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斯琴 汪俞佳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充分發(fā)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將“協商民主”寫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之中。
中共中央做出的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賦予了人民政協更重大、更光榮的使命,也為人民政協完成這一使命指明了方向。政協協商,在改革中被注入越來越多的時代新意。
“我們要把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納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總體布局中去謀劃、去推進”,“要切實增強協商實效”,“要深入拓展協商民主的形式”……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剛剛當選為全國政協主席的俞正聲高聲說道。
此后全國政協的多個重要會議場合,“協商”成為熱詞,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新意。這些新提法、新觀點、新理念,既是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內在要求,也是全國政協努力奮進的方向。
前進的號角已經響起,一幅協商議政新格局的藍圖,徐徐展開。
中共十八大“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的提出,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增添了豐富的時代元素和實踐土壤,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人民政協要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協商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水平?!庇嵴曋飨闹匾v話為全國政協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迅速堅決。2013年,《關于制定全國政協年度協商計劃的辦法》正式出臺。這是全國政協經中共中央批準,制定的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治協商年度計劃”。而制訂計劃的過程,本身也是協商的過程。據全國政協有關人員介紹,每年年度協商計劃都是在廣泛征求意見、集思廣益、不斷協商的基礎上產生,最后起草協商計劃草案提請主席會議審議通過后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審定。從2014年開始,全國政協通過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對每年開展的各類重大協商議政活動進行統籌安排,使之進入中共中央、國務院總體工作部署和決策程序,大大增強了各類協商議政活動的計劃性,提高了協商的權威性。
“這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最大的制度創(chuàng)新之一,也是開創(chuàng)新局面,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走出的關鍵一步。”全國政協委員楊健如是評價。
還有一個讓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制度創(chuàng)新,是2013年9月18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六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辦法》)。
一個月后,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召開,并于此后頻頻見諸各大媒體,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標志著一種新的定期邀請各界別委員座談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協商形式在全國政協正式創(chuàng)立實行。
其實,雙周協商座談會這個新增的協商議政平臺發(fā)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雙周座談會。中斷了近半個世紀后再度重啟,有些人很快發(fā)現,會議名稱中多了“協商”二字。
兩字之差,含義不同。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舒啟明說:“它不是簡單的一個名稱變化。在繼承已有工作形式的基礎上,把黨中央關于協商民主的要求嵌入進去,形成一種重要的協商平臺,最終把改革的成果及時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p>
雙周協商座談會每兩周舉行一次,每次20人左右,邀請各界別的委員特別是黨外人士座談交流,會后根據各方意見形成書面報告,遞交相關決策部門參考。
參與人員發(fā)現,“高大上”的雙周協商座談會,關注的問題往往是“小切口”。“題目小一點,討論的問題集中一點?!庇嵴曋飨瘡娬{,要善于從關系全局的小問題入手,選準一個切入點,真正把它研究透,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切實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2017年5月18日,《工作辦法》“升格”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規(guī)則》,并在第五十九次主席會議上審議通過。這標志著雙周協商座談會進入了制度保障、規(guī)范運行的新階段。
如果說,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是修建大廈的根基和靈魂,那么制度建設就是一塊又一塊堅實的磚石。大會發(fā)言工作規(guī)則,主席會議工作規(guī)則,主席、副主席聯系界別和專委會制度,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規(guī)則,專題協商會工作辦法……5年來,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多個要求,十二屆全國政協加強制度創(chuàng)新,制定和修訂了近20項制度文件,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政協章程為核心,覆蓋會議組織、經常性工作、自身建設等制度體系,協商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斷提高,協商議政活動更加有序有效進行。
2016年春,很多人欣喜地發(fā)現,傳統的“兩會”注入了更多“協商”因子。
3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各委員駐地舉行小組和聯組會議,圍繞本組委員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討論協商建言獻策。40多個部委共210多名同志到會聽取意見并互動協商。
這種以界別小組為單位自主提出選題或主題開展討論并邀請部委同志現場協商互動的會議形式是此次政協大會的創(chuàng)新做法,得到了委員們的充分肯定和部委同志的積極評價。
“把設置討論議題的權利交給界別,充分體現了民主,邀請相關部委領導同志參會,使交流協商更為直接有效,促進了政協會議的民主協商?!倍嗄陞⒓诱f全會的邵鴻常委感觸頗深。
當然,協商民主政協實踐的亮麗風景,不只在“兩會”。
2014年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靈活、更加經常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p>
“更加靈活、更加經?!?,要求政協協商既豐富多彩,又持久有序。
俞正聲主席首先想到的是改變“年委員、季常委、月主席”的現狀。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閉幕會上,他提出,“要深入拓展協商民主的形式,完善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創(chuàng)新政協經常性工作方式,拓寬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渠道,努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協商格局。”
