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平
從2007年始,我每年都要去揚州。一般是兩次,春天一次,秋天一次,去得多了便愈發(fā)喜歡揚州了。這幾年每年都要去揚州三四次,只要想了,買張票就上路了。最多一夜最快三個多小時,人就可以在揚州城里閑散地漫步了?;蚴菑匿詈幼叩焦胚\河,或是從宋夾城走到東關(guān)街,或是從虹橋坊走到大明寺,或是在兜兜巷里鉆來鉆去,無論哪一種走法,都能發(fā)現(xiàn)揚州的可愛與美麗。這座擁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城市,有太多吸引人們關(guān)注的美妙所在了。當然,與揚州美景同樣重要的就是揚州的美食了。作為接北續(xù)南融匯東西的淮揚菜最主要的發(fā)祥地,揚州有太多讓老饕流連忘返的美食了,鹽水鵝就是其中之一。在揚州,鹽水鵝被親切地叫做“老鵝”。鵝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食材,做法上也沒有什么繁復的技巧,可是在揚州人的酒席上無論如何是不能少了鹽水鵝的。
揚州人養(yǎng)鵝,在唐代就有詩人做了吟誦,姚合在《揚州春詞》中說:揚州是“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yǎng)鵝”;到了明代,鵝肉已經(jīng)成為揚州人家的一道家常菜了。揚州菜里用鵝肉做的菜肴很多,但是最普遍的就是被揚州人叫做老鵝的鹽水鵝了。
鹽水鵝被揚州人叫做老鵝,其中不乏親切的意思。據(jù)統(tǒng)計,揚州城里賣老鵝的攤點有兩千一百多處,每年揚州人要吃掉兩萬只鵝。一般來講,制作揚州鹽水鵝要選五斤以上的鵝,兩萬只就是一億多斤,揚州市(含郊縣)的人口是446萬,算下來每個揚州人一年要吃掉二十多斤的鹽水鵝,這還不算揚州地區(qū)每年要加工6000萬只風鵝。鵝在揚州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難怪揚州人會親切甚至有點恭維地把鹽水鵝叫做老鵝了。
老鵝之“老”還有另外的意思:一是說其大,在飼養(yǎng)的家禽中,鵝的個頭是最大的;二是鹽水鵝要做得好吃入味,鹵湯一定要用有傳承的老湯。
我在揚州的多家餐廳酒樓吃過鹽水鵝,有整只切好拼配成形的,也有鵝頭、鵝掌、鵝翼、鵝肉組成的拼盤,好吃的無一不是外表澄黃油亮、不癟不塌、壯實飽滿、味道咸淡適中;空口嘗味不齁人,伴酒下飯也不淡,肉質(zhì)酥潤,香味宜人。所謂濃而不膩,淡而不薄,滋味鮮美,食后齒頰留香。鹽水鵝在揚州既是家居小食,又是酒席華宴上的名菜,可謂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可人尤物。
揚州市有關(guān)部門還制定了鹽水鵝的地方標準。鵝的體重不能低于五斤,更重要的是加入體重不低于四斤的閹割公雞一起鹵制。鍋蓋要用杉木做的,鹵汁要在木甄鍋中燒沸,加上紹酒、蔥、姜、鹽、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砂仁、豆蔻等調(diào)味料。老鵝鹵好后形體完整,色澤黃澄油亮,肉質(zhì)軟爛而不散,質(zhì)感松嫩,肥而不膩,鮮咸適口。
揚州老鵝攤檔和酒樓飯館的鹽水鵝滋味各有不同,但是都還好吃。相比之下,揚州迎賓館的鹽水鵝、揚州獅子樓的鹽水鵝拼盤滋味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