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啟鵬 趙嘉慧
2017年中國紀錄電影終于迎來市場拐點,不僅三部紀錄片單片票房超過3000萬①,《二十二》更是收獲1.7億高票房,超過2016年《我們誕生在中國》6651.2萬的票房成績,刷新了中國紀錄電影單片票房最高紀錄。《二十二》不僅大幅度拉動了中國紀錄電影票房,提升了紀錄電影的社會關注度,它還意味著紀錄片介入現(xiàn)實、干預社會的功能在加強,成為一部票房業(yè)績突出并被廣泛討論的“現(xiàn)象級”紀錄電影。一部現(xiàn)象級電影的誕生,總是伴隨著社會觀念的改造。“從小的方面來看,它顛覆了一群人對‘慰安婦的認知。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考慮,它使整個社會對女性群體、女性權益有了更高的認知?!雹?/p>
2011年,張同道教授提出了全案研究方法,即以紀錄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鏈為研究對象,將一部紀錄片視為從創(chuàng)意到傳播的動態(tài)過程,而非靜態(tài)文本。本文使用這一方法,從創(chuàng)意、融資、制作、視聽文本、傳播策略等傳播效果等環(huán)節(jié),分析《二十二》成為一種紀錄電影現(xiàn)象的過程。[1]
一、 創(chuàng)作背景與創(chuàng)意緣起
(一)導演其人
《二十二》的導演郭柯,于1980年9月18日出生于四川。高一那年,郭柯決定退學報考四川省藝校,一年后再度退學,進入香港演員方剛創(chuàng)辦的“巨采”藝員培訓班學習。
1998年,郭柯參與42集電視劇《浪卷紅塵》的前后期制作,初步了解電視劇的制作環(huán)節(jié)與流程。2002年,他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未被錄取,在劇組做演員助理、演員替身、燈光助理等臨時性工作。2003年,他再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通過考試,因時值“非典”而沒有掌握好文化考試時間,再度與電影學院失之交臂。此后,郭柯開始在北京做副導演,截至2015年,共參與了33部(13部膠片、20部數(shù)字)電影、10部電視劇和若干廣告的拍攝。
在2012年以前,郭柯一直在故事片片場工作,從未涉足過紀錄片領域?!抖肥瞧浼o錄片處女作。
(二)創(chuàng)意緣起
2012年6月,郭柯在微博上看到《世界上唯一公開身份慰安婦:兒子至今未婚》一文,被韋紹蘭老人和她日本兒子的故事深深觸動,由此產(chǎn)生了拍攝“慰安婦”題材影片的想法。于是,郭珂通過微博找到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范大學蘇智良教授,從他那里得到老人的住址,在拍戲空檔去廣西找到了這對母子。
在這些社會調研的基礎上,郭柯創(chuàng)作了“慰安婦”題材的劇情片劇本。但由于投資數(shù)額龐大,制片人要求他先拍一部實驗短片,于是,郭柯拍攝了紀錄短片《三十二》。
《三十二》的籌備和拍攝過程非常順利,于2012 年 12 月完成前期拍攝,2013年10月完成后期制作,2014年11月11日在鳳凰視頻上線。短片相繼在一些影展獲獎,如2014年鳳凰視頻紀錄片大獎,還在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jié)、濱海國際微電影節(jié)獲“最佳紀錄片”獎。
眼看“慰安婦”幸存者在急劇減少,加上兒時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經(jīng)歷,郭珂覺得應該繼續(xù)將這些老人的生活紀錄下來。2013年底,郭柯決定拍攝一部紀錄長片。他根據(jù)先前的電影經(jīng)驗進行拍攝預算,預估制作成本兩三百萬,考慮到與拍攝對象的溝通也非常順利,他覺得項目實施的可行性非常高。于是,郭柯使用個人積蓄先啟動了項目,一邊制作一邊籌措資金。當時的郭柯并不了解紀錄電影市場,也未想一定要進院線放映,只是習慣性地用院線電影的技術標準進行制作。
(三)影片創(chuàng)意分析
1.觸碰民族感情,治愈歷史傷痛
