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因素很多,反思近幾年小學語文的教研實踐,我深刻體會到用好教材資源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策略。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對語文課程資源的理解不準確,有的認為課程就是教材,教材就是教科書(課本),甚至把教科書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課堂上只用課文教語文;有的忽視教科書的價值,拋開教科書刻意開發(fā)和利用所謂的豐富多彩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堂成了語言缺席、語文缺位的“大雜燴”。那么,應(yīng)該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教材資源達成教學目標呢?下面試以《大象的耳朵》為例分析。
一、《大象的耳朵》的教材資源分析
陳先云在《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標準研究》中指出:“《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關(guān)于教材的概念有兩種解釋:一是根據(jù)一定學科的任務(wù),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它一般用教科書的形式來具體反映;二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材料,它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綱要、參考書刊、輔導材料以及輔助材料。學者趙鏡中認為,廣義的(語文)教材除語文教科書和習作以外,還包括課外閱讀教材、語文補充教材以及語文教學所制作的掛圖、影帶及電腦輔助教材等?!薄罢Z文教科書是一種富有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殊出版物,其編寫需要依據(jù)課程標準,借鑒語文學科理論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將‘文章(課文)‘文后練習‘單元訓練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完整的語言學習和訓練系統(tǒng),以供學校開展相應(yīng)的教學活動。”基于此,將《大象的耳朵》的教材資源分析如下:
(一)課文內(nèi)容?!洞笙蟮亩洹肥遣烤幮W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9課,是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是課文單元,緊扣“改變”這一人文主題,編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小毛蟲》4篇引人入勝、有思維價值的童話故事。《大象的耳朵》講述了一群小動物都說大象的耳朵耷拉著有問題,于是大象也對自己的耳朵產(chǎn)生了懷疑,想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結(jié)果反而遇到了麻煩的故事。課文告訴我們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
(二)課文助學資源。除故事文本外,教科書還編排了許多助學資源。如課文配有一幅對開的插圖、識字表、寫字表、課后練習、詞語表,本單元《語文園地》里與該篇課文教學內(nèi)容對應(yīng)的材料。插圖的左頁是大象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豎著長耳朵、一臉奇怪的樣子,大象的耳朵耷拉著,一副笑容滿面的樣子;右頁是大象遇到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它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都是一臉奇怪的表情,形象地展示了課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的內(nèi)容。
(三)與本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本套教科書中已學的教材資源。本單元的各篇課文都是童話故事,“借助提示講故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部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從一年級上冊開始,就進行了一些有意安排,如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學生先按順序把圖片連起來再借助這些圖片講講這篇童話故事?!洞笙蟮亩洹方虒W要依托已有基礎(chǔ),指導學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內(nèi)容,按順序講述故事。
(四)與本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課外讀物。如本·科特的《小豬變形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也是一個童話故事,運用繪本的形式,講述了小豬先后變成長頸鹿、斑馬、大象、袋鼠、鸚鵡卻屢遭失敗的故事,最后發(fā)現(xiàn)“原來當小豬是最開心的事情呀”,這與《大象的耳朵》中大象的“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感悟異曲同工,該繪本故事情節(jié)簡單,一波三折,具有結(jié)構(gòu)反復的特點,這與《大象的耳朵》和《蜘蛛開店》等本單元的各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相同,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課外閱讀。
二、《大象的耳朵》的教學設(shè)想
教學目標是教學資源選取的方向。課堂教學資源是為課堂教學服務(wù)的,選用什么樣的資源,首先要依據(jù)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然后選取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課程資源。學生需求是資源選取的標準。教師始終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資源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wù),促進學生發(fā)展。
1.教學目標。
(1)認識“似”等9個生字,讀準“似、扇”2個多音字,會寫“扇”等8個字,會寫“耳朵”等11個詞語。
(2)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問句。
(3)借助大象的話,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4)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2.教學過程。
板塊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可以采取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也可以采取出示課文中的大象圖片,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咕咚》(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第20課)和《曹沖稱象》(部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第4課)等舊知導入。
下面以猜謎語方式導入新課為例具體說明:①猜謎語:腿粗像柱子,身體像房子,耳朵像扇子?!蛞粍游锩?。②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第86頁的大象圖片,想一想大象有什么特點,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點。適時出示“耷拉”,啟發(fā)復習《咕咚》和《曹沖稱象》中有關(guān)的“象”字舊知,讓學生初步感知這個詞的意思。③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86、87頁的對開插圖,看一看大象和小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樣。小羊、小鹿、小馬和小老鼠的耳朵和誰的一樣?小兔子它們對大象耷拉的耳朵充滿了好奇,猜一猜小兔子它們會和大象說什么呢?讓我們翻開課文一起走進《大象的耳朵》這個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板塊二:生字識記,讀通童話。①自主讀“似”等教材第88頁“會認的字”,并借助拼音讀正確。②自主讀文,邊讀邊畫出“似”等教材第88頁“會認的字”和“耳朵”等教材第124頁第19課的詞語。③同桌互查詞語掌握情況。④標出自然段序號。⑤組織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點評,指導學生闖過字詞正確關(guān)。
板塊三:多樣朗讀,讀懂童話。①引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問句。②引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對話。③引導學生梳理故事內(nèi)容,指導完成課后練習2。
板塊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悟童話。①情境:大象把耳朵放下來后,有一天碰到了小老鼠,小老鼠會說:“? ? ? ? ? ? ? ? ?!贝笙髸f:“? ? ? ? ? ? ? ??!雹诮M織學生分角色表演,幾組學生上臺分角色表演。③小結(jié):看來大象是真的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這句話的含義了。④指導完成課后練習3。
板塊五:識記字形,學寫生字。①歸類指導書寫教材第88頁“會寫的字”,如“扇”“痛”“遇”等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②組織學生認真書寫教材第88頁“會寫的字”。
板塊六:布置作業(yè)。①“似”等9個課后要求“會認的字”,每字正確讀5遍。②“扇”等8個課后要求“會寫的字”,“耳朵”等11個“詞語表”中第19課“要記的詞語”,每個正確寫3遍。③有感情朗讀課文2遍。④有條件的,閱讀本·科特的《小豬變形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思考:小豬先后變成了哪些動物?結(jié)果如何?最后發(fā)現(xiàn)了原來當什么是最開心的事情?(選做。)
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教科書是語文教材系統(tǒng)核心的意識,具備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開發(fā)與選擇課堂教學資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用足、用好教材資源,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