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郭鵬
寧夏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寧夏中衛(wèi) 755000
心絞痛的病發(fā)多是由于冠狀動脈血液供給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以發(fā)作性胸痛或不適癥狀為主要臨床病癥表現(xiàn)的一類疾病情況。導致心絞痛病發(fā)的原因可能與心肌供血不足有關[1]?;颊咴诎l(fā)病后多會表現(xiàn)出胸悶、胸骨后及咽喉部位有明顯緊縮感,主要包括了典型性心絞痛與非典型心絞痛兩種類型。2015年5月—2017年6月該文探討了采用單純藥物治療與介入康復治療心絞痛的療效差異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該院所收治的70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將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均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勞力型心絞痛標準相一致,并據(jù)此予以確診。觀察組共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8.6±7.9)歲;心絞痛分級:Ⅰ級 4 例,Ⅱ級15例,Ⅲ11例,Ⅳ級6例。對照組共34例,男24例,女 10 例;年齡 54~83 歲,平均年齡(69.5±7.8)歲;心絞痛分級:Ⅰ級4例,Ⅱ級14例,Ⅲ級11例,Ⅳ級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常規(guī)性統(tǒng)計資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組間對比研究。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三磷酸腺苷 20 mg,輔酶 A50 U,胰島素 5 u,10%氯化鉀 7 mL,亞硒酸鈉與維生素C合劑3 g,加入葡萄糖液中,實施靜脈滴注。持續(xù)治療2~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介入康復治療。①對于心絞痛評價為Ⅳ級患者,可鼓勵患者下地,于床邊系數(shù);②對心絞痛評價為Ⅲ級患者,可指導患者逐漸開展上肢活動,約15 min/次左右,2次/d;③對心絞痛評價為Ⅱ級患者,可指導患者在房間內(nèi)行走,約15 min/次左右,2次/d;④對心絞痛評價為Ⅰ級患者,可鼓勵患者在走廊內(nèi)行走,約15 min/次,并逐漸延長距離;⑤在完成以上鍛煉患者未出現(xiàn)心絞痛癥狀時,可鼓勵患者進行爬樓梯訓練,約15 min/次左右,2次/d;⑥向患者充分講解心絞痛的發(fā)病原因、誘導性因素與相應的預防措施,使患者能夠建立起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更加主動的配合康復訓練。
顯效:心絞痛癥狀完全消失,或下降超過80%,經(jīng)心電圖檢查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下降50%~80%,心電圖檢查ST-T恢復0.5~1.0 mm;無效:心絞痛下降不足50%,心電圖檢查未有任何恢復跡象。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與CPK-MB(肌酸磷酸激酶MB同功酶)活性值,并展開組間對比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取[n(%)]表示,以χ2進行組間對比驗證;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總有效率分別達到了94.44%(觀察組)與67.65%(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03,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觀察組的 SOD 為(1072.22±78.53)g/L,對照組為 (1069.31±76.25)g/L; 觀察組的 CPK-MB為(68.71±24.35)IU/L,對照組為(68.11±25.65)IU/L。組間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d后:觀察組的SOD為(1327.46±98.06)g/L,對照組為(789.62±104.82)g/L;治療 7d后觀察組的 CPK-MB 為 (7.91±1.86)IU/L,對照組為 (15.22±5.34)IU/L。組間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心絞痛是一種心臟缺血反射至身體表明所產(chǎn)生出的痛覺感受,患者在發(fā)病后的特點癥狀多表現(xiàn)為胸前有陣發(fā)性疼痛,同時還可能會伴有一些其他癥狀表現(xiàn),發(fā)生疼痛癥狀的部位多位于胸骨后部,在患者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時較易病發(fā)[2]。此病男性的發(fā)病率要高于女性,受寒、飽食、勞累、陰雨天氣、急性循環(huán)衰竭等為主要誘發(fā)因素[3]。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采取了介入康復治療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4.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6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SOD、CPK-MB活性對比方面,同樣有明顯差異,且觀察組患者的活性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對心絞痛患者在采取單純藥物治療的同時,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耐受程度循序漸進開展康復訓練,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預后恢復效果[4]。
綜上所述,采用常規(guī)藥物聯(lián)合介入康復治療措施治療心絞痛,可起到十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可在臨床上予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