中國“慰安婦”,這群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被強征為性奴、飽受摧殘的女性,作為中國屈辱歷史的縮影,承載著整個民族的傷痛與恥辱,緊緊牽動著國人的民族感情,本是非常值得關注與同情的群體。然而,國內(nèi)現(xiàn)有的“慰安婦”題材影視作品大多靠性與暴力博人眼球,一方面販賣苦難,一方面揭歷史傷疤,不僅格調頗低,而且使得中國“慰安婦”愈發(fā)被污名化。再加上多年來政治外交等復雜因素的作用,“慰安婦”在中國竟成為了敏感話題。
《二十二》以“慰安婦”幸存者的遭遇為背景,首先,當然直接觸碰到國人的民族情感,獲得廣大的潛在觀影人群。其次,在處理這一題材時,《二十二》沒有試圖還原歷史場景,而是選擇著眼于“慰安婦”幸存者們當下的生活,回憶傷痛,更展現(xiàn)她們?nèi)缃竦臉酚^與包容。這樣的創(chuàng)意走出了以往苦難的泥淖,不僅不再消費“慰安婦”,而且在對這些老人安靜的凝視中,維護著她們的尊嚴,將她們從恥辱柱上解救下來,不再令受害者替施暴者承擔罪責。更為可貴的是,《二十二》這種觀照 “慰安婦”幸存者生活現(xiàn)狀的視角,讓國人觀眾敢于直面過去,真正坦然地面對這一段歷史,實際上在每一位中國觀眾身上達成了現(xiàn)實與歷史的和解,撫平民族情感的創(chuàng)傷。
2.歷史資料價值
正如導演決定拍攝本紀錄片的初衷,“慰安婦”幸存者如今年事已高,這一群體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消逝?!抖匪涗浵碌溺R頭,可能會是許多幸存者人生最后的影像資料,也就會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者最后的自白。因此,《二十二》的影片素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價值,也使得這一創(chuàng)意顯得尤為珍貴。
二、 資金籌措
(一)制作資金籌措
項目制作預算300萬元。導演郭柯先是找朋友借了100萬元,又從北京金天地影視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找到100萬元投資,剩下100萬元的缺口是演員張歆藝借給他的。
為了影片立項,導演和朋友聯(lián)合成立了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影片制作,公司也參與了后期制作以及上映期間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影片獲得公映許可證后,五洲傳播中心和北京鑫海吉洋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以聯(lián)合出品方身份加入合作,前者享有海外推廣權,后者享有韓國境內(nèi)8年獨家版權。
(二)宣發(fā)資金籌措
項目前期通過公益眾籌籌得宣發(fā)資金100萬元,實際花費將近200萬元。
由于宣發(fā)費用不足,導演郭柯于2016年10月在公益平臺(騰訊公益、新浪微公益等平臺)上發(fā)起公益眾籌。2016年12月,成功籌集到100萬元宣發(fā)經(jīng)費,參與眾籌總人數(shù)32099人,這些名字最終全都出現(xiàn)在電影片尾加以鳴謝。
宣發(fā)眾籌活動由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發(fā)起,四川光影深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執(zhí)行方,北京齊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負責宣發(fā)的合作機構(影片上映發(fā)行機構為北京潤智影業(yè)有限公司,宣傳公司為北京朔果蓮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善款接受方為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收取1.5%的管理費)。
眾籌來的100萬元,其中40萬元用于電影宣傳,40萬元用于電影發(fā)行,另外20萬元用于后期制作。由于影片公映后反響較好,增加了許多路演和物料制作開支,實際宣發(fā)成本接近兩百萬元。
三、 制作過程
(一)調研階段
2014年1月,調研工作正式展開,參與調研的有導演郭柯、兩位制片和一位撰稿,共計歷時12天左右。
