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軍
大伯走時,天空飄著鵝毛大雪,弟弟給我打電話說大伯走了,我腦子頓時短了路,大伯怎么走了?“十一”剛回去看了他,那時雖然生病還沒有完全康復(fù),但精神很好。我給大伯說:“過年我再回來看您!”這卻成我見大伯的最后一面。
大伯出生于建國前,這個時期多災(zāi)多難,大都過著食不裹腹的日子。出生于這樣一個物質(zhì)匱乏、信仰缺失的年代,仿佛也預(yù)示著大伯的一生就如同那時的歲月一般,充滿著艱辛與困苦。
大伯沒有太多嗜好,不抽煙,偶爾喝點酒。大伯耿直,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為人熱情,人緣非常好。
我的父輩兄弟姐妹共五人,聽父親說起過大伯,在很小的時候,因為是家中的老大,所以早早的就承擔(dān)起了家庭的重任,用他瘦小的肩膀庇護著下面的弟弟妹妹,一邊下地勞作,一邊照顧襁褓里的弟妹們,為了讓他們能夠吃上飽飯,只能拼命地干活,一天沒有進過校門的大伯,把上學(xué)的機會全都留給了弟弟妹妹,貧窮的生活,使他比一般人更加堅強也更加明白何為擔(dān)當(dāng)。
如果青春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jīng)歷的,我想我的大伯也有過屬于他的青春,偶爾從過去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出,青年的大伯也是英俊瀟灑的。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大伯也經(jīng)歷過屬于他的婚姻,只是那段婚姻僅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也沒有留下屬于他的兒女,究竟是我那未曾謀面的大媽因為貧窮丟棄了我的大伯還是其他什么原因,我們后輩無法知曉,大人們也沒有提起過,只是聽父輩們星星點點的說過是那個大媽走了,具體去哪了就無從可知。
在我的記憶里,剛懂事那會兒,我一直在想,既然走了,為何大伯不再重新找一個呢?趁著還年輕。但是大人們卻說,找不起。這件事情我一直不能明白,直到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我才慢慢明白了。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能吃飽飯都是很大的問題,娶個媳婦不亞于天大的事,何況還是二婚呢,更重要的是下面還有五個弟弟妹妹尚未成家,對于那個只能靠面朝黃土背朝天,土地里刨食掙錢維持生計的家庭來說,這種壓力和困難可想而知,作為長子,大伯更是懂得自己肩上的責(zé)任與無奈。他的責(zé)任是要幫助爺爺撐起整個家。弟妹們要有飯吃、有學(xué)上、能成家;他的無奈是他生長在這樣一個普通貧困的家庭,處于那樣一個發(fā)展緩慢,思想落后的時代,有些事別無選擇。我有時在想如果沒有大伯當(dāng)年的奉獻與擔(dān)當(dāng),抑或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我們不一定是現(xiàn)在的我們。
大伯從未離開故鄉(xiāng),和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點瓜種豆、割稻收麥樣樣在行。在他四十多歲時,為了淮河兩岸群眾的出行方便,自購船只擺渡,交不交費,全憑個人自覺。在我七八歲懂事時,很不理解大伯的這種無私奉獻行為。有一次大伯濕透了衣服回來,父親問他怎么回事,他一直說“沒事,沒事”。后來父親從鄰居的口里得知那天風(fēng)大,河的浪把船打翻,大伯落水了。得知事情真相,父親和姑姑都勸說大伯不要再去擺渡。大伯說:“現(xiàn)在有了渡船大家方便多了,如果我不去也沒有人愿意去,等有人去再說吧?!睌[渡是個苦差事,而且風(fēng)險也大。大伯的無私,方便了方圓數(shù)十里的群眾,贏得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紛紛贊譽。
大伯很疼愛我,有時他像玩魔術(shù)似的一會從這個口袋里掏出糖果,一會又從那個口袋里掏出“手槍”,而當(dāng)我把小手伸進去時卻什么也沒摸著,給了我無數(shù)的驚喜。在大伯不擺渡時,還教會我騎自行車,別人學(xué)騎自行車是摔的鼻青臉腫,而我學(xué)自行車卻把大伯摔的鼻青臉腫,大伯為了保護我,一看自行車要倒,他先把我保護好。我的童年是在大伯的愛護下度過的。我學(xué)會騎自行車時,把小伙伴們一個個羨慕得不行,我騎著車子,小伙伴們在我身后跟著跑,一邊跟他們說話,一邊騎,一不留神,我連人帶車騎進了溝里,小伙伴們七手八腳地去撈我,身上濕了,臉上糊的都是泥巴,但還是快樂的。
歲月毫不留情的在大伯身下留下了各種印記,大伯手上的老繭脫落了一層又一層,頭發(fā)漸漸地白了,背漸漸地彎了,額頭的皺紋也越來越深,真的慢慢地老了,在大伯60歲時,哮喘病重,不得不離開渡船。第二年,縣里在實施鄉(xiāng)村通公路政策,在大伯曾經(jīng)擺渡的地方興建一座大橋,方便了淮河兩岸群眾,大伯的心愿也了了。
后來因為參軍入伍,我離開了故鄉(xiāng),很少回去,但是每次休假回去,都會給大伯捎帶很多東西,我們爺倆好好嘮嘮嗑,假期成為了我們之間最為難得與珍貴的時光。
大伯沒有出過遠門,沒有做過火車,沒有坐過飛機,也沒有去過北京,最遠的就是離家十多公里的縣城,要說他的一生幸福指數(shù)不是很高??烧谴蟛钠椒茶T就了鄉(xiāng)親們的方便,他的幸福就是為鄉(xiāng)親們做過一些實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