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軍
(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湖南懷化418008)
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審美情趣也在不斷變化,對竹編制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竹編制品的美觀造型、文化性、實用性、欣賞性、收藏性、民俗性、裝飾性、耐用性等功能已成為決定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創(chuàng)新的竹編制品造型設計也由此成為竹編企業(yè)提高產品質量的根本,成為滿足人們需求和激活社會購買力的立足點,更是提高企業(yè)形象和經濟效益的落腳點[1]。本文分析了武陵山片區(qū)竹編制品設計與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有效銜接的重要意義與銜接方式,以期為竹編制品的產業(yè)化開發(fā)提供借鑒。
武陵山片區(qū)竹編歷史悠久,竹編文化博大精深。但目前在竹編制品的產業(yè)化生產中存在設計與制作脫節(jié)的問題。一方面,不少竹編企業(yè)或竹編作坊缺乏造型設計人員,沒有設計圖案可參考,僅憑竹藝師自身的經驗和想象編織竹工藝品,編織出來的作品往往與最初設想的不一致或不完美,存在某些方面的差異,就需要重做[2],從而延長了產品制作周期,導致效益受損;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竹編產品設計專業(yè)學生,只在課堂上完成竹編產品設計效果圖,卻沒有與相關生產企業(yè)做好銜接與溝通,從而導致造型設計方案與生產實際不符,設計圖案不是大就是小,加工企業(yè)難以用竹篾編織出來,使竹編文化創(chuàng)意無法在產品中實現(xiàn)。例如,湖南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學生設計的小簸箕 “熊貓獻寶”圖案 (圖1)。由于設計的熊貓圖案太小 (8 cm×8 cm),而且又是長方形的,使得元寶上面的 “熊貓獻寶”文字在實際生產中根本編織不出來,實際上該圖案設計尺寸選擇10 cm×10 cm或12 cm×12 cm比較合適,而且不必將文字設計到元寶上面,以方便加工生產。
圖1 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學生設計的 《熊貓獻寶》圖樣
竹編制品的造型設計是指設計者以竹子為原材料,根據(jù)市場需求和人們的審美情趣,將匠人手工技術與計算機技術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設計。隨著產品的日益多元化以及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對竹產品的使用功能、外觀形象、文化寓意、編織技術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竹編制品的造型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梢哉f,竹編制品設計就是把一種計劃、規(guī)劃、設想,通過設計者、制作者運用真實的載體表達出來的活動過程。
在武陵山片區(qū),竹編制品造型設計是竹編生產企業(yè)和個體竹編加工作坊為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是以產品設計為核心而展開的一種形象設計,代表著竹編生產企業(yè)和個體竹編作坊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依附于企業(yè)團體、設計師和編作師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適銷對路的產品,以彰顯生產企業(yè)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是創(chuàng)造竹編品牌、凸顯竹編生產者個性的重要標志,使生產加工出來的竹編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以竹編產品設計為核心的企業(yè)形象設計,也就是對竹編產品進行一系列的統(tǒng)一策劃、統(tǒng)一設計,形成統(tǒng)一感官形象和統(tǒng)一社會形象,以提升、塑造和傳播企業(yè)形象[3]。任何造型設計的產品,其形、色、質都依附于材料和工藝技術[4],并通過編作師的手工工藝才能體現(xiàn)出來的。
竹編制品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4個方面:具有使用功能,造型美觀,用材優(yōu)質、富有文化寓意。在使用功能方面,人們注重的是竹編制品的性能和質量,因此在產品造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人們的需求,這樣才能產銷對路,體現(xiàn)竹編制品的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在造型美觀方面,人們看中的是竹編制品的外觀形象美不美,工藝是否精湛,亦即設計和生產出來的竹編制品能否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在產品用材方面,人們需要的是用優(yōu)質的竹材設計和編織出來的竹編產品。產品所使用的竹材直接影響到竹編產品的形體美和耐用性,如用優(yōu)質的水竹編織出來的產品,有著自然的質態(tài)美,與其他竹材編織出來的產品有明顯的差異。在產品的文化寓意方面,富有深厚文化寓意的竹編產品更能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擴大銷售,提升竹編制品的附加值。竹編制品造型設計的基本原則在竹編制品《雙魚送福小簸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圖2)。