根據(jù)蘇智良教授提供的22位“慰安婦”幸存者的材料,郭柯通過手機軟件很快就分別找到了她們。按照制片方安排的路線,團隊走訪了22位老人,根據(jù)她們的身體健康狀況、表達能力和個人經(jīng)歷,重點選取了4位幸存者作為主要拍攝對象,即湖北的毛銀梅、海南的林愛蘭、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愛連。調研過程中并未拍攝視頻。
(二)拍攝階段
影片拍攝周期為2014年1月至7月,其中2月?lián)屌脑岫Y,5月正式開機。拍攝地點跨越五省。攝制團隊是《三十二》的原班人馬,共30多人,都是導演先前在故事片劇組合作過的同事,包括攝影蔡濤、執(zhí)行制片梁巧、制片主任柳邊疆等人。由于采用專業(yè)的電影團隊,從燈光到錄音再到攝影,《二十二》達到了較高的技術制作標準。
導演郭柯曾試著準備了一份拍攝提綱,但真實的生活超出了他的預設,提綱在拍攝時并沒有派上用場。采訪時,劇組請當?shù)厝擞梅窖院屠先藴贤ú⒎g老人的講述,導演坐在監(jiān)視器邊通過對講設備指導采訪人的提問。
采訪與拍攝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盡量順著老人的思路和情緒走,一切順勢而為,不會刻意安排老人的行動。在問題設計方面,對家人的提問相對直接,對老人的提問則相對含蓄、節(jié)制。拍攝活動也完全在拍攝對象知情的情況下展開,拍攝對象不想拍就絕對不拍。
同時,整個過程嚴格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為了盡量不打擾老人的日常生活,劇組工作時間和老人作息時間基本同步。意識到人員器材對老人生活的干擾后,導演只在現(xiàn)場保留了攝影團隊和錄音團隊,其余人員都撤離拍攝現(xiàn)場,待在老人的視線范圍之外。“因為光影在那個時候已經(jīng)非常廉價了,最真摯的東西是我們對老人的尊重?!雹倨陂g,劇組成員及其親朋好友也為老人們送去了藥物、輪椅等物資及善款。
(三)后期制作階段
影片2015年3月完成粗剪,2015年4月在臺北精剪。金太陽影像工作室、北京派華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邁思非墨(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參與后期制作。其中, 13個月的粗剪和精剪都在金太陽完成,派華負責影片的聲音和調色,邁思非墨負責上映前影片最后修改(眾籌名單)的工作。
后期制作全程非常順利,影片結構形成于10個月的粗剪中,遵循的邏輯就是拍攝順序,依次介紹各個人物,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創(chuàng)作者所看到的內(nèi)容。
后來,導演看到一篇專訪臺灣電影界著名剪接師廖慶松老師的文章,文中談及剪輯應以情感為首要,技術其次,導演深以為然,于是邀請廖慶松擔任剪輯指導。廖慶松將粗剪版本一段節(jié)奏較快的段落刪除,有針對性地增加原版本個別鏡頭的長度,讓觀眾更直觀地看到被拍者并感受她們所處環(huán)境,使影片最終呈現(xiàn)出“凝視”的效果。
影片于2015年5月送審,同年10月獲得公映許可證,僅刪減一個鏡頭。
四、 文本分析
(一)深情的凝視
與同類題材影片明顯不同的是,《二十二》沒有直接展現(xiàn)侵略者殘忍的暴行,也沒有追溯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靜靜地呈現(xiàn)22位“慰安婦”幸存者當前的生活境遇,用遲凝的鏡頭帶領觀眾去緩緩感受她們孤獨的晚年生活,在靜默之中體會老人們難以言說的精神創(chuàng)傷。
《二十二》從個體命運服務于歷史進程的宏大敘事傳統(tǒng)中走出來,超越國家意識、階級意識、民族意識和階層意識,繞開對殘酷歷史和殘暴傷害的直接呈現(xiàn),它要做的只是對這群受害者、幸存者遲緩的動作以及爬滿皺紋的表情進行“深情的凝視”,聆聽她們的低吟細語,還有沉默?!斑@些老人年紀很大了,就好像一朵即將凋零的花,風一吹花瓣就要散落。在最后的時刻,我就用眼睛看著她們,記下她們的樣貌,而且是一種很深情、很關懷的注視?!盵2]在這種最為深情的微觀敘事之中,個體生命得以被最大程度地尊重,個人情感得以被細致入微地勾勒。
(二)隱匿的作者
從視聽語言上看,《二十二》沒有旁白,除了片尾主題曲之外,沒有使用任何配樂;不僅使用了大量長鏡頭,影片中鏡頭的邏輯、語言和節(jié)奏都被刻意淡化了。
