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霆,燕旭東,涂惠英,丁 璐,吳本清
(暨南大學附屬第二臨床醫(yī)學院/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廣東深圳 518020)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較為常見,其發(fā)生、發(fā)展可以導(dǎo)致患兒病死率的顯著上升,特別是在患兒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時,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病率更高,臨床預(yù)后更差[1-2]。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對于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及臨床預(yù)后評估缺乏有效的指標,影像學檢查雖然可以評估治療的效果,但其評估的靈敏度較低,評估的一致性較差。而血清學指標的檢測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臨床預(yù)后評估過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價值。有研究顯示,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yīng)蛋白(CRP)等指標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患兒血清中異常表達[3-5],但迄今為止缺乏其診斷學價值分析。為了進一步揭示臨床上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及預(yù)后情況,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75例,探討了相關(guān)指標的變化及其診斷價值,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療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兒75例,其中重癥感染患兒34例(重癥感染組,包括敗血癥、化膿性腦膜腦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等嚴重感染伴全身癥狀者),局部感染患兒41例(局部感染組,包括輕癥肺炎、臍炎等局部感染者)。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中的標準;(2)日齡≤28 d;(3)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近期使用過抗菌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清蛋白等藥物及血液制品者。同時選取4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對照(非感染組),包括新生兒黃疸23例,新生兒濕肺17例。3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于入院24 h內(nèi)采集空腹靜脈血約5 mL并分作兩份,一份自然抗凝后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PCT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有限公司,具體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另一份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內(nèi),加入CRP檢測試劑盒后,利用膠體金法檢測CRP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奧普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具體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3組患兒PCT及CRP水平比較 重癥感染組患兒PCT和CRP水平明顯高于局部感染組和非感染組(P<0.017,3組研究對象兩兩比較,檢驗水準α=0.05/3=0.017);局部感染組患兒PCT和CRP水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P<0.017)。見表2。
表2 3組患兒PCT及CRP水平比較
注:與非感染組比較,*P<0.017;與局部感染組比較,▲P<0.017
2.2重癥感染組和局部感染組患兒治療前后PCT和CRP水平比較 重癥感染組和局部感染組患兒治療后PCT和CRP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降低(P<0.05);重癥感染組和局部感染組患兒治療后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癥感染組患兒治療后CRP水平明顯高于局部感染組(P<0.05)。見表3。
表3 重癥感染組和局部感染組患兒治療前后PCT和CRP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PCT和CRP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價值 PCT和CRP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01和0.833(P<0.05);PCT截斷值為1.37 g/L時,其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8.70%和100.00%;CRP截斷值為7.79 mg/L時,其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0.70%和97.50%;PCT和CRP聯(lián)合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4.67%(71/75)和97.50%(39/40)。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包括新生兒肺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和新生兒敗血癥等,疾病的長期發(fā)生、發(fā)展可以導(dǎo)致患兒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休克的發(fā)生,遠期生存預(yù)后較差。雖然抗菌藥物、糖皮質(zhì)激素等藥物的聯(lián)合應(yīng)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的進展,改善臨床預(yù)后[6-7]但現(xiàn)階段臨床上仍然采用以CT檢查或者胸片等進行臨床預(yù)后的評估,局限性較為明顯。因此,臨床上尋找合適的可靠實驗室指標,來疾病的發(fā)生情況或者評估治療后的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轉(zhuǎn)歸診斷等,均有利于疾病的及時臨床干預(yù)和重點人群的隨訪。血清學指標在評估過程中,不僅檢測較為方便、經(jīng)濟,而且其在治療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可以反復(fù)測量,能夠進行動態(tài)變化的對比觀察,臨床參考價值更高。
