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懌
今年八月,我在寧波市鄞州劉氏兒童培訓學校進行社會實踐,幫助老師進行對班上七位自閉癥兒童的教學活動。自閉癥,又稱孤獨癥,多出現于嬰幼兒時期,常表現為社交、言語障礙及舉止刻板,也正是因為的這樣孤獨與單純,他們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我也十分慶幸能有機會接觸這樣一群獨特而可愛的孩子,這實屬一次難忘的經歷。
一、學校背景
寧波劉氏成立于2002年,是臺灣劉氏兒童發(fā)展中心在寧波的連鎖機構,作為一所專為學習障礙兒童、自閉癥兒童、多動癥兒童、弱智兒童、輕度腦癱兒童、唐氏綜合癥兒童等開設訓練課程的學校,寧波劉氏很好地詮釋了其“用心彌補,讓愛發(fā)光”的辦學特色。
學校通過以“學習能力”為核心的“劉氏教學法”的訓練,逐步建立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應具備的“學習能力”。劉氏教育法是劉弘白博士融合西方和東方的教育思維,提出的對兒童“視、聽、動”三方面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培訓的教學理論。
“視”,即視覺能力(不同于“視力”),指利用視覺接受、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劉氏通過做仿繪、剪紙、走迷宮、著色等訓練,讓孩子們學會用眼睛作細膩的事務;“聽”,即聽語能力(不同于“聽力”),指聽清、消化聲音信息的能力,劉氏對此專門性開展了唱童謠、背詩詞、朗讀、說故事、做閱讀檢測等訓練,培養(yǎng)孩子的聽說水平;“動”即感覺動作能力,作為行動的基石,對動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成熟心態(tài)的長成及正常社交能力的獲得,劉氏為此提倡多做各類諸如走平衡木、丟接球、雙拍雙跨、交叉拍球等運動,以提升孩子們運動與實踐的能力。
學校主要利用原朝暉實驗學校的建筑,課桌椅、空調、投影、電腦以及康復器械等設備齊全到位。教學區(qū)共兩層,包括五個個訓教室、多媒體教室、體育康復室、音樂治療室、游戲治療室、圖書閱覽區(qū)等多個區(qū)域。每個教室都以一位名人命名,從“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的史鐵生,“活著就是要不停地學習、工作和斗爭”的高士其,到“如果發(fā)現自己不能創(chuàng)造奇跡,那就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奇跡”的尼克……教室門口的標語無不彰顯著鼓舞與愛,體現出“讓弱者變強,讓強者更強?!钡霓k學宗旨。
二、實踐過程
我的實踐任務是輔助老師進行日常的教學活動。相較于平時一位特教老師管理五六個孩子的常態(tài)而言,這天我們班上來的七個孩子確讓老師有些忙不過來,我也因此獲得了許多參與教學的機會。早上八點半,隨著上課鈴打響,來得早的孩子們從教室外的運動區(qū)放下籃球跑進教室,有的則由家長從家里送來。進教室的第一件事便是大聲地向老師問好“老師,我來啦!老師,早上好!”對于沒有主動問好的孩子,老師也會很快向他們開啟問話“今天是誰送你來的呀?”“昨天回家以后干了什么呀?”整間教室立即被一種溫馨而熱鬧的氛圍包圍。老師旋即安排同學們坐好,八點四十五分便開始第一節(jié)課了。個訓教室旨在因材施教,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能力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yè),或仿繪,或練字,或算數,等等。我的任務即是幫助一個星星的孩子小博完成寫字作業(yè),期間還要一遍遍地向他提問如何組詞,鍛煉他的表達能力。開始時我有些緊張,也因為他對我很陌生,我們的對話基本屬于我獨自發(fā)問又自己回答的尷尬狀態(tài),而小博則是寫一個字就放下筆開始哼歌,或將作業(yè)的A4紙反過來畫畫,而我能做的僅僅是一次次拉著他把手擺好位置,說:“我們再寫幾個好不好?馬上就要寫完啦!”一個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小博最終還是完成了抄寫作業(yè)。九點五十到十點半是做運動的時間,在老師的一聲令下,班上七個孩子很快從矮到高排成一條直線,由老師領到籃球筐旁逐個布置任務。孩子們的運動能力著實震驚了我:五歲大的小諾,也不過三四個籃球的高度,穩(wěn)穩(wěn)地站在原地,雙手各拍一個球,每間隔一下,左右腿輪流抬高跨過籃球,同時配合著拍球節(jié)奏自己大聲數著個數。而這,也不過是活動區(qū)大多數孩子們的普通水平。四十分鐘的運動時間過后,孩子們回到教室,非常有序地在得到老師許可后去一旁喝水或洗手。午飯時間是十一點半,孩子們也是很快排好隊,拿好盒飯后便回到原位上靜靜地吃。每份盒飯里的菜是不同的,但我從未見到因此爭執(zhí)的現象。反之他們只是說笑著某某今天“中了大獎”“中了二獎”之類的話,也會將飯菜分享給別人。吃完后,孩子們自行收拾好桌子,便是午休時間了。有的孩子會去午休室睡覺,有的則繼續(xù)完成上午沒有做完的作業(yè),其他的便可以在不吵到別人的情況下聊天、做游戲、滑滑梯。第一天上午的相處,已經讓孩子們與我逐漸熟絡起來。中午時候,三四個孩子圍著我問我一起討論最近看過的書、八大行星距離太陽遠近的順序、宇宙大爆炸的成因之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內容。珍珍拉著我的手,悄悄在我耳邊說“姐姐你的衣服真美呀”時的笑容,真的快把我融化啦!下午的課程基本與上午相同,三點半就到了放學時間。在完成了一天計劃的作業(yè)后,孩子們會自己收拾好書包,等待廣播喊到自己的名字——那意味著家長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可以回家了。一整天下來,雖然累,也嘆服于特教老師的教學能力與耐心,但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靨,聽到他們稚嫩而認真的聲音,一切仿佛都那么值得。
