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興 程 林 程松林
(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鉛山,334500)
整理紅外相機照片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同一機位4次拍攝到1只色彩艷麗的鳥類,經(jīng)檢索比對確定為橙頭地鶇(Zootheracitrina)無誤[1],屬江西省新紀錄[2]。
紅外照片顯示(圖1):該鳥頭、頸、腹和兩脅均為橙棕色,而喉部偏白、腹部和兩脅橙色較淡,翅、尾灰褐色,背部有褐黑色斑點,眶下和耳羽處各有一條縱向的黑色寬紋,翼角至次級飛羽有一白色橫紋,初級飛羽和初級覆羽外緣為灰白色,臀部側(cè)緣可見白色斑塊。
照片拍攝于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篁碧保護管理站轄區(qū)一山脊處,地理坐標N 27°50′ 40.13″、E 117°39′40.84″,海拔1 592 m,安裝紅外相機處為保存狀態(tài)良好的針闊混交林,喬木高度20~29 m,優(yōu)勢樹種有甜櫧(Castanopsiseyrei)、木荷(Schimasuperba)、黃山松(Pinushwangshanensis)和鹿角杜鵑(Rhododendronlatoucheae)、馬銀花(Rhododendronovatum)、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喬灌層蓋度達85%。
橙頭地鶇記錄于河南南部、安徽、浙江、貴州、湖北、廣東、香港、澳門、廣西、云南西南部、海南等省區(qū),有4個亞種分化[2],本次記錄的屬Zootheracitrinacourtoisis的亞成體[1]。該物種為中國稀有鳥類[3]。2015年,由環(huán)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組織國內(nèi)相關(guān)學科專家,參照IUCN標準編制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橙頭地鶇被評為無危(LC)等級[4]。截至2017年7月28日,中國觀鳥記錄中心(http://www.birdreport.cn/Home/Index)數(shù)據(jù)庫共有131次橙頭地鶇記錄,屬于野外相對少見鳥種,其中江西省亦未見到有該物種分布記錄,應注意加強該物種的資源調(diào)查和已知棲息地的保護。
圖1 橙頭地鶇側(cè)面觀(紅外相機照片)Fig.1 View from the side of the orange-headed Thrush(Infrared trigger camera photos)
圖2 橙頭地鶇背面觀(紅外相機照片)Fig.2 View on the back of orange-headed Thrush(Infrared trigger camera photos)
[1] 約翰·馬敬能,卡倫·菲利普斯,何芬奇.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 鄭光美.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下卷雀形目 [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
[4] 蔣志剛,江建平,王躍招,等.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J].生物多樣性,2016,24(5):5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