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書法篆刻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女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
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三、四、五、六、七屆展覽及中青年第三、四、五、六、七、八屆展覽,獲第三屆中青展優(yōu)秀獎,中國書協(xié)德藝雙馨會員。2016年入選中國書法報遴選中國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家,《聽花堂詩語》獲河南省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
曾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長沙、鄭州、鎮(zhèn)江、開封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出版《乘物游心》、《胡秋萍書法作品集》、《秋萍墨韻》、《秋萍詩韻》、《胡秋萍精品集》、《聽花堂詩語》、《胡秋萍書法藝術(shù)》等十三種書。
《自作詩二首》
自作詩《戊戌春至》
望云慚高鳥 臨水愧游魚
自作詩《泉州洛陽橋》
《王鐸詩》
是何意態(tài)雄且杰 不露文章世已驚
《蘇軾詞·定風波》
《敦煌廿詠·水精堂詠》
《敦煌廿詠·貳師泉詠》
《戊戌春至》
安然歲月春重至,才漲煙潮綠尚疏。
勤播東風休問果,常懷好雨即來如。
心田松土能通達,腦海行云任卷舒。
筆下留芳顏色好,滋培?;垡簧鷷?。
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際也。隨言恭達師及同道東渡扶桑與日本書友共襄“中日名家書法作品邀請展”。此展以“仁澤無疆”為主題,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經(jīng)典為書寫內(nèi)容,以書傳道,以道結(jié)友,以友睦鄰。深受中日同道與媒界關(guān)注、好評。有詩一首。
端為扶桑櫻未開,枝頭深淺意難猜,果將仁愛同園種,豈獨書家赴約來?
《泉州古船》
古色斑斕幾許年?孔痕猶記浪峰巔。
風霜不改初心在,駛向詩人硯海邊。
《觀高鐵調(diào)度中心》
調(diào)遣銀河聚一屏,流光數(shù)字滿天星。
中樞炯炯雙眸在,確保飆輪萬里寧。
《九日山祈風刻石》
層疊仙山染翠微,苔生崖刻抹斜暉。
碑文猶記繁華夢,海路無常盼早歸。
《泉州洛陽橋》
一虹長向大江橫,北往南來萬里行。
牡蠣滋生墩更固,雄風吹拂浪長平。
撫碑重覓千年夢,踏石遐思兩岸情。
想是蔡公魂未遠,正聽海峽對歌聲。
《游神木園》
飛沙盡處藏新春,古木枝頭幾許蔭。
妙曼藤蘿舒廣袖,一簾清影滌心塵。
《觀察哈爾齊雅丹地貌》
突兀嶙峋歷幾時,千年幻化為心癡。
奈何寸草不生地,尚有青云一己知。
《看竹海登忘憂谷》
竹徑滿蒼苔,翠流撲面來。
山清塵自絕,鳥語費心猜。
《讀王鐸詩書有感》
偶挽天河飛墨雨,詩魂幽咽硯邊鳴。
《一剪梅·戲墨有感》
廢紙三千君漫嘲,可是風騷,應是風騷。
流觴曲水伴星搖,古也逍遙,今也逍遙。
展紙涂鴉競折腰,敢問天高,志在云霄。
禿毫磨舊賦新潮,心底波濤,筆下波濤。
《臨池有感》
夕寫晨臨夢未真,忽來詩興意繽紛。
吸風飲露文添彩,浸月聽花墨有神。
一縷清輝華發(fā)染,十方藝海法門尋。
何年萬象毫尖聚,紙上生機更勝春。
《己丑春赴嵊州為王羲之掃墓》
杜鵑聲里謁金庭,夢里湖山好住行。
芳草應知綠猶早,鄉(xiāng)愁無奈刈還青。
八方后學朝先圣,一掬清芬了夙情。
百世王侯皆朽日,偏教筆墨獨垂名。
《減字木蘭花 雨中磧口憑眺》
秋山無語,放任東流天際去。
冷雨飄梧,誰與風情話五湖。
長年獨立,每恐登臨青眼澀。
狷介誰憐,殘月如鉤以夢填。
《乙酉春遣懷》
時光似水甚無情,往事如煙辨未清。
冷暖意深藏瑞雪,悲歡聲雜繞華燈。
書生空有雙行淚,天地偏無一處平。
俠骨柔腸都作古,奈何獨立泣蒼生。
《無題》
何必爭春歲歲榮,鶯歌蝶影夢長縈。
劇憐今古蒼茫意,難敘霜天爛漫情。
墨灑幽香抒劍膽,琴彈流水映心聲。
