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升為小學數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對于戰(zhàn)斗在數學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相比于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如何實現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行走于不同的課堂,我們發(fā)現那些能夠展現學生學習現實的真實課堂才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礎。
一、疑,重置建構
亞里士多德曾提出“思維自驚奇與疑問開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設置適當的疑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tài),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講授四年級上冊“整理與復習——數的運算”前,我就采用設疑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我提出這樣三個問題:一、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回顧有關數的運算的學習過程,以此總結復習相關的知識點;二、在回顧的過程中,挖掘自己最擅長解決的問題同時,總結自己的解題技巧;三、針對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通過這三個問題可以對自己已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了解。教師通過分析這些作業(yè)組織教學內容,有序地對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指導。整個課堂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由各學生分別梳理自己擅長的內容,學生發(fā)言完畢老師再進行總結;,其次老師再對學生提出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學生對“數的運算”的認知;最后由學生結隊書寫“數的運算”的學習報告,幫助學生建立此節(jié)內容的系統(tǒng)架構。
“學源于思,思始于疑。”教師通過設置具有針對性、指向性、典型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程預習或復習,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二、試,深度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我們清楚地發(fā)現只有采取主動學習方式的學習者對知識有較高的掌握程度。這種主動學習的方式包括:討論、實踐、教授他人等,而這些方法都與學生的嘗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嘗試、自主挖掘知識更有利于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周長時,在初步講解的圖形周長的含義后,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矩形,問如何求解矩形的周長呢?我讓一個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試驗,其他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一個矩形,運用尺子進行嘗試。學生說:“老師,周長是指圍成圖形的各邊長之和,我能分別測量矩形的各邊長嗎?”我沒有回答只是讓他大膽嘗試,他用尺子按逆時針的方向測量了每個邊的長度并記錄下來,然后求和得出結果:10+5+10+5=30。接著我又問:“其他人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嗎?”一個學生走上來說:“我想試一下?!彼苛艘幌碌走呴L又量了一下底邊的對邊長,在黑板上記下10 x 2。接著量了一條寬又量了它的對邊記下了5×2,最后得出結果:10×2+5×2=(10+5)×2。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我看到前一個同學寫的公式發(fā)現有兩個數字是相等的,然后發(fā)現這兩個數字對應著矩形的一對對邊,所以想自己驗證一下矩形的對邊是否相等,結果發(fā)現猜想是正確的,于是得到這樣的結果?!敝v臺下的同學也若有所悟,很快大家就總結出矩形的周長公式C=2×(長+寬)。
學生在“試”中突破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發(fā)現事物表象背后蘊含的數學規(guī)律。試是思維的起點,觀察是思維的流動,歸納是思維的形成。通過探究學生經歷了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以發(fā)現者的身份學習了知識、加深了理解。
三、用,升華認知
數學課堂上學生個體的差異是不可否認的,如何讓認知水平及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在同一課堂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這無意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筆者常運用較為開放的題目來引發(fā)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思考,使學生在運用中鍛煉思維能力。
開放性的題目有助于學生在思維不受拘束的情況下放飛自我、深度探究,加深自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例如在學習“百以內數的認識”時,我改變了以往通過抄寫夯實學生記憶的方法,而是采用更具趣味性、發(fā)散性的做法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拔已壑械?5"這一活動要求學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或在紙上畫一畫來表示數字25。通過審查學生的作品,我可以看出學生對數字的理解程度的差異,第一層次通過學具擺弄出25的形狀,表現了學生對數字能準確對應的認知水平;第二層學生在紙上畫出25個圓,展示出學生的單位意識,但欠缺化十為一的抽象能力。第三層學生用兩個大圓和五個小圓表示25,這層的學生較第二層則已掌握化十為一的十進制思想。同時在開展作品展示時,這類作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第二層的學生產生啟發(fā)與指導。第四層的學生則用兩個等長的線段和一個半長的線段表示,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充分理解的十進制的內涵,表現形式簡明扼要。最后我將學生的典型成果張貼出來,學生對各自的作品進行介紹,使每個學生都直觀地體驗到了從具體到抽象的升華。
通過開放的試題,學生可以實現思維的解放與鍛煉。學生運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解決開放性問題的過程,是對知識消化與吸收的過程。同時在相互的分享與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與沖擊,實現互相進步與成長。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對常規(guī)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zhàn),教師作為教學一線的戰(zhàn)斗者和開創(chuàng)者,應該敢于推陳出新,以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開發(fā)學生內在潛能、優(yōu)化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為學生走向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啟東市海復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