三、實踐體會
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有機會以一種更加直接、深入的方式認識了這樣一群獨特的孩子。學校里的孩子年齡不同,狀態(tài)各異,程度不一,而我們班上的七個孩子,多為自閉癥兒童。自閉癥指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男女患病比為4∶1,女孩癥狀一般較男孩更為嚴重,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語言表達、社會交往障礙與行為刻板。多數患者精神、智力發(fā)育遲滯,部分患兒在性智力落后的同時在某方面又具有長于他人的能力。有拿到鉛筆或剪刀后就有可能用尖端戳自己臉的小博,有小小年紀從沒練過書法但因為自閉癥帶來的模仿能力寫得一手印刷體一般的好字的翰翰,有已經六歲但還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叫喊向老師傳達信息的喬喬,也有十歲但不會梳頭、擤鼻涕但常安靜地坐著為同學的進步鼓掌的小青,隔壁班的從第一天開始就會笑著同我打招呼的小一……在幾日的接觸中,我逐漸抹去了以前心中對孤獨癥兒童的刻板印象——他們并非都不愿與外界交流,反之可能黏在我身邊問我明天還來不來;他們并非都有著智力上的缺陷,反之可能有著這樣那樣突出的優(yōu)勢;他們并非與我們不同;通過訓練,他們也能與所謂的正常人一般,并無差異。幾日的相處,也讓我羨慕,或許,在孤獨癥兒童的世界里,快樂其實很簡單很簡單:坐在一處盯著眼前的作業(yè)他就能笑出聲來,她為連續(xù)做四組蹲起就能換來一次跟我擊掌的機會感到十分開心……我總是被這樣的溫暖與歡樂包圍著的。反之,哭、鬧的情景倒實屬罕見了。除了一個三歲的男孩被籃球砸痛落了幾滴淚外,我就沒有再看見過其他孩子哭的時候,無論是作業(yè)做得不好被老師批評,抑或是中午的盒飯拿到了不愛吃的東西而別人拿到的全是自己想吃的,他們都一如既往地用一種溫和而積極的態(tài)度與外界溝通。仿繪畫圖或是做運動拍球時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即使因為一次次返工而筋疲力盡了,在下一次嘗試中,他們也會嘗試著去堅持。這樣看似比正常孩子懂事,在使我驚嘆之余,多少有些感動與心疼。其實,有許多孩子是知道自己的情況,對未來的規(guī)劃也十分清楚。他們有的知道過了這個暑假可能要回到以前的家鄉(xiāng),有的了解自己一年后就要去上正常的小學二年級,所以當珍珍指著我的地理書跟我興奮地說“姐姐我以后讀大學了也要學地理的!”時,我的心情五味雜陳。那么,也只能祝愿孩子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美好而明媚的人生了!
如若說,對這群可愛的孩子們,我多是為他們的進步而驚喜,為他們的純真而傾心,對學校里日日夜夜奉獻辛勤與愛的特教老師們,我更多的是敬佩與感動。每天短短七個小時的實踐結束后,我常因一日的勞累頗感吃力,而那里的特教老師面對的是更多的孩子,與更多的時日。足以想見,那又是怎樣的善良與愛的點滴灌注在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也逐漸成為樂于與他人與世界分享自己的善意與愛心的傳播者!在此再向學校的特教老師表達我的敬意:老師們,辛苦了!
四、深思感悟
當今中國社會,已經確診的自閉癥兒童約占了兒童總數的千分之六,這自然是十分值得引起各層的高度重視的。就國家層面而言。完善的診斷與治療機制有待建立,也更應對每年4月2日的世界提高自閉癥意識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加強宣傳,增加公民對自閉癥的了解與認識;社會層面上,因為現代醫(yī)學還不能從根本上治愈自閉癥,但特殊教育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自閉癥兒童發(fā)育障礙,特教老師的專業(yè)數量與薪資水平也有待適當提高;而至于個人,我們首先應消除偏見,不帶有色眼鏡:他們并不是需要我們憐憫的對象,只是更加需要我們的包容與關愛。此外,鑒于自閉癥目前的不可治愈性,患病的比例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不僅是對孤獨癥兒童,對待成年患者,我們也更應做到用愛相處、用溫暖包容。
社會的朋友們對于自閉癥的孩子往往充滿著各種不理解,甚至于有人對自閉癥的孩子充滿著畏懼,認為這是一群精神不正常的孩子,這也造就了自閉癥的孩子更加將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中。許多人認為孩子的自閉癥都只是孩子不喜愛和別人交流,強行將他們去帶入到陌生環(huán)境,并且以命令的形式讓他們融入環(huán)境,以此來解決自閉癥的問題,通過外界的環(huán)境去解決自閉,殊不知這更加讓自閉癥的孩子更加畏懼這個世界。其實,他們只是比平常人更加平常而已,他們有自己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行事準則,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只是認為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嘲笑,讓他們本來就羞怯的心靈更加羞怯,他們享受自己的世界,因為那個世界里面只有他們。我們甚至于可以看到很多自閉癥的孩子都帶有著不一樣的天賦,如自閉癥孩子的畫畫,讓我們看到其實他們也有充滿童真的世界。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自閉癥不是精神病,他們仍然是一群孩子,一群正常人,他們只是比平常人需要更多的關愛。星星的孩子,雖然星星閃亮的光輝沒有那么明亮,但毫無疑問,他們也都在這個世界當中,發(fā)揮著能夠照亮他們自己的光熱,不是嗎?