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大學生校園貸款的法律性質認為,大學生與小額貸款公司形成了民法上的借貸合同,適用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鑒于大學生校園貸款多為信用貸款,違約風險和追貸成本高,高校應開展消費教育和法治教育以防范校園貸款風險。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貸款;貸款風險;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5-0237-01
作者簡介:陳卓(1990-),男,漢族,天津人,本科,天津天獅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法學。
大學生網絡貸款在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一些貸款機構降低貸款審核條件、故意模糊收費標準等,引導大學生在網絡消費貸款,2016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聯合銀監(jiān)會辦公廳發(fā)布《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廳函[2016]15號)并開展專項工程和教育活動。本文對大學生網絡貸款的法律規(guī)范進行了探討。
一、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問題
雖然大學生作為借款人個人消費能力有限,但由于人口眾多,群體消費能力不容忽視。由于一些網上金融服務位于法律法規(guī)的邊緣,借款人大多是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有些借款人對法律制度意識薄弱,故意借用別人的信息獲取貸款,導致許多問題。
(一)網上借貸公司經營資格問題
目前網絡貸款公司的設立只能通過工商管理部門和行業(yè)信息技術部門的登記備案才能投入運營,但登記不構成實質審查。因此降低了門檻,金融業(yè)的主要資格審查并不嚴格,使市場充斥著不法網上借貸公司。
(二)監(jiān)管網絡貸款市場的問題
沒有法律規(guī)制的網絡貸款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在線借貸平臺很容易達到運營的法律底線。網絡貸款的監(jiān)管在技術上也很困難,這使得無法對網絡貸款市場有效監(jiān)督。結果非法分子紛紛涌向高利潤的網絡貸款,導致不良網絡貸款的發(fā)生。
(三)網絡貸款平臺與貸款人違法違規(guī)經營問題
1.網絡貸款平臺與貸款人違法犯罪問題
(1)借款手續(xù)非法。P2P網絡貸款的權利和義務是由貸款人和借款人的協議產生的,由于缺乏監(jiān)管,非法操作更有可能發(fā)生。一些貸款人預先從委托人那里扣除貸款利息,根據《合同法》有關規(guī)定行為不合法。
(2)逾期的高額管理費用。網絡平臺在網絡貸款中的行為等同于中間行為,借款人必須支付平臺的管理費。正是由于這種管理費加上借款利息的雙重收費,導致目前高息網絡貸款的情況。
(3)非法收債很普遍。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部分貸款人將訴諸威脅、恐嚇、追蹤等手段,以達到迫使借款人獲取非法高額財產的目的,這可能構成犯罪敲詐勒索。
2.大學生網絡貸款的規(guī)范性措施。
二、大學生網絡貸款的規(guī)范措施
(一)引入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網絡貸款。目前網絡貸款僅受《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應加強互聯網立法,關注網絡犯罪的新形式,及時修改和補充法律規(guī)定,使其適用并處理互聯網發(fā)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
(二)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審查網上資格貸款經營者。所有貸款和還款活動都應通過平臺的合法性審核,否則平臺將無法提供系統(tǒng)的支持。這可以從網絡貸款來源中切斷高利貸的可能性。
(三)改進信用調查制度,限制信貸授予貸款。由于網絡貸款與信用貸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在網絡貸款中引入個人信用貸款金額的考慮因素,從而可以降低貸款雙方的風險。對于超過個人信用額度的大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的父母提供保證。發(fā)揮企業(yè)信用調查服務在有關部門對校園貸款監(jiān)管和借款過程中大學生選拔的作用。
(四)加強金融監(jiān)管力度、實現社會綜合治理。加強金融監(jiān)管,實現全面的社會治理。首先,網絡貸款公司的信用評級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第二,促進在線借貸平臺與監(jiān)管機構之間的合作。最后,監(jiān)管部門將依法查處,將案件移交公安部門,禁止不合標準的校園貸款平臺。
(五)大學生增強守法守約意識、提高依法維權能力。大學生應當提高依法守信的意識,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加強大學生基本金融法律知識。大力推進個人信用建設。大學生在網絡貸款違約的民事活動中將影響建立良好的個人信用。大學生應樹立守信用的精神,避免降低個人信用。提高對權利保護的意識。網絡貸款的主要風險來自雙方就利息達成的協議。大學生應仔細審查合同中約定的利益,不得簽訂超出合法利益的貸款合同。同時,大學生應提高維權意識,在合法權益受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向老師尋求幫助或者在面對非法收債員的威脅應及時向警方報案,并由公安部門處罰違法者。也可到法院起訴,減少自身財產損失。
三、結論
大學生網絡貸款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市場行為,在運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在建立和完善法律標準管理監(jiān)督機制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導標準化管理。隨著我國法律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網絡金融信貸一定會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范禮浩,甘瑞,范興藝,許紹艷,高玉,李美娟.大學生網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呈貢大學城高校為例[J].時代金融,2017(32):106-107.
[2]陳衛(wèi)東.“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校園網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07):87-88.
[3]黃劍.芻議“校園貸”在高校存在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傳播與版權,2017(01):154-156.
[4]劉杰勇,賈同樂.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網絡借貸的困局及其解決路徑[J].海南金融,2017(04):59-64.
[5]胡林娜.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貸”的調查與思考——以溫州高校大學生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7(05):30-33.
[6]謝聰,王鐘哲,黃興,徐濤.昆明市高校校園網貸現狀分析及對策[J].金融經濟,2017(0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