一壺納盡人生味,誰解繁華寂寞名。
《西域古道》
西域茫茫古道長,黃沙漫漫掩滄桑。
誰知腳下不平路,多少英魂思故鄉(xiāng)。
《沙漠胡楊》
黃沙難鎖求生路,豈畏狂風便折腰。
千年一笑等閑過,弘定蒼茫寫楚騷。
文/胡秋萍
超然物外,乘物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追求的理想境界。
藝術(shù)家之所以選擇藝術(shù),就是因為他愛筆墨、愛丹青、愛音樂、愛光影……愛所有由物而升華出的美的物象、意境,借此創(chuàng)造出自己對于生命夏花之美的禮贊,并由此感悟宇宙生命之真諦,利萬物而不爭,來完成對生命價值的終極追求。
正像音樂家聽見了旋律,攝影家邂逅了光影,畫家看到了色彩一樣,書法家看到了精良的宣紙、毛筆、墨汁也會激動不已的。
書寫是書法家的生命狀態(tài),是自己營造的精神家園。避開現(xiàn)世的喧囂沉進自己的自由世界,是一件令人愉快而幸福的事,也是中國文人自我修行的一種既好而又簡單的方式。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愿意拿起毛筆,在一筆一畫中做乘物游心的逍遙游呢?
墨雖分五色,但沒有冷漠的色;毛筆雖軟,骨頭卻硬,能寫出挺拔勁健的線條,宛如耿直的脊梁;宣紙雖白,卻并不陰冷,一遇墨汁就敏感興奮立即做出熱情的反應;在筆鋒的引領下,墨在宣紙上不斷幻化生成奇逸、曼妙的點線,在心靈的召喚中,在手指、手腕的拈轉(zhuǎn)、手臂的揮動下,創(chuàng)造出生命絢爛的樂章,生命在書寫的過程中延伸,并享受著獨與天地往來的大快樂。
書法家心甘情愿讓生命的時光在不知不覺的一點一畫中消耗殆盡。喜怒哀樂全在筆鋒觸紙的那一瞬間表現(xiàn)出來。筆鋒輕觸紙面,此刻,所有帶著動物秉性倔強的毛鋒都歸順在你的手下,任憑你提、按、頓、挫、絞轉(zhuǎn)使喚調(diào)遣它們。優(yōu)秀的書法家總能嫻熟地控制它們并與之合二為一直至雙暢,達到天地人合的境界。
但是,這種幸福和快樂又是稍縱即逝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是在硯田里默默耕耘和痛苦探索的堅守中度過的。
吳冠中先生曾說:“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不那么簡單……沒有殉道的精神,就去改行?!币虼?,藝術(shù)家的快樂基石是磨難和痛苦,它與日常性的柴米油鹽、家長里短、你是我非的恩恩怨怨的痛苦煩惱不一樣。它是探索者在跋涉中遭遇的精神迷惘焦慮的痛苦,是形而上的筆墨精神之苦,它的過程是為了終極的精神大快樂,是盡精微、致廣大的筆墨流動過程的享受。
時光在你的指尖流走,在你的筆下停留。書寫將時間以筆墨點線的形式留住,每一件作品都能喚起你對曾經(jīng)流逝青春的回憶。一個人的生命無論多長,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也是極其短暫的。我們沒有必要悲傷,應像莊子那樣乘物游心,憑借書法筆墨線條游心足矣;像孔子說的那樣“朝聞道,夕死可矣”足矣;仨倆好友,沐浴春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足矣;能像老子說的那樣“載營魄抱一”,堅守筆墨,“抱一”而終足矣。
享受書寫。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是天地的恩賜,都是對我們的生命和意志力的考驗。書法家在書寫中綻放激情,釋放痛苦,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終極追求。
一個人用書寫鎖定一生的生命內(nèi)容和形態(tài),似乎有點兒單調(diào),甚至讓人難以理解。但是,能夠深入筆墨的人都知道黑白交織的世界并不單調(diào),在宣紙上,隨著筆墨的不斷變幻,陽舒陰慘也在不斷更替。由此,你會深深洞悉書法及人生的“易經(jīng)”。書法家在單調(diào)的黑白間變幻著無盡的生命軌跡,編織著人生的夢想。
乘物游心,樂此不疲。
2010年8月12日于聽花堂
《秋萍詩稿》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