PCT是由細菌或者病毒等擴增過程中釋放的糖蛋白,其羧基末端的多重結(jié)構(gòu)閾能夠在結(jié)合糖蛋白配體的基礎(chǔ)上促進感染性疾病的病情進展。PCT能夠在誘導(dǎo)單核細胞或者巨噬細胞的富集方面發(fā)揮作用,促進相關(guān)組織的炎性損傷,并加劇炎性細胞對于腦組織或者腎臟組織等重要器官的浸潤,促進病情的發(fā)展[8-9]。CRP是重要的細胞炎性因子,CRP的上升往往提示患者炎性反應(yīng)的加劇,CRP作為級聯(lián)式炎性反應(yīng)因子的介質(zhì),可以在激活多種下游炎性信號通路的基礎(chǔ)上促進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或者炎性反應(yīng)的進展[10-11]。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重癥感染組患者的血清中相關(guān)指標的表達明顯高于局部感染組或者非感染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提示PCT或者CRP等均可能參與到了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PCT或者CRP的上升,能夠在下列幾個方面影響到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進展[12-14]:(1)CRP的高表達促進了中性粒細胞對于肺部或者腦組織的炎癥性浸潤,促進了顆粒蛋白酶對于正常組織的壞死凋亡作用;(2)PCT等指標的上升可以富集炎性細胞,促進炎性細胞對于上皮性組織細胞的損傷。俞瓊琰等[15]研究者在探討66例新生兒重度感染性疾病的臨床預(yù)后過程中發(fā)現(xiàn),PCT或者CRP等炎性因子指標的上升較為明顯,且患者的治療預(yù)后越差、病情越嚴重,相關(guān)指標的上升就更明顯。在治療后,發(fā)現(xiàn)3組研究對象均出現(xiàn)PCT及CRP等指標的下降,下降趨勢較為明顯,特別是CRP或者PCT等指標在重度感染組患者的血清中表達水平仍然明顯高于其他組,進一步提示了PCT或者CRP等指標一方面可以作為臨床上評估治療效果的指標;另一方面可以作為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這主要考慮與PCT或者CRP等指標與患者體內(nèi)炎性反應(yīng)程度或者氧化應(yīng)激損傷程度的關(guān)系較為密切等有關(guān)。PCT和CRP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均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其單獨診斷的靈敏度或者特異度均不夠滿意,而聯(lián)合PCT和CRP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時,其診斷的靈敏度或者特異度均可達90%以上。
本次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在于探討了CRP及PCT在不同病情的新生兒中的差異性表達,并分析了其在治療后的血清指標中的動態(tài)變化,揭示了其作為診斷或者臨床預(yù)后評估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CRP或者PCT等指標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明顯高表達,與患兒的病情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同時二者的聯(lián)合監(jiān)測在評估新生兒臨床預(yù)后中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ABDOLLAHI A,SHOAR S,NAYYERI F,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procalcitonin,interleukin-6 and hs-CRP in prediction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Mediterr J Hemato Infect Dis,2012,4(1):2028-2031.
[2]ALIMA YANDA A N,KOBELA M,NANSSEU J R,et al.Intérêt du dosage de la procalcitonine sérique dans le diagnostic et le suivi des infections néonatales d'origine bactérienne à Yaoundé,Cameroun[J].Archi Pédiatr,2015,22(10):1015-1020.
[3]郭偉中,蔡燕鴻,吳盛橋.血清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7):64-65.
[4]馮廣滿,梁勇明.新生兒感染早期診斷指標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yīng)蛋白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9):2752-2754.
[5]曹玲云,張麗美.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yīng)蛋白在新生兒感染的臨床應(yīng)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5):971-972.
[6]MORIA DE RUEDA SALGUERO O,BECEIRO MOSQUERA J,BARRIONUEVO GONZALEZ M,et al.Procalcitonina en sangre de cordón en la valoración del riesgo de sepsis neonatal precoz[J].Anales de Pediatr,2016,32(6):90-92.
[7]CETIN O,AYDIN Z D,VERIT F F,et al.Is Maternal Blood Procalcitonin Level a Reliable Predictor for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 in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J].Gynecol Obstet Invest,2017,82(2):163-169.
[8]李建華,姜曉云.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yīng)蛋白和白細胞的表達及三者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0):5204-5205.
[9]蔣平.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yīng)用[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5,23(12):53-54.
[10]宣愛麗.降鈣素原與C反應(yīng)蛋白檢測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5,27(11):1306-1308.
[11]馬建黨.降鈣素原與C反應(yīng)蛋白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20):64-66.
[12]趙滿倉,范永謙.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檢測在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7):2326-2327.
[13]HAHN W H,SONG J H,KIM H,et al.Is procalcitonin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of late onset neonatal sepsis?[J].J Mater Fetal Neonatal Med,2018,31(6):822-826.
[14]張海濤,薛伶俐.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yīng)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yīng)用價值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16):117-119.
[15]俞瓊琰,俞菁,孫黎,等.降鈣素原、C反應(yīng)蛋白在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yīng)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13):1884-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