2013年開始,全國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打破慣例,由以往的一年1次增加到一年2次;2014年起,專題協商會從每年1次增加到2次;2014年10月起,一年20次左右的雙周協商座談會“登場”……
“除全體會議外,其他的主要協商議政活動次數至少增加了1倍以上?!背啥硷w北京,再從北京飛成都,家住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施杰這幾年早已習慣當“空中飛人”?!凹依锎娣胖窈褚豁车菣C牌,舍不得扔?!?/p>
小小的登機牌背后,折射的是協商之變—協商密度增加了,協商渠道拓寬了,委員參與度提升了。
以雙周協商座談會為例,按照每年舉辦16次、每屆舉辦80次、每次邀請20位委員和4位有關部門負責人計算,每屆內共將邀請約1600人次委員與約320人次的部門負責人交流意見和建議。那些散落在田間地頭的意見,飄浮在工廠車間的呼聲,通過政協委員的真知灼見,在政協協商平臺上得到有效傳遞。
2013年8月25日,全國政協在已經召開了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的基礎上又多召開了一次,主題是“深入落實八項規(guī)定精神,以優(yōu)良的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社風”。會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的王岐山應邀出席會議并作報告。
政協常委會議專題討論黨風廉政建設,在歷史上是第一次,得到與會常委和委員的高度評價,引起社會廣泛熱議。而且從本次會議開始,政協常委會議增設了現場交流環(huán)節(jié),與會常委、委員與中央領導及有關單位負責同志你來我往,互動頻繁。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要求下,全國政協不斷豐富協商形式、拓展協商內容的具體實踐。
5年來,除全體會議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重大問題進行全面協商外,每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均圍繞具體議題議政建言,協商內容也由經濟、社會,拓展到政治、文化、生態(tài)、黨建等多領域。比如,為更好地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獻計出力,2014年以來,全國政協堅持每年的雙周協商座談會議題中至少有1個立法方面的議題;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關鍵問題和突出短板,2016年和2017年連續(xù)兩年將扶貧方面的議題設立為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議題。
總體來看,全國政協多種協商議政活動的規(guī)模大小、會期長短、協商內容、承載功能各不相同,但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有效促進了全面協商、重點協商、專題協商以及多種協商形式共同發(fā)展,進一步完善了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格局。
2016年3月8日下午,全國政協提案辦理協商會聚焦一個熱門且嚴峻的話題—“積極穩(wěn)妥做好去產能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工作,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有三句話。”全國政協委員劉志彪神情嚴肅,“與其補貼僵尸企業(yè),不如對參與重組兼并的優(yōu)勢企業(yè)進行補貼;與其支持產能過剩企業(yè),不如補貼消費者和用戶;與其對過剩產能進行補貼,不如對職工進行培訓?!?/p>
“我來回應這‘三句話?!惫ば挪扛辈块L馮飛緊接著拿起話筒,“去產能工作中,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要有機結合,防范道德風險。”
……
真協商、真互動、真交鋒。縱觀這幾年全國政協召開的各類會議,像這樣“暢所欲言”又“理性有度”的協商場景隨處可見,這也是協商議政能取得實效的重要原因。
“以往的會議雖然邀請中央、國務院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列席,但一般只是聽委員說,很少現場交流回應,協商的互動性不足?!鼻靶┠?,不少委員表達了這種缺憾。
要在政協這個平臺上,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十二屆全國政協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改進方法,并進行探索實踐。
平臺很必要,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更重要。“要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政協協商民主必須大力營造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協商氛圍”……2014年的全國兩會上,俞正聲主席如是強調。
“發(fā)言可以打斷,可以質疑,會上經常上演針對不同觀點的熱烈交鋒。俞正聲主席聽取發(fā)言也會不時插話、詢問、探討?!眳⒓舆^兩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楊松委員,回憶起現場的熱烈氛圍,依然記憶猶新。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議題不斷深入,協商成果逐漸形成,有些意見建議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采納,直接推動了相關領域改革的進程。例如,在2014年4月3日第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姚明委員提出“取消體育競賽審批,代以賽事備案以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讓市場主體自由投資賽事,激活體育市場,從而帶動體育產業(yè)和全民健身的發(fā)展”的建議,2014年9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作出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yè)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的決定,有力推動了體育產業(yè)改革發(fā)展。
政協的寶貴品格是什么?實事求是、敢于直言。其折射出的是政協委員致力于實現共同目標的擔當與責任。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特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各種問題矛盾相互交織,全國政協這個協商民主的大舞臺,更要弘揚民主精神,踐行協商理念,增強議政實效,凝聚廣泛共識?!叭嗣裾f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边@不是一句抽象的論述,而是一種活生生、接地氣的實踐。
協商民主,從中國自己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推動著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生機勃發(fā),成為帶動十二屆全國政協工作的重要抓手,并逐步形成協商議政新格局—以政協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以雙周協商座談會、對口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為常態(tài)。
新格局,引領新常態(tài),呼喚新作為,開啟新征程。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
烏云斯琴 人民政協報通聯部主任
汪俞佳 人民政協報時政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