圖2 竹編制品 《雙魚送福小簸箕》
竹編制品 《雙魚送福小簸箕》為懷化學院與保靖縣比耳本順竹藝專業(yè)合作社于2016年元月創(chuàng)作的作品。作品設計的當年是猴年,由此構思設計了魚、猴紋樣的圖案富有寓意,小簸箕中心的鯉魚、福字與四周的人字紋融為一體,寓意為年年有余、幸福吉祥,構成了一幅人人向往幸福而勤奮和諧的精美畫面。編制材料采用當?shù)貎?yōu)質水竹,編織采用星點挑壓編織技法,編織工藝十分精湛[5]。 《雙魚送福小簸箕》作品同時具備了使用功能、造型美觀、用材優(yōu)質、文化寓意深厚等特征。該作品榮獲2016年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的 “金鳳凰”工藝品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金獎。
竹編制品通過設計者的創(chuàng)新或改良可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社會效益。竹編 《字畫包裝盒》 (圖3)是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研發(fā)的一款產品,其根據(jù)字畫裝裱卷筒的尺寸設計,編作時采用竹膠板做內盒,外層運用竹篾先進行平面滿天星花紋和星點挑壓編織文字技法完成,然后將編織的滿天星花紋和星點挑壓編織的文字圖案分別粘貼到盒體外層,再粘壓框邊篾條和在盒蓋兩頭用竹膠板雕刻的花窗,最后安裝竹塊鎖匙結束。字畫包裝盒外觀設計新穎,編織工藝精湛。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傳承人姚本順的竹編作品 《福字小簸箕》(圖4)是在原小簸箕的基礎上增加了花色圖案,設計與編織布局合理,編織精細,小巧玲瓏,使用功能齊全。上述2件作品的設計表明,富有民族特色與地域文化的竹編制品進行產業(yè)開發(fā),不僅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能為企業(yè)帶來很好的效益,也是實施山區(qū)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途徑。
圖3 竹編制品 《字畫包裝盒》
圖4 竹編制品 《福字小簸箕》
竹編制品的設計需要與編織工藝有效銜接,亦即設計師設計的產品圖案要與編作師技藝對接得上,才能生產出精美的竹編產品。編織加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際上就是設計創(chuàng)意的再現(xiàn)過程。竹編制品造型設計與編織工藝有效銜接的模式極為重要。常見的銜接模式有3種:一是竹編生產企業(yè)本身自行設計,自行生產加工;二是設計單位設計出產品圖樣,交給企業(yè)生產加工;三是設計單位自行設計,自行加工。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就是自行設計、自行加工的單位。
無論哪種模式,都是要解決竹編制品造型設計和技術實現(xiàn)的問題。產品的造型設計與編織工藝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精致的竹編制品不僅依靠設計的色彩和形狀來展現(xiàn),而且要通過編織技術對材料的精美加工來體現(xiàn)。編織技術是實現(xiàn)造型設計的手段和橋梁。造型設計與編織工藝的有效融合可以避免竹編制品早期設計階段的盲目性,縮短產品編織周期,實現(xiàn)產業(yè)化生產。
竹編制品的造型設計與其產業(yè)化開發(fā)是相輔相成的,產品設計的目的是要將設計圖案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產品,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同時也為竹編企業(yè)和個體作坊帶來經濟效益。
[1] 張應軍,成雪敏.竹工藝產品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設計路徑研究:以大湘西竹編為例[J].世界竹藤通訊,2017,15(5):34-39.
[2] 楊豐齊,張應軍.竹工藝品造型設計與產業(yè)開發(fā)對接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7,15(1):60-62.
[3] 穆榮兵.產品形象設計及評價系統(tǒng)研究[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20(2):82-86.
[4] 徐彬,黃弋.結構設計對產品造型及可行性的影響[J].包裝工程,2005,26(6):222-223.
[5] 張應軍.竹編制品造型設計的文化寓意與編織工藝:以竹編作品《雙魚送福小簸箕》為例[J].世界竹藤通訊,2017,15(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