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雯萱
森林的底色是綠色,因?yàn)榍ё內(nèi)f化的生物而豐富多彩。天空的底色是藍(lán)色,因?yàn)槭朗伦冞w而有不同深淺。人的底色是善色,因?yàn)楣夤株戨x的社會而性格迥異。人性本善,縱世間險(xiǎn)惡,仍存善心。
善良是每一個人降臨于世時,上帝給予的饋贈,是孩子公平地認(rèn)識世界的基礎(chǔ)。稚嫩的孩子便是最好的例證,他們?nèi)缤粡埌准?,充滿對世界的好奇。隨著他們的長大,白紙漸漸出現(xiàn)了不同的顏色,那是生活用殘酷的畫筆大力渲染的結(jié)果。但若剖析人心,除去世俗給人們的一道道枷鎖,人的本心仍然是善的純白色。
至善方能至美。善是人的底色也是生而為人的義務(wù)。倘若只把善當(dāng)做權(quán)利而不盡義務(wù),世界將變得黑暗。每個人都考慮如何謀求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欺詐別人,即使名利雙收也會每天惴惴不安。因?yàn)榻裉炷氵@樣得到,明天別人也可以以這樣的方式搶走。因此,善是光明綻放的底色。
很多慈善家,不是富有的人而是默默辛苦工作的普通人,他們并不富裕,卻一直幫助別人。他們不注重自己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錢,也不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可以彰顯高尚品質(zhì),他們的所作所為全然發(fā)自善心,即使被黑暗籠罩,依然砥礪前行。只有為名為利的偽善者,才會大肆宣揚(yáng)自己的所謂善行,昭告天下,把善當(dāng)作收攬人心的工具。
但是,善良必須有一點(diǎn)鋒芒。存善心,卻不能沒有限制地泛濫善心。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越應(yīng)該高一點(diǎn),這樣才可以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hù)自己。曾看到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因?yàn)樯屏己土硪粋€沒朋友的女孩交往,但對方得寸進(jìn)尺地要求女孩給她想要的所有東西。最后的結(jié)局是沒朋友的女孩依然沒有朋友,善良的女孩也不會無止境地善良下去。濫用別人的善良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同時,自己也失去了善,失去了為人的底色。他們的居心叵測會消磨掉他人的善心,污染了別人的底色。
善或許得不到回報(bào),但可以找到安慰。不忘自己的底色,不為混沌的世事放棄自己的善心,在短暫的一生里全力以赴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