在敘事視點方面,《二十二》在雙重視角相互交叉中展開敘事:一重是攝影機的觀察,一重是被拍攝者自述式的采訪,而創(chuàng)作者始終在鏡頭后面保持著靜默地觀察與聆聽的狀態(tài)。
這一系列手法,實際上都旨在隱匿作者的身份,構造出一種客觀注視的觀感。與此同時,這也使得觀眾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故事場景中更加主動的參與者。在此狀態(tài)下,觀眾被給予了充分的時間來自行完成畫面意義和情感的生成,從而被提供了一個多義性的空間現(xiàn)場,而影片結構也因此呈現(xiàn)出極強的開放性。
五、 傳播與策略
《二十二》作為涉及“慰安婦”這一社會敏感話題的紀錄電影,自從籌資立項起,其市場價值就不被看好。因此,盡管2015年10月《二十二》就順利獲發(fā)公映許可證,在之后一年的時間里,影片一邊依靠海內(nèi)外影展進行傳播,一邊尋求宣發(fā)資源以進入院線,但是始終沒有進展。
2016年10月,導演郭柯通過眾籌活動結識了發(fā)行負責人劉倩羽(北京潤智影業(yè)有限公司)與宣傳公司負責人蘇北淇(北京朔果蓮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11月,郭柯與宣發(fā)機構分別達成合作意向,12月宣發(fā)費用眾籌成功,2017年5月正式與宣發(fā)機構分別簽訂合作協(xié)議。
然而,眾籌來的100萬元于電影宣發(fā)來說實則杯水車薪,而宣發(fā)活動啟動時,距離《二十二》計劃上映的時間(2017年8月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還有半年多。過長的宣發(fā)周期,過少的宣發(fā)費用,都大大增加了影片宣傳與發(fā)行的難度。在這樣不利的客觀條件下,郭柯與宣發(fā)負責人都做好了票房慘淡的心理準備,但是出于對“慰安婦”幸存者的責任心,團隊不計收益、用盡各種方式為《二十二》爭取社會關注度。
最后,《二十二》成為打破紀錄電影票房紀錄的“奇跡電影”,其間一些宣發(fā)策略及其所呈現(xiàn)出的傳播特征都值得進行研究。
(一)宣發(fā)策略
1.準確高效的宣傳活動
雖然影片的宣傳活動體現(xiàn)為小馬過河、不斷試水的過程,但是緊張的費用對傳播的準確性提出較高的要求。宣傳負責人蘇北淇說:“預算得匹配到重要的節(jié)點才有可能發(fā)揮能量。營銷沒有形成很好的情感導向就是白花錢,總共就40萬,第一輪花多少,第二輪花多少,田忌賽馬,我得分配好體力?!雹?/p>
2.準確的目標受眾定位
宣傳活動并沒有貿(mào)然開啟。在一切工作開始之前,宣發(fā)團隊首先集體對《二十二》進行了多次討論,最終將核心觀影群體鎖定在17-25歲。
宣發(fā)團隊認為,《二十二》的目標受眾要相對有知識、有時間、受眾環(huán)境更單純,從而可以關注到更多具像信息,最好還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而25歲以上的人受家庭生活影響,持續(xù)關注網(wǎng)絡話題的精力相對有限;低齡的學生則無法成為觀影的主流?;谶@樣的分析,團隊將宣傳重點定位于17-25歲的人群。
而根據(jù)貓眼電影統(tǒng)計的映后數(shù)據(jù),受眾年齡20-24歲的人群以35.1%的比例成為本片最主要的觀影人群,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受眾定位的準確性。
3.為影片尋找最契合的代言人
出于宣傳物料的需要,宣發(fā)團隊開始思考代為發(fā)聲的藝人人選??紤]到“慰安婦”題材本就容易招致非議,如果選用女性明星,她很容易成為網(wǎng)絡暴力的對象,于是,團隊首先確定代言人的男性身份。其次,團隊希望代言人能夠帶有“仗義”的人格設定,主持公道,能為朋友兩肋插刀,最終一致認為張一山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張一山發(fā)聲視頻最終在2017年3月8日推出,獲得廣泛轉發(fā),最終達到165萬的播放量。
在尋找代言人的過程中,宣發(fā)團隊沒有根據(jù)明星的流量、知名度進行篩選,而是從影片的特點出發(fā),量身定制地選擇契合度最高的人物形象,獲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4.重點公關相關度高的文化類媒體
