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麗
【關鍵詞】 幼兒;微課;科學活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122—01
微課是在微時代環(huán)境中應運而生的一種5-10分鐘的微教學活動,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信息化教學精心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化解某個知識難點或展示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有效調動學習者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下面,筆者以一節(jié)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活動“好玩的影子”為例,剖析一下微課是如何在幼兒園的科學探索活動中實現小轉身的。
一、教學準備小轉身,教學目標更明確
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而教學準備是教學過程完整、順利執(zhí)行的有效保證,它包括教學目的準備、幼兒情況準備、教學材料的準備、教學心理的準備、教學過程的準備及教學評價的準備六大方面。
大班科學活動“好玩的影子”是一節(jié)倡導幼兒在探索與實踐中發(fā)現光與影子秘密的操作實驗活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可操作性強,但教師要做大量的教學準備工作,如,幼兒要有戶外陽光下踩影子的經驗,還要提供幼兒現場進行操作的材料。微課的及時出現,精簡了繁瑣的教學準備項目,除了幼兒操作材料是必備的物件外,其余均可讓微課視頻“好玩的影子”來代替。聲圖并茂的形式,形象直觀的視頻動畫感受,既讓觀者明晰了光影的原理,又幫助教師實現了教學活動目標,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學設計小轉身,游戲主題顯特色
科學活動的教學設計不外乎觀察、比較、探索、實踐等環(huán)節(jié),可引導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帶著問題去觀察、比較、分析并得出結論。這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沒有教師的一番事先精心策劃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幼兒的思維、感知能力的發(fā)展是受年齡和心理特征的影響的。
微課的出現,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以往的一些教學設計完全可以被5分鐘的微視頻取代,教師在活動前設置了一個引導幼兒觀賞微視頻的游戲場景,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微視頻上語音的提示和引導,進入主動探究的角色中。如,播放的微視頻中首先是帶領幼兒復習鞏固影子產生的場景,接著通過一系列動畫引導,帶領幼兒參與光的穿透原理小實驗,探究如何使小兔頭像的影子上出現眼睛;當視頻中出現為小兔畫眼睛、粘貼眼睛及用剪刀剪出眼睛等方法時,幼兒已經在主動拿起教師適時提供的操作材料,開始實踐和探究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讓小兔頭像的影子出現。僅5分鐘的小視頻,就解決了如何引導幼兒主動參與、主動發(fā)現的問題,為幼兒贏得了下一步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三、學用結合小轉身,家園共育同創(chuàng)新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微課有效促進了幼兒園的家園共育工作。微信作為微時代的傳播工具,因其便捷、實時而為大眾所接受,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臺不僅可以發(fā)布幼兒一周活動重點,同樣也可以給家長發(fā)布微課視頻。點擊幼兒園微信號,幼兒園發(fā)布的微課視頻盡收眼底,家長既可以了解到幼兒園正在進行的教學內容,及時給孩子進行復習鞏固;也可以彌補幼兒因請事假或病假而耽誤的集體學習機會。當家長與孩子共同觀賞手機上的微視頻進行親子操作練習時,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也得到了增強;幼兒與家長在微課視頻引導下共同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既發(fā)展了情商與智商,又提高了自信,家園共育工作也會因此上升一個新臺階。
四、教學反思小轉身,微課產生大效應
每一節(jié)成功的教學活動過后,教師們反思教學的主題是整個教學活動是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與可操作性,與課前設想的是否相符合,如何改進等等,而微課為教師帶來的卻是課前的反思。如,觀察幼兒觀摩微課視頻的反應與規(guī)律,提前設置隨機教學預案,及時改進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更趨完美。微課科學活動“好玩的影子”兩次出現在教學準備及教學活動過程中,第一次的播放是在一個游戲場景中,幼兒情不自禁跟著視頻進行操作小實驗,獲得光與影的初步體驗;而當幼兒帶著問題進入到教師預先構建好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另一個高度的光影探索之時,微課視頻的再次播放會把幼兒的思路引領至什么領域呢?再次播放的時機放在什么地方最為適宜?因為有了第一次的微課播放,教師的教學提前反思成為可能,為整個教學活動激發(fā)出更大的效應。
微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僅是一種嘗試,但它卻真真切切為老師教學方式、幼兒學習方式、家園配合方式的提升提供了較大的幫助:教師運用微視頻,省去了繁瑣的課前準備,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幼兒看到的微視頻不僅好看有趣,更有動手操作的小實踐,讓自己主動接受挑戰(zhàn);家長從微視頻上不僅了解了教師引導幼兒認知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更深刻認識到了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