對睡眠的影響、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耳鳴發(fā)生環(huán)境、對情緒的影響和患者主觀感覺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GABA含量明顯升高、5-HT含量明顯降低,且觀察組變化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治療后對照組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提高,而觀察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提高,且提高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提示電針耳三穴聯(lián)合聰耳通竅湯可以有效治療神經性耳鳴,改善生活質量,其機制可能與提高了GABA含量、降低了5-HT含量有關。
[1] 楊攀,馬文軍,鄭億慶,等. 耳鳴患病率和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華南預防醫(yī)學,2015,41(6):553-556
[2] 楊松柏,梅志剛,譚凌菁,等. 耳迷走神經分布區(qū)穴位電刺激配合聲音掩蔽法對耳鳴大鼠聽性腦干反應及下丘神經遞質的影響[J]. 中國針灸,2016,36(5): 517-522
[3] 余力生,馬鑫,靜媛媛. 耳鳴的治療與康復[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29(8):681-683
[4] 王勝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神經性耳鳴的臨床觀察[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2):90-92
[5] 李學佩. 耳鼻咽喉科治療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08-421
[6] 王楨. 中醫(yī)耳鼻喉科學[M]. 北京:中國中醫(yī)出版社,2003:82-89
[7] 劉蓬. 耳鳴程度分級與療效評定標準的探討[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2(4):181-183
[8] 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中醫(yī)耳鼻喉口腔科專業(yè)標準審定委員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 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J]. 世界中醫(yī)藥,2008,3(2):71
[9]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耳科專業(yè)組. 2012耳鳴專家共識及解讀[J]. 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9):709
[10] Ware JE,Sherboum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health survey (SF-36). I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 Med Care,1992,30(6):473-483
[11] 尹志華,馬靈草,劉宏建. 耳鳴人群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1):55-56;59
[12] Engineer ND,Moller HR,Kilgard MP. Directing neural plasticity to understand and treat tinnitus[J]. Hear Res,2013,295: 58-66
[13] Zheng Y,Vagal S,McNamara E, et al. A doseresponse analysis ofthe effects of L-baclofen on chronic tinnitus caused by acoustic trauma in rats[J]. Neurophar Macology,2012,62(2):940-946
[14] 林小龍. 倍他司汀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耳鳴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15):14-15
[15] 孫路路,褚瑞萌. 耳鳴耳聾的中醫(yī)辨證治療[J]. 光明中醫(yī),2014,29(1):167-168
[16] 崔秀亭,陳晨,李應昆. 耳鳴的針灸治療進展[J]. 光明中醫(yī),2015,30(5):1139-1140
[17] 楊正康,付奧杰,李應昆. 針灸治療神經性耳鳴的研究現狀[J].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6,28(9):1338-1341
[18] 韋志強. 聰耳通竅湯配合西藥治療神經性耳鳴的療效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3):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