《二十二》雖是電影項目但并未著重對電影類、娛樂類媒體進行公關,因為團隊深知此類媒體更多會以導演、票房、特效等制作陣容將影片分成重點項目和非重點項目。如《二十二》般小成本、小制作的紀錄片本就很難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關注。
于是,團隊將目光投向泛文化類媒體?!抖逢P涉“慰安婦”這一歷史議題,又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屬性,實際上與文化類媒體具有更高的契合度。為了使相關媒體了解影片,團隊邀請文化類媒體參加試片會,向媒體展示影片的社會價值與上映的困窘現(xiàn)狀,得到《vista看天下》《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報》《看電影》以及“毒舌電影”“ 搜狐電影”等媒體的大力支持,實現(xiàn)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
(二)培育“種子觀眾”“ 種子影院”的發(fā)行策略
常規(guī)的發(fā)行工作重點在于攻克影院,組織看片會,把影片展示給影院經(jīng)理。但是,由于《二十二》不具備能夠說服影院進行排片的外在條件,團隊決定將口碑積累與擴散作為發(fā)行工作的重要任務。
1.眾籌與超前點映:“種子觀眾”口碑擴散
韓國“慰安婦”電影《鬼鄉(xiāng)》,曾依靠75,000名網(wǎng)友的眾籌,于2016年2月24日在韓國上映,力壓同時公映的《死侍》與《瘋狂動物城》爆冷成為票房冠軍,成為當年韓國的現(xiàn)象級電影。
有此先例在前,加之《二十二》前期已經(jīng)成功實現(xiàn)了宣發(fā)費用的眾籌集資,使一些觀眾已經(jīng)對這個項目有了印象,導演郭柯與發(fā)行公司于2017年5月6日至6月30日在國內(nèi)38個城市發(fā)起了點映眾籌,觀眾以大學生群體為主。
對宣發(fā)團隊來說,眾籌點映的意義在于,參與眾籌的觀眾會長期對影片保持一定的關注度,也大多樂于向周圍的朋友分享,會在社交平臺發(fā)聲,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部電影。他們作為影片的“種子觀眾”,能夠幫助電影實現(xiàn)口碑的擴散。
2.常規(guī)點映:保證“種子影院”排片
不過,眾籌點映的數(shù)據(jù)并不構成影院經(jīng)理對于排片的參考,于是在上映前的五周時間里,發(fā)行團隊又進行了第二次點映。這次是常規(guī)點映,正常開場、正常售票,由影院或觀眾自愿發(fā)起點映,一般每周末每城市一場,而影院可以隨時從點映的動態(tài)數(shù)據(jù)中了解到影片上座人次的增加情況。最后,52家影城主動增加電影場次。
通過這種方式,參與點映的影院了解到了《二十二》的市場需求情況,在正式上映時都會為其預留足夠的排片。這些影院作為《二十二》發(fā)行過程中的“種子影院”,保證了上映后基本的排片量,為票房的沖高提供了可能。
3.主流媒體的強大號召力
在《二十二》的整個傳播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主流媒體所發(fā)揮出的巨大力量。例如,2016年12月17日,CCTV新聞頻道的《新聞調查》欄目對《二十二》項目進行跟蹤報道的第二天,《二十二》在公益平臺上的宣發(fā)費用眾籌就得以集齊。除去CCTV新聞頻道三度播報,共青團中央、紫光閣、新華網(wǎng)、人民日報的報道都大大提升了《二十二》的社會關注度。
盡管當下影視宣傳越發(fā)依賴于新媒體營銷,但是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官方主流媒體憑借其可靠的公信力,在公益、社會歷史問題上始終具備著不可替代的強大感召力量,可以對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4.明星大V等意見領袖的信息擴散作用
雖然,如今明星為影視作品發(fā)聲宣傳已經(jīng)成為一種慣常的營銷手段,但是在《二十二》這一特殊題材影片中卻有不同的表現(xiàn)?!抖飞嫌城耙惶?,演員張歆藝看到影片不算多的排片量,就去找馮小剛等演藝圈人士幫忙發(fā)微博做宣傳。馮小剛的微博獲得孫紅雷、回憶專用小馬甲、楊紫粉絲后援會等許多明星、大V轉發(fā)。8月18日上午,該微博已覆蓋8.2億人次,甚至直接助推了《二十二》高票房的實現(xiàn)。由此可見,網(wǎng)絡時代意見領袖對于信息擴散的巨大潛力。
