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將地表復雜的地理事物分布情況呈現(xiàn)得清晰,有層次與方位感,能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思維。學業(yè)水平考試注重雙基的考察,尤其是讀圖、析圖能力,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會學生如何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至關重要。
關鍵詞:山區(qū)地理教學 地理空間思維 讀圖能力 樂趣課堂
自2015年學業(yè)水平考試初中地理學科改為10分滿分制時,“小科目”的形象在家長與學生心中扎根,考慮到山區(qū)學生學習能力、教育環(huán)境與父母教育子女能力整體相對稍弱的實際情況。地理學科的理科思維加劇了學生的畏學情緒,學會讀圖與用圖,對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思維,感受地理學的樂趣,激發(fā)樂學好學的心理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中可按如下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一、掌握地圖基本要素
在地圖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大基本要素的學習中,對方向的講解要把握:(1)一是一般定向法;(2)二是指向標定向法;(3)三是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法。對比例尺教學要注重單位的異同及常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可利用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比例尺公式。用比較法、賦予涵義等方式學習圖例,例:鐵路采用理解、比較記憶,時令湖、沙漠形象記憶。
二、分清讀圖步驟
第一:讀圖名。通過讀圖名可以明確這幅地圖的內容。第二:看清圖例??磮D例時要做到明確同一顏色或同一符號代表同種地理事物。
第三:根據(jù)內容提取主題信息。
三、認識常見地圖類型
初中教材涉及的地圖按用途及目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第一類: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如地形圖、政區(qū)圖、氣候分布圖、土壤分布圖、河流分布圖等自然地理分布圖,資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圖。這類地圖能夠清晰地反映各種地理要素的分布、范圍、特點、特征及規(guī)律,幫助學生準確的找出地理分布知識或者找到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
2..第二類:地理原理圖:
地理原理圖。這類圖的作用主要是展示地理事物的演變規(guī)律及運動過程,將動態(tài)抽象的地理事物運動過程以靜態(tài)的、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使復雜的地理邏輯簡單化,實現(xiàn)化繁為簡的教學,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展示地球公轉的運動過程,將動態(tài)化為靜態(tài)的形式,便于學生找規(guī)律,掌握地球運動的特點。
3..第三類:地圖統(tǒng)計圖:
地圖統(tǒng)計圖。表示地表各種地理事物的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各要素的變化情況。主要有柱狀圖、曲線圖、扇形圖、餅狀圖等,如《降水量柱狀圖》、《氣溫變化曲線圖》。
4..第四類:剖面地圖:
剖面地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展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來展現(xiàn)地理事物內部的構造情況。通過這類形象的地圖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把不容易覺察的地理事物內部構造規(guī)律輕松的發(fā)掘,加強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理解。
5..第五類:景觀圖:
景觀圖。選取各地真實的,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反映當?shù)氐淖匀痪坝^、人文風俗、宗教文化等的特征。此類圖形象直觀:《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景觀》、《東南亞的旅游景觀》等。
6..第六類:地理漫畫。
通過漫畫用夸張、幽默的形式突顯地理事物的特點或者提醒人們需要關注的共性問題,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人地關系惡化等問題,教材宣傳保護水資源的《水污染—就地取材》等。
四、培養(yǎng)讀圖、析圖能力的措施
1. .注重學生讀圖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將音樂、舞蹈、故事、游戲地理話劇等引入課堂,設計活動讓學生上臺講圖、填圖、指圖、找圖等。在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地形類型中,山區(qū)孩子對山地是十分熟悉的,可以讓其先描述;對平原地貌景觀的難度可借助視頻的突破,讓學生搜集資料,編寫話劇展示五種地形類型的異同,教師帶領學生制作教具,設置展示機會多肯定、多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習動力,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2.教學時呈現(xiàn)多樣的讀圖方法,強化學生學習地圖的意識。
教學時注重學生用圖分析、用圖講解、用圖提問、看圖描述、用圖記憶知識點的能力培養(yǎng),教師可設計拼圖、畫圖、指圖、填圖、辯圖來加強學生對地圖的熟悉度,借助板圖、簡圖、掛圖、黑白圖、景觀圖、動畫效果圖對學生進行多樣的讀圖訓練,培養(yǎng)圖文轉換能力。 例如:,中國行政區(qū)劃的學習,可安排拼圖比賽游戲,計時員計時,學生在相互競爭的學習氛圍中感受拼圖的快樂。中學常用的讀圖方法有形狀觀察法,即在看到圖形時先對其輪廓進行分析;中心突破法,即讀圖時找圖形表達的關鍵點,從中心點入手;對比歸納法,即將相似圖形放在一起,有針對性的對比觀察分析。
3.培養(yǎng)學生獲得地圖知識方法多元化的能力,建構地理空間思維。
網(wǎng)絡、信息時代,地圖的種類不局限于紙質地圖,呈現(xiàn)的載體日益多樣化,比如電子地圖廣泛應用到生活中,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打開手機即可查閱,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感知地圖。也可借助課外讀物《中國國家地理》、《環(huán)球》等雜志和《動物世界》、《環(huán)球視野》等電視欄目收集地圖知識。借助多媒體充分利用Google Earth軟件,用生動、直觀、形象的方式將地理事物超具立體感的呈現(xiàn),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多用實物模型,將抽象的問題簡單化,例如:地球的公轉與自轉,教師可以用地球模型設計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重視繪圖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勤畫圖的習慣。
教師教學時要做到常用活用地圖,畫圖講解知識點,邊講邊在黑板畫圖,讓學生填圖或畫圖比賽等,這是把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落實到具體的空間位置及其分布,有助于地理空間感的培養(yǎng),例如:講到我國交通運輸時可以在黑板上畫中國輪廓圖,再逐一把“五橫六縱”的鐵路分布情況填上去,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七年級下冊各具特色的地區(qū)及不同類型的國家講解時同樣是多板圖教學,畫七大洲四大洋輪廓再在上面標注東南亞、中東、南亞(印度)、日本等,學完后學生對這幾個區(qū)域及國家的相對方位將會十分清晰。
參考文獻:
【1】王嬋娟. 關于地理教學中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2013(66).
【2】段煥春. 初中地理學生讀圖能力培養(yǎng)方法探析[J].教育戰(zhàn)線.
【3】王興良. 地理空間思維觀念在中學地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華少年(上旬):2017(9).
姓名:浦亞芳
單位: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qū)雙河民族中學
郵編:650602
聯(lián)系電話:1821300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