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山
摘要: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手段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提高化學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好演示實驗,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問題情境、實驗能力、教學效益、完成“雙基”
文章正文: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手段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提高化學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中,利用學?,F(xiàn)有條件做好演示實驗,其作用如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演示實驗是教學雙雙協(xié)調活動的一種實驗方式,如果教師能挖掘素材、針對實驗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思考和記憶,對于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以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第三節(jié):氧氣的試驗的制取教學時,不妨這樣設計問題:
(1)從下列物質中選擇,選擇哪些藥品?依據(jù)是什么?
【 ①水H2O ②二氧化碳CO2 ③氯化鈉NaCl ④高錳酸鉀KMnO4
⑤過氧化氫H2O2 ⑥甲烷CH4 】
(2)從下圖中選擇,需要哪種裝置?
(3)從上圖中選擇,怎樣收集氣體?
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回憶,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便會總結出制備氣體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裝置——除雜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O2的制法,更主要的是因此掌握了做好實驗的一般模式。為學生進實驗室自己動手做實驗做好基礎。
再例如: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演示實驗教學中,不妨讓學生先思考這樣三個問題:
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
2.、水中的白磷為什么不燃燒?
演示完課本試驗后,趁著學生興趣十足、學習積極性高,再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
1.、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
2.、銅片上的紅磷能不能燃燒?怎樣讓它燃燒?
教師邊引導學生探究邊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chǎn)生火光。
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wǎng)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nèi)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這樣學生帶著有興趣的問題去學習,既能容易理解,又能記得牢固。
二、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條件,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將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試驗或讓學生上臺實驗,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又便于師生間溝通信息、發(fā)揮問題,及時矯正。使學生有較強的新鮮感和興奮點,探索問題的欲望十分強烈,因此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演示試驗,可以給學生準備硫酸、鹽酸、大理石、固體碳酸鈉、液體碳酸鈉等幾種藥品,讓學生在演示臺上自己組合、選擇藥品做試驗,學生邊做實驗邊討論,得出結論:使用固體或液體碳酸鈉,不論使用何種酸,產(chǎn)生氣體的速度都很快,不適合實驗室中制取少量二氧化碳,使用大理石和稀硫酸,由于產(chǎn)物硫酸鈣微溶于水,附著在大理石上,阻礙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大理石和稀鹽酸才是實驗室中制取少量二氧化碳的最佳原料。
這樣學生自已做了實驗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趁機因勢利導,讓學生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當然學生實驗中教師也要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xiàn)象,書寫實驗報告。
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實驗的基本原理相似,都可采取上述方法,即教師選出代表性的實驗進行重點演示,詳細分析試驗特點,使學生掌握這一類實驗的原理和要領,遇到類似實驗放給學生去做,讓他們親身體驗實驗的樂趣,領悟實驗道理,掌握了實驗的原理和規(guī)律,為獨立設計和完成實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演示與講解有機結合,是提高實驗教學效益的關鍵。
演示實驗具有透明、生動的真實性,教師應一邊演示一邊不失時機地向學生講明應怎樣觀察,觀察什么,即觀察的目的,順序及內(nèi)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對“鎂帶的燃燒”的實驗。應引導學生注意從顏色、光澤、狀態(tài)等方面,反應物鎂帶和生成物的區(qū)別,觀察順序是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這樣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由此可以回答出:反應前是銀白色的金屬光澤,燃燒過程中發(fā)生耀眼白光,放出熱量,反應后生成白色粉末狀物質;這樣做的結果,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明顯提高課堂演示實驗效果。從而使學生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使觀察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素質。
再例如,: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先演示三個化學反應的實驗。演示實驗時,隨著實驗的進程還應逐一說明儀器的名稱、安裝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等。實驗結束后,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對以上兩個實驗中觀察到的具體事實,自己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最后教師再分析反應前與反應后變化的根本原因,再引用日常生活的事例,進一步鞏固這一條規(guī)律。
四、演示實驗是完成“雙基”及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
演示實驗對完成雙基教學任務,培養(yǎng)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通過生動、有趣的演示實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裝置、操作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它可以引起學生對化學課的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通過演示實驗,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興趣,而且通過教師示范也會對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起著指導作用。在演示過程中不僅教會學生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了學生觀察到重要的實驗現(xiàn)象,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的知識,學生掌握了“雙基”知識,培養(yǎng)了學習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做好演示實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