5.口碑引領
對于像《二十二》這樣的小成本優(yōu)質影片,能否實現(xiàn)口碑的積累與擴散,直接決定著作品最終的傳播效果?!抖钒l(fā)行負責人劉倩羽說:“傳統(tǒng)的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肯定是過時了,不是小眾的電影類型也是需要通過商業(yè)手段去做宣發(fā)的。好的影片通過點映或者其他方式讓更多人看到,口碑自然就有了,你要給它一個發(fā)酵的時間?!雹?/p>
六、 傳播效果
(一)票房成績
1.票房數(shù)據(jù)
2017年8月14日,《二十二》于中國大陸上映首日,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影片排片從1%升至1.5%,單日票房突破300萬。上映次日,排片占比4.9%,上座率達30.8%,單日票房突破1200萬,兩日累計票房突破1500萬。單日票房最高紀錄破2600萬。
截至2017年8月18日8點30分,《二十二》累計票房達到6664萬,打破了國內(nèi)院線紀錄片票房紀錄,超過此前的最高紀錄《我們誕生在中國》(6660萬)4萬,成為中國紀錄電影票房冠軍。截至2017年8月19日,該片票房突破1億元。
《二十二》于2017年10月13日下映,上映60天內(nèi)地累計綜合票房1.70億(貓眼電影數(shù)據(jù))。海外上映方面,澳洲/新西蘭6.5萬澳元,美國/加拿大4.7萬美元。2017年11月在香港上映,票房78.3萬港幣。
2.觀眾構成
《二十二》國內(nèi)累計觀影人次551萬以上。性別構成情況為約62.6%女性觀眾、37.4%男性觀眾。主要觀影人群為年輕觀眾,30歲以下觀眾占71.1%,以20-24歲之間的女性居多。
3.票房分成
根據(jù)貓眼電影數(shù)據(jù),《二十二》內(nèi)地累計分賬票房1.56億(1.7億為含電商服務費的綜合票房),其中片方(37.28%)5815.0萬,影院(52.27%)8154.1萬,其它(10.45%)1630.9萬。
(二)影片的社會意義
1.對中國紀錄片產(chǎn)業(yè)的影響
2017年,《二十二》的大爆發(fā)直接拉升了紀錄電影的社會關注度,給紀錄電影市場帶來新一輪極大的刺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并不完全、不成熟的紀錄電影市場里,《二十二》的出現(xiàn)是成人禮,喻示著一直不被看好的紀錄電影將開啟新的發(fā)展周期,它無疑將成為這個領域的一個里程碑。2017年,也因此成為中國紀錄電影崛起的奇跡之年。②
2.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二十二》的意義絕不只是對紀錄電影票房的拉動,它更意味著紀錄片介入現(xiàn)實、干預社會的功能在加強。一部現(xiàn)象級電影的誕生,總是伴隨著社會觀念的改造?!皬男〉姆矫鎭砜?,我覺得是顛覆了一群人對慰安婦的認知。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考慮,整個社會對女性群體、女性權益有了更高的認知?!?/p>
《二十二》由一個無人問津的敏感題材項目,最終成為刷新中國紀錄電影票房紀錄的現(xiàn)象級影片。它的成功有賴于導演和每一位創(chuàng)作者的信念、堅持以及對于“慰安婦”幸存者群體的責任感。
《二十二》能夠在中國社會獲得普遍關注,是傳播與營銷的勝利,是創(chuàng)意與制作的勝利,其實更是內(nèi)容的勝利。正因為影片對老人傳達出的款款深情與尊重,因為影片對社會歷史問題的關注,因為影片呈現(xiàn)出的人道主義關懷,它才有可能最終成為一部“奇跡電影”。紀錄電影市場方興未艾,亟待有思考、有內(nèi)容、有核心價值觀、有社會影響力的優(yōu)質紀錄片出現(xiàn),相信《二十二》不會是唯一的奇跡。
參考文獻:
[1]賀幸輝.全案研究:多維視野里的紀錄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鏈[M]//張同道.經(jīng)典全案.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
[2]廖慶松,譚暢.《二十二》剪輯師廖慶松談“慰安婦”“你應該很認真地看她們的神情”[N].南方周末,2017-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