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對于做好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自人類社會出現(xiàn)以后,自我教育就與個體生命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成為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在特定的社會要求下,需要加強大學生的的自我學習、自我修養(yǎng)和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身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要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正確的自我教育理念,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自我教育
前言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在校期間,除了要完成學業(yè),更重要的,是學會自我教育。這個過程,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更是思政教育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身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確的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政教育理念,如何培養(yǎng)的當代大學生在學習思政教育時自我引導、自我調(diào)控、自我激勵、自我學習,更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正確認識自我教育
所謂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正確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當代大學生,受互聯(lián)網(wǎng)的熏陶,總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缺乏相應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長而久之,容易形成自滿的心態(tài)。時間久了,見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更不能主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
身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認知這一普遍現(xiàn)象的同時,不但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更要想法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引導大學生的德育,挖掘大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不負家長苦心盼,不負老師熱心幫,不負學校助成長,不負求學好時光。
二、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社會迅猛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過關過硬。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將成為踏入社會的得力助手,更是除了學歷、能力之外第三種敲門磚。只有打好了這個基礎,才能在殘雞肋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1]
(一)至關重要的自我認識能力。
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認識能力,對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智能時代,大學生越來越多的享受了文明生活的便捷。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可是對課文以外的東西有了更多的探析和了解。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思想、認知上不夠充分,行為上不夠理智,性格上不夠完美,容易受挫,更容易遭受打擊。這個時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需要認清自己,提升自我評價的能力。這就好比一面銅鏡,不能總指望別人給你舉著,讓你照鏡子,而是自己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一日三省吾身,正確認識自己。身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大學生正確的認清自己和評價自己。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除了課本上必須掌握的知識,還要在課堂外布置作業(yè),引導大學生學會正確的獨立思考,開設情景劇、模仿秀、心理測試等活動,根據(jù)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的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通過交流、茶話會等方式,鼓勵大學生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
(二)乘風破浪的自我激勵能力。
快馬一鞭,翻越千山。如果說大學生的認識能力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那么激勵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更是乘風破浪的助手,把握得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竟,自我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不能僅靠一時的頭腦發(fā)熱,或者根據(jù)個人喜好去學習。要想完成自我教育,就必須拿出持之以恒的決心,抱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積極投身到社會的大熔爐。[2]
光靠勇氣,遠遠不夠,身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幫助大學生合理規(guī)劃人生,完成自我教育。第一,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幫助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多參與一些服務活動,通過親身經(jīng)歷、親身參與,更好的融入社會的圈子,也能更好的認清自己,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為以后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引導大學生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不能簡單隨意,不值一提,需要大學生用心投入就能完成;第三,引導大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活動,自己定位,自己組織,自己開展,自己實施,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幫助大學生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加強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了自我激勵能力,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滿足。
(三)峰回路轉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大學生的成長也不例外。身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激勵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調(diào)控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慎獨”精神,加強學生的意志力和自我批評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的意志品質涵蓋了自制力、自覺性、堅毅性和果斷性這四個基本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需要認清方向,自我調(diào)控。
在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調(diào)控能力的同時,還要積極克服雙重人格的現(xiàn)象。人都是復雜的個體,在社會呆的久了,與人交往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帶著面具。這是大環(huán)境的趨勢所知,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卸到學生身上。每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加上對歷史文化的認知不同,為人處世的信條也各不一樣。在很多時候,個別大學生的內(nèi)在人格會與大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并不一致??赡苁菬o心之舉,也可能是保護自己的暗示心理。但是,無論如何,雙重人格都會扭曲大學生的世界觀和認知觀,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引導,幫助大學生自我調(diào)控,追求健康正能量,不服青春好時光。
自我完善的過程,猶如西天取經(jīng),是一個艱難困苦的心路歷程。如果只是克服了雙重人格,并不能說明大學生已經(jīng)可以駕馭自己的心智,還需要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的約束自己,在規(guī)矩的范疇內(nèi),堅持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學生的“慎獨”精神,也是提升自我認知、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這個需要教學工作者和大學生一起去努力。
三、營造健康有序的良好氛圍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正確認識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營造健康有序的良好范圍。畢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鼓舞是永恒的。
(一)積極創(chuàng)建社會實踐的氛圍。
空談自我教育十年,不如參加社會實踐十天。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任何自我教育,都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完成的,需要付出精力去參與社會實踐。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可以更貼切的認識這個社會。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也是大學生思想品德行為體現(xiàn)的過程,通過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認清現(xiàn)實,看清周圍,自覺克服一些不好的因素。
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引導大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就像破繭成蝶,更是不斷提升的過程。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除了聯(lián)系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多的是獨立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大學生對問題分析思考、并動手解決。從不懂到懂的過程,也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獨立思想養(yǎng)成的過程。
(二)引導大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
身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同時,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教育。學??梢詷涞湫停駱?,用榜樣的力量去鼓舞大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通過與先進典型的對比與,能夠發(fā)現(xiàn)差距,找出不足,知恥后勇,從而主動充電,自覺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與此同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引導學生從日常小事做事,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在細節(jié)上主動約束自己,高標準的要求自己,縱使沒有外部力量的監(jiān)督,也會自我約束,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根據(jù)當前的熱點和自身的條件,適當舉辦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進工廠,下社區(qū),做公益,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增強大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自我鍛煉能力。當然,做好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工作,更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發(fā)揮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作為老師的得力幫手,學生干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巧妙運用,會成為如虎添翼的得力助手。
結束語
在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如何提高校園文明的整體水平,給大學生營造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身為教育工作人,除了教書,更要育人,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和素養(yǎng)。同時,通過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除了增加主人翁意識,更多的是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人脈,正確完成充電,確保在踏入社會以后,不能能夠適應,而且健康成長。[3]
參考文獻
[1]王雅新,張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教程[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4.
[2]連淑芳:思想道德修養(yǎng)[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3.
[3]韓玉芳,王桂梅.論民辦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5).
作者簡介:袁橋(1982.07—),男,山東省曹縣人,助教,商丘工學院校團委組織部部長,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